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荆楚春秋
6445400000041

第41章

鄢郢,楚王城。

巍峨的楚王宫,雕梁画栋,金壁辉煌,但今日却处处都罩上了白纱。宫内摆设了巨大的灵堂,文武百官,家族亲属乃至鄢城万民都在为一代天骄的陨落,举哀设祭。灵堂上贴“顶头牌”,书写着武王的生、故年月、丰功大业及号谥。横梁上垂悬着悬帘吊卦,上书着颂扬之词。正中摆放着熊通的灵柩,三牲祭品。明烛高烧,香烟燎绕,帷帐低垂,两侧悬挂着各国诸侯赠送的挽联。几声长号吹过,乐声如狂风骤起,隆重的祭奠开始了。文武百官,亲属家眷,众皆下拜,三叩九拜后,吹奏细乐,耆者唱道:

呜呼,吾王!

创业辟沮漳,横戈出荆襄。

驰骋江汉间,独号诸侯王!

天骄陨河汉,荆楚泪痕长。

英灵归天府,功绩千秋扬!

呜呼衷哉!尚飨……

歌声中,众臣祭奠,诸侯使节一一致哀。继而,依照楚俗,开坛迎圣,进东岳表、揽亡宿坛、封棺指路、辞灵送亡、启案送神等等程序,一一进行方毕,乃出灵归山。如此三日,葬于鄢郢,建楚王陵。熊赀登楚君位,号“文王”。熊赀还有个幼弟,名善,字子元,刚刚成人,封王弟。

办完了登基大典,转眼过了六月酷暑,江陵建成新都郢城,文王率众臣迁都于郢,完成了楚国又一次迁都。

郢位于长江北岸,距权地不过百里。楚武王平权后,就看中了这片膏腴之地。它位于江汉腹地,东接云梦,西扼巴巫,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更兼水陆之便。不仅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自武王时便广集民伕,筹建为都城。楚人善于用火,在开山筑路时,常用大火烧岩石,然后泼水,岩石热胀冷缩,因此碎裂,由此而发明了石灰。加之楚地产稻,楚人用糯米熬汁,加以黄泥、石灰,制成三合泥,陶制大砖垒砌,三合泥粘接,建成坚固无比的城墙。城内仿丹阳格局,再建王宫、王城。楚文王迁都于此,从此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成为了直叩中原大门的前沿阵地。

迁都已毕,众臣齐聚,新的大殿上,参拜新王,更是一派崭新之象。文王向殿下望去,如今早已人才济济,又是焕然一新。文有令尹斗祈、薳章、屈完,武有莫敖屈重、大将斗廉、斗丹、熊率且比。但他似乎还在忧思之中,想着前辈一生轰轰烈烈,自己当如何做一个良好的开局,令天下刮目相看呢?于是皱起了眉头。令尹斗祈见文王不悦,便问:“我主有何不悦?”

熊赀惨然一笑,说:“寡人在想,先王一世,轰轰烈烈,建下不世奇功。而孤自幼文弱,才智不及先父十分之一,不知这个楚王能做得如何呢?只怕负了先王所托……”

文班中闪出大夫章薳,他也是先君熊眴之后,按辈分应为熊赀的叔辈。躬身道:“大王常怀忧患之心,足见凡事可为了!常言‘有志者,事竟成’。当年先王初继位,便略邓伐鄀,得名将观丁父,从而拓地千里,名震诸侯。我主不是要效先王吧?”

熊赀点了点头,说:“先王平生欲观中原之政,然而我楚致今仍处江汉一隅,北望中原,路途遥遥,诸侯林立,如隔万山,不知何日才能展先王之志?”

莫敖屈重奏道:“先王昔年,曾千里跃进大别山,试图直取申国,以叩中原之门,不料兵车配置落于下风,铩羽而归,成为先王一世之心病,大王何不以伐申而做东征之首战,解先王之遗恨呢?”

文王点头,笑道:“这个申国,原本是周幽王姜皇后的母家,平王东迁后,迁申伯于洛邑东南,成为京都之门户。欲观中原之政,当然必先取此地了。”

斗祈接过话来,说:“伐申必圥及邓,而邓侯已故,今继承者乃大王的母舅,不知大王如何处之?”

