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最基础的形象记忆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动用积极的思维,全面调动大脑的各种优势力量,帮助记忆的顺利进行。下面是3种优秀的记忆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快速有效地记忆知识。
(1)串联记忆法
美国学者哈里·劳莱发明了一种串联记忆法。他举例说,有10件毫不相干的东西:地毯、纸、瓶子、床、鱼、椅子、窗子、电话、香烟、钉子,仅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把它牢牢记住。如果一件件地硬记,那是不容易的,但在脑海里展开一幅图像,首先把你曾见过的地毯记住,然后把地毯和纸串联在一起,可以把地毯想像为纸做的,这张纸是从瓶子里倒出来的,你躺在一个巨大的瓶子上把它当成床,这时看到了一条鱼,你去钓鱼,结果偏偏钓起一把椅子,你一赌气把椅子抛到了窗外,这时电话铃响了,你一边接电话,一边想拿支烟吸,慌乱之中你拿起的不是香烟,而是一枚钉子……像这样把10件东西有趣地串联在一起,相对而言就容易记忆了。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孤立地记一个字词、一个人物、年代、事件和物品往往难以记住,但把它和其他有关特别是有趣的事物串联起来就比较容易记。
举例而言,如识记人名时,把要识记的姓名同已经熟记的姓名串联在一起,或者把需要识记的姓名同其职业、外貌特征、初次见面地点串联起来,或者把要识记姓名的字义相互串联起来,形成趣味性质的想像记忆,就会获得好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解记忆法
其实,记忆的技巧归根结底还是要以理解为基础。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以12岁的3组儿童记忆30对配对词进行实验。这个实验对甲组只要求记住就可以,对乙组和丙组则要求利用中介词语把配对词联系起来识记,其中乙组的中介词由教师讲解,丙组的中介词完全由学生自行研究,设法找出来。实验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当教师给出第一个词语而要求学生联想起第二个词语时,甲组平均答出50%,乙丙组竟高达95%,其中丙组比乙组还要好些。这个例子深刻地说明依靠对知识的联系与理解记忆,特别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要比机械地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所谓理解就是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识记78、71、64、57、50、43、36七个数字,若是一个一个地硬记很难记住,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注意到这7个数字依降序排列,前一个数字比后一个数字多7,7个数字都是如此,即所谓等差数列,那么只要记住第一个数字或者最后一个数字,其他数字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对问题考虑得越深入,你的记忆就越牢固。没有理解之时,不要试图去记忆,这会浪费时间。”理解就是掌握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背诵诗文首先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用词及结构特点;对于数学公式、法则、定理、推论与定律,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搞清楚它的来源与推导过程及其性质与意义;识记历史年代、地理位置、人名、地名、门牌与电话号码等,也需要一定的理解再加上联想把识记对象同其他有关事物联系起来,掌握特点及其规律性。总之,先求理解,再求记忆,才能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3)重点记忆法
一个人在最佳学习年龄中需要记忆的知识信息相当繁杂,而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一切都牢牢记住,这就需要有重点的记忆、挑关键的记忆。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应用了许多可靠的记忆工具与手段,如书籍档案资料、笔记、录音录像、计算机、电脑等,它们可以把人们需要记忆的知识信息详尽地记录下来,在需要时随时再现。这就使人们无需把学过的所有知识信息一字不差地背诵记忆下来,只需要重点记忆。记忆其中要点即可。
1921年春,爱因斯坦携妻子到美国为犹太族青年创办一所大学募捐。当时有美国记者来见他,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您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吗?”“太阳的时空弯曲有多大?”等等,有的干脆直截了当地问他:“你认为如何记,才能记下许多枯燥内容?”爱因斯坦知道这些人在考查自己的记忆力,于是很愉快地回答道:“你们问我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现在我很难确切地回答你们,必须查查辞典,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不硬记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那些东西。”接着他说:“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对于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就非常不满意,譬如硬要学生死记那些事件、人名、公式等,其实要想知道那些东西,从书本上是可以翻到的,根本不用上什么大学。”
