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国智:品三国,立不败之地
6473400000045

第45章 善于把大家拧成一股绳

董卓很善于用“江湖”义气笼络部下。董卓身体高大粗壮,臂力过人,是个勇猛善战的武夫。

据说在少年的时候,他在羌族人中交游,广交羌人中的好汉和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后来归耕田野,雇人种田。有一次,几位有交情的羌族豪杰到他家中来做客。当时他家中不太富有,没什么好饭菜招待这些客人,他就把正在耕田的耕牛拉回来杀了,盛情招待众人,大酒大肉,狂呼乱喊,尽欢而散。

这些人都非常感激董卓的豪爽仗义,异常兴奋,回到羌地后用钱买或连偷带抢一共凑了一千多头牛赶着给董卓送来。从此,董卓豪爽仗义的名声远近闻名,羌人也都很敬重他。

后来,董卓因作战有功,被提升为郎中,同时得了九千匹细绢的赏赐。董卓说:“我只要功名就行了,所有的赏赐一律平分给部下。”他下令把这九千匹细绢都分给了下级军官和士兵,他的部下觉得董卓讲义气,都对他感恩戴德,愿意为他效劳。

俗话说:有大欲者不贪小利,有大谋者不矜小功。奸邪之人大都利用人性中贪财好利的弱点,给人一定利益以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势力,当其阴谋全部实现的时候,才会露出本来的面目。

一个人的协调能力与他的事业成功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成功者总是善于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不论上级下级、同事亲友之间的关系。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让他们能迅速而有效地展开自己的计划。

曹操征孙权回,派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领兵七千余人守合淝。他自己亲征张鲁,于是留一书给护军薛佛,书上说:“敌人到了才开。”

孙权统领十万大军围合淝,张辽等于是展开封书,书说:“若孙权至,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大家因敌众己寡有些疑忌。张辽说:“曹公远征在外,等他来救,敌人已经破了我们,因此这样指教我们。我看不如不等敌人对我们形成合围,而反出击,折其威势,以安大家的心,然后才可以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张辽担心李典不同意出战,因为几个人平时互相不是很和睦,但李典听了张辽的话后,愤然而起说:“国家大事,只是听将军的,我怎么可以因私而忘公义呢!”于是,决定出战。

张辽与李典、乐进抛开平日的不和睦,大敌当前,不计前嫌,团结对敌。张辽当夜招募得敢死之士八百人,于是杀牛飨将士,准备天亮出战。

天刚破晓,张辽披甲持鞍,率先冲陷敌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声喊着自己名字,冲入敌军营垒,直至孙权麾下。孙权大惊,其将士仓皇不知所措。

张辽喝令孙权出战,孙权吓得不敢动,见张辽兵少,于是派兵将之围困数重。张辽左右突围,前突后击,方才解了围,还将麾下数十人救出。其余的人哀号说:“将军难道要把我们丢下吗?”张辽一看,于是翻身杀入,救出余众。

自天刚刚亮战至中午,东吴人马被打得七零八落,没有人再敢阻挡。吴军锐气大挫,魏军士气大振。

张辽回军加强守备,将士心悦诚服,上下一心守城。孙权攻城十余日不下,于是引军自退。

张辽率诸军追击,孙权几乎被擒。建安十二年,曹操到合淝,巡视张辽战斗之处,赞叹不已。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逍遥津之战”,直杀得江东人人闻风胆丧,有小孩夜哭,大人只要一说张辽的名字,小孩子都吓得不敢哭了。

张辽之胜,不仅因张辽智勇超群,而在大敌临城之际,张辽、李典、乐进不因私而误公,能团结抗敌;加以张辽处危难之地,不舍众而自全,与部属共生死,因此能使上下一心,以一当十,这真是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善于把众人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这是成功者的一门技巧。纵观三国时期,刘备、曹操、孙权都有这种力量,虽然手法各不相同,但他们也有相通的地方,都是能对将士们施以“攻心”之法。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的传统心态。统治者的施惠姿态,很容易激发“士”的知遇感,使他们肝脑涂地而心甘情愿。

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企图行刺秦王嬴政。

为了笼络刺客荆轲,太子丹“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荆轲以瓦块投水击龟玩耍,太子丹便“捧金丸进之”;荆轲随口说“千里马肝美”,太子丹“即杀马进肝”;荆轲称赞鼓琴美女的手好,太子丹便将美女之手“断以玉盘盛之”赐给荆轲。荆轲为“太子遇轲甚厚”所感,终于以死相报,走上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道路。

类似太子丹的养士施惠姿态,势必会造就一批荆轲之类的所谓“死士”。

没有人愿意在一种被命令的口吻之下被人呼来唤去。即使是在最不起眼的场合。所以许多人说,与街头的宣传用语一样,那些命令式的口气的文字应该消失了,平等和协商应该成为现代管理中的标准格式,哪怕你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哪怕那个公司就是你一个人的全资公司。记住:多给别人一分信任,就会给别人多一次回报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