两强相争勇者胜,无论在军事、商战、人事、政治斗争中,胜的一定是聪明人,是懂得智谋权变的人。因此不如说,“两强相争智者胜”,似乎更切合实际。
镇东将军陆抗奉吴主孙皓之命屯兵江口,以图襄阳。陆抗是陆逊的次子,足智多谋,颇有乃父之风。
当时,晋国刚刚灭亡了蜀国,国力强盛,已非昔比,伐晋亦非其时。他主张保境安民为上计,于是在江口按兵不动。
晋国名将羊祜奉命镇守襄阳,想等吴国内部一有变,就将趁势灭之;因江口守将是陆抗,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他在边境,先以德服吴人。吴人有投降的人,都收下,用以垦田八百余顷。
不过他刚刚到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及至走的时候;军队居然有十年的余粮,使军民丰衣足食,很得民心。羊祜在军中,常着轻裘,系宽带,不披铠甲,帐前待卫者不过十余人。
一日,部将入帐禀枯说:“哨马来报,吴兵都懈怠,可乘其无备而袭之,必获大胜。”羊祜笑说:“你们敢小觑陆抗?这人足智多谋,日前吴主命他攻打西陵,斩了步阐及其将士数十人,我救他都来不及。此人为将,我们只可自守,候其内有变,方可图取。假若不审时势轻进,是取败之道。”
一次,羊祜带领众将打猎,正值陆抗也打猎。羊祜下令说:“我军不许过界。”众将得令,于是只在自己的土地上猎围,不犯吴境。
陆抗远远望见,感叹说:“羊将军纪严律,绝不可轻犯呀。”
当晚,羊祜回到军中,查问所得禽兽情况,被吴人先射伤者都送还。吴军的人很高兴,报告了陆抗。陆抗召来人问道:“你家主帅是不是很喜欢饮酒?”来人答说:“一旦有好酒,也很喜欢的。”陆抗笑说:“我有一斗酒,藏了好久。今天交你带回,对都督说:这酒是陆某亲酿自饮者,特奉一勺,以感谢昨天出猎之情。”
来人回见羊祜,并奉酒事,一一陈告。羊祜笑说,“他也知道我能饮酒?”命开壶取而饮之。部将陈元说:“其中恐怕有奸诈,都督且慢。”羊祜笑着说:“陆抗不是下毒的小人,不必疑虑。”一饮而尽。
从此使人通问,常相往来。一天,陆抗派人问候羊祜。羊祜随便问问:“陆将军身体还好吗?”来人说:“主帅卧病数日未出。”羊祜说:“我料他的病,与我相同。我已合成熟药在这里,可送给你们主人服。”来人持药回来。
众将说:“羊祜是我们的敌人,这药一定不是良药。”陆抗说:“你们不要怀疑。”服药之后,第二天病就好了。众将都来拜贺。陆抗说:“他专以德,我专以暴,是他将不战而服我。今宜各保疆界而已,无求细利。”
古人说,善用兵者不轻言战。羊祜、陆抗都是儒将,足智多谋,彼此都互相敬畏,因此在边境对峙时都不敢轻举妄动。羊祜曾领教过陆抗的厉害,因此部将来报“吴兵懈怠”,建议“乘其不备而击之”时,羊祜不同意。
陆抗是名将,岂能保卫边疆而让士卒“懈怠”,如果是,也显然是诱敌之计。羊祜是名将,当然不会中计。
凡是善于用兵的不轻易言战,不打无把握之仗,总是伺机而战,羊祜、陆抗就是这样。当时蜀国已亡,只剩下吴国,且已国穷民困,不能向北进军,因此陆抗按兵不动,以保境安民。而羊祜施德于民,与陆抗在边境交欢,是有其深谋远见的,是服从于其战略目的,非是为使彼此相安无事而已。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为什么谁也不能征服谁?其中有一个最重的原因是:民心归附,将士效命。以曹操、曹丕不能东下江东西取西川,刘备、孙权不能如愿北伐。而蜀国之亡,是因刘禅昏庸,人民困苦,如想效命无从用其力。
得民者昌,失民者亡。羊祜是晋国著名的军事家,他是懂得总结这些历史经验的,深知“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这个真理。陆抗深知羊祜用心,因此说:“他专以德,我专以暴,是他必然要胜我。”这是陆抗忧国之言。羊袖施德于吴民,而吴主待吴民暴虐日甚,其后来被晋所灭是意料中事。
羊祜虽因病死来不及伐吴,但其施德于吴人的战略思想,为其推荐的杜豫所继承,因而使吴人纷纷不战而降。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首先要争人心的支持,其次不求侥幸取胜,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不仅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取得其他乃至所有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
事物是变化的,智慧的较量就像用气枪打飞碟,你要学会顺时而动。战争不是由一方来摆布,而是由双方共同设计,任何一方都不能全操胜券,而是胜中有败,败中有胜。它不仅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说明了战争的严肃性:它是生和死的搏斗,谁要是错走了一步,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谋略又是个看不见的东西,就跟人心一样,虽然是看不见的东西,但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