不搞包罗万象的死缠乱打,只做重点记忆,这是许多学者、科学家的共同主张。巴乌斯托夫斯基有句名言:“记忆,好像是一个神话里的筛子,筛去了垃圾,却保留了金沙。”所谓“筛”,就是分清主次分清重点、难点记忆主要的东西,记忆重要的事物,而对于次要的东西、不重要的事则不必花费时间去记忆。
这3种方法要求你具备一定的思考、想像、分析能力,是记忆法的高级形式。相对于部分学生可能很难掌握,但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这几种能力,你也同样可以做到快速记忆。
记忆力误区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生来记忆力就不好”,“年纪大了,健忘了”。这是由于学习用功过度,还是因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接受的信息太多了呢?影响记忆能力的心理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可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当了不起的记忆力,而且,如果运用得法,这种记忆力能维持到年迈。所谓的难于记忆,只是我们自身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记忆误区,导致我们的记忆难以维持。
生活中不仅各种企业资料或情报,而且包括我们平时会见的人们的姓名,都是记忆的内容。即使是不善于记忆数字和人名的人,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对股票价格、电影明星、演员及棒球选手等等,却多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当他们谈论起这些话题时,往往是滔滔不绝、绘声绘色。
当然,记忆力也是因人而异,每一个人之间各有差别。A一次看到的事情可以准确无误地记住若干年;而B早晨听到的事,到晚上竟全忘光了。而且,上了年纪的人非常健忘,这是较为普遍的事实。所以,利用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使不同人从不同记忆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或保持良好状态,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把整个脑器官都充分利用起来的人是没有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脑力,可以说只占全部脑机能的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所谓“记忆法”,也只是为了把这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变成“之二”而已。所以只要有意识地、人为地训练大脑,保持连续性,理所当然,是可以防止脑子老化的。
日本善于有趣的魔术表演艺术的小寺幸作先生,是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他对具有高度记忆力的魔术表演的兴趣是从60岁开始的。现在他的拿手节目之多令人吃惊,以致一些颇有名望的魔术师也向他求教。
即使需要相当复杂的技巧表演,小寺幸作先生也能当场进行。特别是需要数学运算的节目,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利用熟练技术而表演的魔术,即使出现顺序差错,也可以用技术来弥补。可是在利用数量知识的魔术表演中,一个程序出现差错就根本不能继续表演了。也就是说,小寺幸作先生完整地记忆着表演节目的全部复杂程序。
可是,小寺先生并不具备天才的记忆力。其秘诀在于,他有一套独特的记忆整理技术程序并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在各地研究会和讲演会上,他不断发表技术研究成果,因此到任何时候都能全部记住其内容。
因此,掌握规律是提高记忆力的最好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要想提高记忆力,就必须抓住记忆对象的规律,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提纲挈领。以下就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首先,分析记忆对象。任何事物的规律都不是呈现在表面的,需要经过分析加工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当我们面对需要记忆的材料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分析,明确了解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从大量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得出统一的定理、法则、公式。如果只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就不可能进行规律记忆。
其次,掌握自己的记忆规律。每个人都会有记忆效率高和记忆效率低的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会取得不同的记忆效果。因此,记忆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在最好的时间段记忆,往往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后,学会理解。记忆的前提是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材料,才能更好地调动自己的大脑,使自己对记忆材料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当然,这里的理解,就包括从记忆材料中总结出规律来。
