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得志便猖狂,如同一个小小的气球,要把自己吹得无限大才肯善罢甘休;而一旦失意,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
彭羕就是这样的人。
荆州军攻克涪水关后,庞统与刘备商议进攻雒城后回到馆舍。门史来报:“有客人求见。”庞统出来,见来人身形甚伟,头发披在肩上,衣冠不是很整洁。庞统问:“先生有什么事吗?”来人没有答话,却自己往堂上坐下。
来人说:“不要慌,我要跟你说说天下大事。”
庞统说:“好呀!”叫人上酒。来人也不客气,开怀就饮,饱饮之后自顾大睡。搞得庞统不知所措。最后把法正请来。法正与那人一见,却拍掌大笑起来。
法正告诉庞统,“来人姓彭,叫彭羕,广汉人。蜀中豪杰,因为直言冒犯刘璋,被发配为奴隶,因此是短发。”
庞统于是对他以礼相待。问他为何而来,彭羕说:“我特地来救你们数万人的性命,要见到刘备将军才可以说。”法正忙报告了刘备。刘备一听,亲自接见了彭羕。
彭羕问刘备:“你们有多少人在前寨?”刘备说:“黄忠、魏延!”彭羕叹了口气说:“为将之道,怎么能不识地理。你们前寨紧靠涪江,假若城内刘璋决动江水,前后一夹击,没有一个人能逃出来的。”
刘备大惊,忙告诉黄忠和魏延,早晚要用心巡视,以防决水。
果然,川军拟决涪江之水以淹荆州军。幸亏彭羕及时通知,黄忠魏延才将准备掘江的川兵打退,终于幸免。彭羕也因此而受到刘备的重视。
彭羕投靠刘备以后,甚得器重。彭羕原本职位低下,又被刘璋罚为奴隶,一直郁郁不得志,而今一旦得升高位,便形色嚣张,自大不可一世。而孔明却是个重规矩的人,见了彭羕这副样子,自然不是很喜欢,便屡次在刘备面前说彭羕的不是。刘备于是渐渐与他疏远,后来调他去任江阳太守。
彭羕知道自己将被远调,心中很是不服气。一天无事便去找马超聊天。马超问彭羕说:“我看你才具秀拔,主公又待你很好,你应该是与孔明等人并驾齐驱,为什么宁愿到外地当个小官呢?真是使人失望。”一句话触到了彭羕的伤心处,于是彭羕说:“一两句话怎么说得清楚呢?”又说,“假如你为外应,我为内援!何愁天下不定呢?”
当时,马超刚刚投靠刘备不久,还没有得到刘备的充分信任,常怀危惧,听了彭羕的话,大惊,默然不作声。彭羕走后,马超上表将彭羕说的话向刘备报告,刘备便令将彭羕逮捕审讯,并关进了监狱。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如果理解为由彭马二人掌管蜀国内外军政大权,天下就可定了,这当然是叛逆之言。马超、刘备是这样理解的。但彭羕申辩他不是这个意思。他在狱中上书给孔明,因认为刘备可成大事才来追随。他说:“曹操暴虐,孙权无道,刘璋暗弱,其唯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而他现在“求君得君,志行各显,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分子之厚,谁复过分。”
“分子之厚”是说刘备像对待儿子一样对待他,从一个老百姓提升为治中从事,他是无限感激的。并说他决不做有负刘备的事。接着他为自己说的话申辩说:“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怎么敢有他志呢?”
按他的说法。他所说的“内外之言”是指他与马超尽力辅佐刘备共讨曹操以定天下,这也说明他自命不凡,才敢说这种自负的话。但居然说要由他管内,连孔明也不放在眼里,这就过于猖狂了。
也正因他自视太高,稍不得意,便骂刘备“老革荒悖”,不能用他这个可图天下的大才,把自己摆在不应该摆的位置上,这便是彭羕致祸的根源。
真是一句话没说对,却惹来杀身之祸,悔之晚矣!彭羕当然得不到刘备的宽恕,终被诛而死,死时三十七岁。
彭羕之死,死在修养太差。看起来有些像今天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暴发户,但也死在帝王专制的本色。本来,发两句牢骚是文化人正常现象,但因为牢骚所发非其人,等于对狐狸说老虎的坏话,而且,事不机密,招致取祸,也真是不足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