屈重:“邓国是祖母的娘家。以微臣之见,只有借路。不过这邓侯有三个儿子,各怀不测,恐怕不存善意,尙得有所防备。”

熊赀冷冷一笑,未置可否。

公元前688年,正是楚文王继君位的笫二年。

金秋时节,楚文王纳众臣议,联合巴人,亲率大军,以斗廉为先锋,斗丹、熊率且比为两翼,另有良将斗丹、斗勃、斗班,正是战将如云,兵车千乘,浩浩荡荡,渡过汉水,直入邓国。

邓国老君侯已经下世,世子雅甥继了君位,称祁侯。邓祁侯也有三个儿子:其中二人长熊赀几岁,应是文王的两个表兄,一个表弟。这邓祁侯原本对楚国的妹夫熊通有点隔阂,偏熊通深得妹子所爱,又受先父看重,祁侯也从心底接受了。然而三个儿子却不以为然,常说楚蛮子祸害诸侯,不讲信誉,说不定哪天六亲不认,成为邓国最大的祸患!

楚十万大军入邓,扎营于邓城外三十里,文王决定独自进城,向他的舅父借路。

先锋斗廉劝道:“吾王独自一人而入邓城,只怕不妥,须防万一……”

文王笑道:“大将军担忧何来?”

斗廉一时语塞:“只怕……”

文王:“将军勿虑,邓祁侯是孤的舅舅。天底下只有外甥子不认舅的说法,舅舅哪有不认外甥的理?至于那三个表兄表弟,小丑而已。”

斗廉叹了一口气:“唉!大王还是当有个文臣在身边,末将没嘴没舌……”

文王大笑了:“老前辈,您老好意!孤自当小心就是了!”

邓祁侯听说楚文王只身而来,甚为动容,立即准备了盛宴款待。

酒过三巡,肴传数轮,邓祁侯越来越喜爱上了这个外甥。熊赀言语清朗,举止大度,气质不凡,透着一股豪迈之气。他不禁忆起了当年,妹子爱上了楚蛮子,实在说,他很不以为然,山里人,一身土疙瘩,怎能配王亲贵胄?偏那熊通不几年就威震诸侯,拓地千里,天下诸侯无不瞠目结舌,刮目相看!并且也称起王号!他不得不偑服妹子的眼光,就连老父也常赞叹不绝!今日这个文王,致少也比他小了二十岁,却继王位,称王号,驰骋天下,首战伐申。看来也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不过,话说回来,这熊赀不也是自己的外甥么?他身上也淌流着本家族的血液,应当也是本家族的骄傲!

熊赀恭恭敬敬地敬了一杯酒,对着祁侯说:“舅舅,当年先父在世,便欲观中原之政,偏与申国有了过节。甥儿继承父志,有心替先父了去这场过节,所以想从舅父这里借条路,去会会那个老冤家。”

邓祁侯大笑道:“不就是过过路吗?小事一桩,你尽管带兵过去,舅舅还要等你凯旋呢!”

熊赀面带喜色,双手抱拳,说:“好!那就谢谢舅舅了,待外甥替我爹报了一箭之仇,再来大礼拜谢!”

邓祁侯忙说:“舅舅等你凯旋时,再痛饮三天三夜!”

熊赀慌忙扶着邓侯,说:“甥儿可不敢当,要把您老喝醉了,别说舅妈不依我,就是几个表兄弟,也会找我算账呢!”

“哈哈……”邓侯摇着头“不行啰,老啰……”

也许真是年迈,几杯酒下肚,邓侯说着便要去上茅房,一泡又浊又长的尿刚刚屙尽,打了几个寒战,摆了摆头,便又匆匆而回,偏偏遇见了他三个宝贝儿子。

长子说:“父亲还要去陪着喝酒么?”

邓侯翻起了白眼,愣愣地说:“咋着?你们不也去陪一陪?”

长子一把拉住了父亲,压低了嗓门儿:“父亲,你是真不知还是装糊涂?那楚乃虎狼之国,这几年诸侯们唯恐防之不及,您老人家不防着,还要借他路去,说不定人家前脚去伐了申,后脚就来伐我们!”

二子说:“我看这熊赀就是有点不靠谱,跟他爹一样,只怕翻脸不认人……”

三子最年少,忙说:“啥文王不文王?不只有他一个人吗?不如动手杀了他……”

邓侯板起脸来,喝道:“小儿家,胡说啥?人家还有十万大军在城外,是吃素的?”