大多数人不能很好地记忆,就是找不到记忆规律,或者心理上存在消极滞后的障碍。所以,在学习中,不要给自己加上一道“记忆力差”的心理暗示锁,要有一个积极的心理基础帮助记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找各种规律,记忆就不会再成为障碍。
回忆对于记忆而言必不可少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人脑不像电脑,很难只学一次就能记住。我们学过的东西如果不反复练习、应用或复习,很快就会忘记。采用有效的复习策略,是提高记忆的最好办法之一。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自己为例进行实验,他本来记住了13个毫无意义的音节,1小时后,只记住了44%,遗忘了56%;两天以后,只记住了记忆材料的28%,遗忘了72%。但是,在这以后,他遗忘的内容就不多了。后来的科学家还指出:
1.如果等记忆的内容完全忘记以后,再重新记忆,不如在记忆还没有模糊时,及时复习,加以强化。
2.在学习记忆9小时之内,趁大脑中还有记忆痕迹时,重复练习,虽然只花10分钟的时间,却比5天以后用1小时复习效果要好得多。
3.但是,在刚记忆不久(半小时到1小时)遗忘率尚不高时,就重复地复习,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英语课上,我们学会并记住了20个单词,甲同学当天晚上用10分钟复习,第二天早晨又用了10分钟复习,晚上仍用5分钟复习巩固。
乙同学就不然了,他在英语课上也学会并记住了那20个单词,当堂反馈测验,他跟甲同学一样得了满分。但是,他当天晚上没来得及复习,第二天早晨、晚上,忙着做数学题了,也没顾及复习英语。第三天清早,他一下子用了25分钟复习那些单词,第五天,老师又进行测验,甲同学得分明显高于乙同学,原因是甲同学遵循了复习的及时性原则。
研究艾宾浩斯遗忘率曲线,并细心地进行多次实验,找到自己遗忘的大致曲线,然后根据不同的记忆内容,确定复习的最佳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以回忆助记忆的方法。
有的人说,在最佳复习时间,分段认真复习8次,就成为永久性记忆了。但有些生动、形象的知识点,复习一两次就经年不忘,个别极抽象的概念,分段复习10次,半年不用,也还会忘。
关于这一点,年轻时的郑板桥给我们做了实验并证明是完全有效的。原来,郑板桥小时候家里很穷,直到考中秀才方才离开家乡兴化,到扬州学府上学。本来他对自己抱有很大的信心,谁知扬州学府的学官为人十分势利,见到有钱有势的公子就笑脸相迎,遇到穷秀才给他行礼作揖,却横着一双白眼理也不理。郑板桥很看不惯,便想了一个办法来教训他。
一天早上,学官骑着毛驴从学府东边的文昌桥过来。郑板桥见了立刻从老远的地方迎了上去,称呼道:“老师早!”说完又深深地鞠了一躬。没等学官说话,他的驴子突然后蹄打蹶,把干瘦的老学官摔在了地上。学官不好责怪郑板桥,只得捂着屁股爬起身来,咒骂道:“这头该死的蠢驴!”
第二天,郑板桥又像昨天一样来迎接学官,给他行礼请安,驴子在这个时候又犯了同样的毛病,学官又被摔了个大跟头。
第三天,学官不走文昌桥了,故意绕到学府北边,想躲开郑板桥。谁知郑板桥早就在那里等他了,又是一躬身说:“老师早!”学官大喊一声:“不好!”应声从驴背上栽了下来。学官趴在地上望着郑板桥,心想:“这个人将来肯定是福大命大,要不我怎么受不起他的一拜啊?”学官爬起来后郑重宣布:“从今日起,你不必对我行礼了!”难道,郑板桥真的是“命大福大”吗?
其实不是。学官每天骑毛驴到学府后,都会把驴子拴在一棵树上。郑板桥在四周没人的时候便悄悄来到驴子面前,先给它作揖,然后到驴子身后猛踢它一脚,接着就飞快地闪到一边去。驴子被踢痛了。自然抬起后腿朝后猛踢。接连好多天,驴子慢慢养成了习惯,只要看到郑板桥在它面前作揖,没等自己的屁股挨踢,就尥起了后蹄,学官也因此吃到了苦头。
驴子一见到郑板桥作揖就会飞起后蹄,主要原因是驴子对挨踢留有印象,怕再次被踢,所以才会有尥蹶子的生理反应。这种方法就是回忆记忆法。对于提高个人的记忆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果你希望锻炼自己的情景记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记忆某些事物的时候,最好同时记住当时的情境。需要记忆的东西会因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遗忘,为了加深记忆,使事物不被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例如,老师所讲的某一堂课的内容你可能已经遗忘了,可是你清楚地记得老师当时讲过非常有意思的笑话,那么即使过了很长时间,当你身边有人讲起那个笑话时,你还是能很容易地回忆起当时课堂上的情景。
其次,要记住最有特色的地方。不同的人和事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不仅是它们与众不同的关键因素,也是我们借由记忆区分同类事物的法宝,因此,在进行记忆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人或事物最有特色的地方。例如,在看《西游记》的时候,最容易记的形象是猪八戒,因为他的形象非常有特点,性格也很有特色。
对于记忆而言,尤其是要保持长期的记忆就必须遵循遗忘规律。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相应的对策、反复回忆,就可以让记忆永不褪色。回忆对于记忆必不可少,这就是古人所告诫我们“学而时习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