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荆楚春秋
6445400000009

第9章

然而在都城镐京,周王朝的第一良臣周公旦,却遭到人的诬陷。

周公为周王朝初期政权稳固与建设可谓鞠躬尽瘁。作为武王的弟弟,武王在世,他尽力辅佐,武王去世后,他极力辅佐成王,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成王身上。至今在古代典籍《尚书》中,就保留了周公大量的言行记录。如《金滕》《大诰》《康诰》等。

成王虽为天子,毕竟尚未成熟,有人向成王进言:“周公旦存有不轨之心,企图取王而代,武王病重期间,曾祈祷上天,要代君王”。成王听后,虽有不信,但又心存疑念,下旨暂革周公冢宰(首辅)之职,回府待处。

周公见有奸人相害,为避其祸,托言有病远离镐京,辗转来到荆楚避难。

熊绎见周公到来,感其知遇之恩,待以贵宾之礼,在风光绮丽的沮水南河岸,八宝山下,专修精舍,日夜侍奉。

周公来到荆楚,见原本一片蛮荒的地方,被楚人开发出来,变成了鱼米之乡,而熊绎多年经营,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心中甚慰。只是看到山民日夜劳作不息,没有生活之规,很感忧心。于是在他居住的山梁上,树起了几支高高的竹竿,白天测日影,夜间观星月,如此数月,终于测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时辰。每日以子时为始,午时为中,卯、酉为日月之门。山民日出(卯时)而作,日落(酉时)而息。由于十二时辰的制定,从此使人们作息有序,生活也渐渐形成了规律。

这年秋熟了,庄稼尚未收割,镐京四野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一场暴雨后所有庄稼倒伏了,大树被连根拔起,眼看到手的粮食绝了收,并且房倒屋塌,人们怨声载道,纷纷责备朝廷,一时怨声载道,民心难安。司天监只得设祭祀,求神灵,明卦象。最后向成王奏报:定是屈了好人,忠臣良将蒙冤。

成王不得不检讨自己,与众臣虔诚祈祷,查阅典册,打开用金属丝封缄的“金滕”,见到里面的简书,原来是周公愿以自身代武王死去的祈祷词。王与太公、召公询问史官,史官讲述了事情的原委,成王泪流满面,决心亲自接回周公。

周公得知冤情已明,辞别荆楚,熊绎相送百里。成王亲往郊外,复冢宰之职。不日又是一场大雨,倒伏的庄稼又重立了起来,人们把倒伏的大树扶正,培土,树木又恢复了蓬勃生机。至今重阳有周公岭,即昔日熊绎接待周公处。把周公定时辰的山梁,称作子午岭。

周公的荆楚之行,从此提升了楚在南方各部的威望,人皆尽知熊绎已得周封,代表朝廷,统辖一方。从此,熊绎举起了名正言顺的旗号,整合沮水两岸诸多部落。

熊绎一生,忠于民族,尊从先祖。晚年决定建楚祖庙,以代代祭祀。

师祝请示说:“国君建祖庙,是供奉炎黄,还是供奉颛顼高阳?”

熊绎说:“九州大地都称作炎黄子孙。但是,民族起源不同,先祖有别,楚人岂能随波逐流?没有个性就没有特性,没有特性就失去了祭祀的意义。楚人的先祖是黄帝的孙子颛顼之后,司南方火正,称祝融。同为颛顼的后人,所以我们要供奉祝融,同时要供奉鬻熊。这个先祖开启了楚族的崭新时代,挽救楚族于濒危之际,功德不亚于祝融。再就是祖父熊丽,曾经开发荆楚,留下今天的根基之地,没有这些先辈,我们怎么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天子的敕封呢?所以我们的祖庙要世世代代的供奉,永远享受后人的祭祀!”

于是,楚人们上山伐木,垒窑制陶,烧制砖瓦,众人齐心。不久祖庙建成了。内塑祝融、鬻熊、熊丽、熊狂的神像和牌位,庄严肃穆,令人起敬。香烟缭绕,灯光熠熠。熊绎率领群臣,进行庄严的祭祀大典,乐师们奏起了巫音大乐,祭司跳起了祭祖的神舞,熊绎与楚人共宣誓言:“楚人是伟大的民族,不屈不饶,开拓进取。我们将永远尊重先祖,忠于民族,扬我楚威!”

师祝说:“祝融为火神,庙当称以神庙”。熊绎说:“不然。世人称祝融为火神,他们是以神而敬。但是祝融是楚人的先祖,所以他是人。既然如此就不能称神庙,而应称祖庙,称火王而传后世吧!”于是,楚人一直称“火王庙”,供奉的就是火王祝融。在荆山南北,这种神庙是最普遍和最常见的庙宇,经历了数千年的岁月,盛行不衰。直到佛教传入我国,佛庙、道观随处可见,但火王庙仍然长盛不衰,表明了楚人对先祖的尊崇与怀念。

四月甲午,风和日丽,万里晴空,熊绎率众人登荆山之巅,只见南北横断,峰峦叠嶂,莽莽入云的主脉,像一条游龙般直向东南而去。把大地划成了南北两方。山北之水皆入汉水,是东出汉水的通道;山南之水皆入长江,为驰骋江北的桥梁。而荆山如大地的脊梁,攻如猛虎下山,居高临下;守则固若金汤,奇峰险峻。从此制定了东出汉北、南下江汉的治国方略。

有一个兵弁,手捧一物跪倒在熊绎身边,称道:“禀告国君,小的在山梁巡查,猛然发现此物闪闪发光,一时好奇就把它拾来了,献给君主。”

熊绎接手一看,原来是一块巨大的玛瑙石!

众臣立即贺道:“恭喜我主,贺喜我主,如今得此巨宝,定是天赐大吉之兆!”

熊绎喜道:“此乃祖上洪福,上天之恩赐,表明荆山博大胸怀,从此可命名为大石脑,以记念今日获得异宝。”

楚地终于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第三章 昭王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