长子:“父亲也不必怕得太狠,乘机杀了一个熊赀,那楚人就算把天翻过来,又能怎样?大不了都一起死了,楚王也不能复活!”

邓侯咬着牙,恨恨地说:“小祖宗,你们懂个屁!那楚人绝非一般。如今就像旭日东升,其光辉无人可挡!你们若能学其十分之一,为父死到那辈子也都笑醒了!”

二子长叹一声,说:“将来灭亡邓国的必是此人了!现在不及时动手,终有噬脐后悔之日,再想杀他恐怕也没有时机了!”

邓侯说:“我看你们三个,也许喝醉酒了!表兄弟劝舅舅杀外甥,只怕古今都没有。都是一家人,一个血统,这不是伤天害理的事情吗?都回去洗一洗,睡觉吧!”

弟兄三人见劝不动父亲,只得摇头而去。

第二天,邓国人送楚文王大军越过邓界,攻入申国。

申国,原本也是中原强国。周平王以前,曾为皇亲贵胄,申伯借犬戎之兵,破了京都,一时王室衰微,平王东迁,将申伯转封于洛邑东南的宛地(既今河南南阳一带),从此申国每况日下,势力不再列入大诸侯之中。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申侯依然有较强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拥有南阳、信阳之间大片肥田沃土,物产丰饶,人口众多,是绝佳的积粮屯兵之所。而申侯亦好大喜功,有名将彭仲爽为统兵之帅,是支不可小视的军事力量。

楚文王貌不惊人,身高不如其兄,才德不及其父,谋略更逊屈重,但他心思缜密,善纳众议。如出兵伐申,便釆纳众议,联合巴人,以补自己实力的不足,便于一举破敌。

楚巴联军兵临城下,大将彭仲爽向申侯献计说:“楚军千里北上,已是疲惫之师,自然是要力求速决。我等应深沟高垒,坚守不出,避其锐气。待粮草不及,三军懈怠之时,一举大破楚军。”

申侯冷笑一声,说:“将军太小视了楚人。你以为如此就能击退了楚军?楚、邓乃甥、舅之亲,既肯借路于楚,自会有助于楚,何愁粮草不及?而况斗廉、熊率且比皆久经沙场名将,加之有巴师相助,取一申国,又有何难?只恐申国数百年社稷,将毀于一旦了!”

彭仲爽:“如此说来,不如向诸侯借兵,共击楚人!”

申侯又摇了揺头:“谈何容昜?且不说无兵可借,就连秦、晋、齐、郑也都让楚三分,何人愿意与楚为敌……”

众臣齐道:“我等愿与国共存!”

申侯:“众卿不必如此,凡事皆由天命,寡人纵然一死,若能保存宗庙足矣!”

彭仲爽:“我主难道要与楚和谈,降了楚人?”

申侯恨恨地说:“如此降了楚人,岂不被人耻笑?这一仗还是要打,而且要殊死一搏!就算楚灭了申国,也绝不可让楚人小视了申国臣民!”

众臣齐道:“誓死与楚一战!”

申国君臣,抱定了殊死一战的决心,一场大战便开始了!

申侯命彭仲爽守城,亲率大军迎战楚人,两军在城外五十里相遇。楚人素来英勇善战,加之斗廉、熊率且比二位老将,久经战阵,指挥有度。摆开一字长蛇阵,击头则尾护,击尾则头回,很快将申侯数万大军困在了核心,申侯抱定死战决心,奋力拼杀,偏遇楚军尽皆良将,斗丹、斗勃二人力大无比,所向无敌,不几合就杀得他气喘吁吁,血染战袍。亏得身边将士拼命护住,左突在出,方才保在性命。看看身边将士个个倒下,楚人则越战越勇,越杀越多,恰又遇少年将军斗斑,不几合便轻轻将他挑下战车,被楚兵抓了个正着。

斗班押着申侯去见文王。熊赀一见申侯,原来也是个未过而立之年的青年小伙,而且一身俊秀,还有点文弱之之气,不禁爱惜之心油然而生。便笑道:“君侯好年华也!不知青春几何?”

申侯一惊!心道:“人人都说楚蛮子,杀人如麻,不想这楚王还有点人情味。”于是忙说:“在下虚度二十九岁了!”

文王立道:“属牛!乙丑年的!寡人辛酉年的,正好比你虚长四岁!”

申侯忙说:“在下正是属牛,生于桓王四年。”

文王笑了,说:“寡人听母亲说,孤王生在父王在位的二十一年。那一年,见又生了我,便说‘夫人又生了个老二,明年再生个老三就好了!’母亲生气地说‘你以为是老母鸡呀,一年给你抱一窝?’”

众人大笑起来。

申侯动容了!顿时浮想联翩:中原诸侯,谁不尔虞我诈?谁都想一口吞掉别人!似楚人这样真情流露,真诚面对,又有几人!反正江山难保,索性听天由命,暂且降楚,以待时机。于是,他跪倒在地,说:“大王真是性情中人啊!在下钦佩!”

文王立即搀扶而起,并亲解其索,忙说:“阁下不必如此。寡人不过奉先王遗命,欲观中原之政,借阁下一方宝地而已。”

申侯:“在下愿归降于楚,唯求得存宗庙则幸甚!”

文王笑道:“好!孤身边正缺一知己,阁下从此便留孤身边,朝夕请教!”

申侯:“谢大王!”

斗班忙说:“大王,申城尚有将军彭仲爽守护,请命攻城!”

文王:“孤听说,彭仲爽也是天下名将。与斗廉将军相比如何?”

申侯:“斗将军名震诸侯,二人谋略不相上下。”

文王:“即命斗廉攻城!”

申侯急道:“大王不必攻城,在下愿劝彭将军归降!”

文王大笑:“哈哈……”

原来,彭仲爽与楚家族还有着深厚的历吏渊源。楚先祖颛顼(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吴回,皆为火正之官,称“祝融”。吴回娶鬼方女,生子六人,第三子为彭祖,封大彭氏国,为“商伯”,第六子为季连,楚人皆季连之后。商武丁攻荆楚,灭了大彭氏国。彭氏失国,商末居于申(注)。

次日,楚军兵临城下,彭仲爽正感到楚军用兵神速,为申侯担忧,严阵以待。猛然见申侯出现在楚军阵前,慌忙遥遥相拜,说:“吾主稍待,末将冲出城来救主!”

申侯忙说:“将军,肯听孤家一言吗?”

彭仲爽:“谨听教诲!”

申侯:“早年,周平王乃申国之外甥,因对祖上借兵犬戎而耿耿于怀,故而迁洛邑之东南,作为京都之门户。从此就日薄西山,家族日渐衰落。数百年来,我族为守东南大门,几代人被当作看门犬。而今,王室衰微,诸侯并起,楚一统南疆,我何苦再守这个大门?寡君与楚王已作知己之交,将军祖上与楚人也同为一脉,你就大开城门吧!”

彭仲爽打开城门,楚文王一举平定申国。

文王与彭仲爽一见如故,熊赀如同其父,十分珍惜人才,并且不拘一格用人。他很快发现,彭仲爽有将相之才,是令尹的上乘人选。有心重用,特找彭仲爽商议大事。

文王说:“将军,孤赖将军与申侯,一举定申。孤要与申侯为盟,以申为楚之盟国,不知将军如何教我?”

彭仲爽忙说:“大王愿听微臣一句真话吗?”

文王:“谨奉其教。”

彭仲爽:“当年先王灭权,观丁父谏言设其为县,原因何在呢?就是为王和国家可以直接掌控当地财、税、兵、民、政之权,随时可调配,可用啊!而且设县公、县尹者,权在王,非世袭。故而廉者、贤者、能者能用,贪者、庸者即废,故而可以长治而久安。而况申已立国数百年,今天覆而重立,能保他日不变吗?请大王酌定。”

文王笑道:“将军真干臣也!”

于是楚文王设申为县,以彭仲爽为县公,斗廉子斗班做县尹,班师回郢。返至邓国,邓祁侯又大张盛宴,招待外甥。席间三位表兄、表弟相陪。

原来,伐申前,众臣提议“联络巴人,组成巴楚联军”。考虑到申素来军力较强,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文王故而釆纳。彭仲爽开城迎楚师,巴人抢掠成性,欲烧杀抢掠,被文王制止,巴人衔怨。及入邓国,文王带巴师主帅一同赴宴。偏偏三表兄弟想起十五年前的巴、鄾、邓、事件,邓国损失严重,伤亡多人,都是源于巴人,一股怨气又涌上心头,免不得侧目而视,私议不绝。熊赀一见,敏锐地感到危险潜伏,碍着舅舅和母亲的面,只得隐忍,匆忙撤军回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