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绞国,至今仍有不少未解之谜,大致可知为子爵小国,从其与郧国(今湖北云梦一带)及蓼(今河南固始)、轸(今湖北应城西)、州(今湖北洪湖北)、随(今湖北随州)结盟,应当说其位置属于邻国,而相距也不会太远。绞国虽小而军事实力也不可小觑,至少也有兵车三百乘,也就是三万余众,加之城防、卫队,总兵力约在四万左右。而且城防坚固,国君也是个颇通兵法的人。
屈瑕兵临城下,休兵一日,借休兵之机,察看了山川地势。原来这里是丘陵地带,城池建在一片开阔的平川之中,四周的山丘森林密佈,是城内重要的能源供给地。城墙高大坚固,士兵防守严密。周围一片农田,地势开阔,任你千军万马,完全暴露在城楼上的监视及打击范围之内,所以很难实现突袭和伏击。莫敖屈瑕遇到了一根难啃的骨头。
次日,五鼓造饭,卯时攻城,楚兵排成方阵,先以万箭齐发,射上城头,很快城上倒下一片,屈瑕乘势发起攻击,但未及城下,就遭到有力还击,敌人居高临下,滚木擂石迎头砸来,箭落如雨,眼看兵士倒下无数,只得退回,组织再攻。
从卯时到午时,整整攻了四个时辰,未能接近城墙一步,眼看已过午,兵士们又饥又疲,无力再战。熊率且比献策说,白日既然难攻,不如今夜突袭。屈瑕以为有理,只得收兵。
傍晚时分,阴沉沉了一整日的天气,北风呼号,落下一阵小雨,寒气袭人。屈瑕暗自高兴,这正是实施突然袭击的良机,便乘着夜色,向城外奔袭,岂料很远就看到城墙上一片火光冲天,犹如一条长龙,照得犹如白昼。原来,绞人为防楚兵偷袭,加上天寒地冻,守城将士也要烤火取暖,燃起了大量柴草,故而一片通明。
莫敖屈瑕只得一声长叹,再度收兵。
攻城半月,转眼已是隆冬,却无尺寸之功。数万将士,远离家人,在这冰天雪地中烽火鏖战,生死相搏,而这些人的生命,竟然都握在自己手上!他似乎看到了父亲期盼的双眼,想起对国家的承诺,一筹莫展了。
副将熊率且比报告:“现有粮草,恐只有能供数日之用了!”
他一惊!这就是说:时间不多了!若数日间若不能破城,将面临着失败甚致全军覆没……而关键是,至今却无破敌之策……当他忧急如焚的时候,士卒又报了一个令他更加头疼的洧息:“派出去砍柴火的士兵,柴火被抢,士兵还被绞兵所杀!”
原来绞侯是个颇通谋略的国君,他知道自己国小力弱,不足以与楚这样的大国抗衡,便一方面修筑坚固的城防,更注重加强战备物资储备,国内储存了足供坚守三年的军粮,加之城防坚固,将士勇于作战。足可固守,待时机成熟,乘势反击,定可大败任何来犯之敌。然而百密一疏,人算不如天算,他怎么也未料到今年的寒冬来得特别早,特别地冷。阴天,朔风呼号,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晴日,霜重如雪,寒气袭人,滴水成冰。城内能源供应就成了一个严重环节。数万兵士聚于城内,做饭取暖,每日耗费大量柴火,还有万戸黎民百姓,吃、喝、取暖,更要消耗大量能源。同时守城士兵,每晚都要燃起大火,既为取暖,更为防止敌人夜间袭城。因为楚人已经有了绳梯,稍一懈怠,说不定就会爬上城来!楚人长达十余天的围困,战斗不止,看看柴火将消耗殆尽。缺了柴火,将士们吃不到饭,取不到暖,更守不住城,绞君也开始焦虑起来。不久,守城士兵发现,楚人经常以小股兵士,在林中砍伐林木,作饭取暖。于是按捺不住,派兵士悄悄出城,抢了柴火返回城中,并连连得手。绞君见此,迫于燃料的紧缺,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这种抢劫。
接连几日,砍的柴火都被绞兵抢走,还杀了几十名楚兵,引起将士们怒火中烧,大骂绞人不是东西,不如强贼。屈瑕猛然一惊,计上心来。便专门安排老弱残兵去砍柴,绞兵来抢,轻易得手了。次日傍晚,竟有百余绞兵悄悄打开城门出城,从楚人手中争抢柴火,楚兵敌他不过,正搏斗之时,伏兵四起,将绞兵全部抓获,带回大营,剥光了他们的衣服,楚军将士穿戴起来,乘着夜色,扛着柴火,直奔城门而来。
守城将士见士兵抢回柴火,急忙打开城门,扛柴的兵士一拥而入,抽出戈矛杀倒守门兵将,一声呼号,无数的楚兵突然出现,刹那间攻进城来。
屈瑕见城门已破,迅疾率大军跟进,直入城中,放起火来,一路杀入绞君府前,绞君猛见楚军入城,匆忙应战,正好迎着屈瑕,没战数合便被屈瑕生擒活捉!绞人见国君被擒,只得放下武器,表示不能再战了。屈瑕廹使绞君签下盟约,愿永作楚之属国,纳贡称臣,决不再叛。
这一仗,屈瑕大胜而归,心中免不了暗暗自得,大军回师,涉过彭水,突然兵士报告,抓了一名罗国间谍,请将军处置。
原来,卢、罗二国,作为楚国近邻,并曾结为姻亲,邦交一直很好。也是楚军东进的必然通道。楚人釆取“近交远攻”的策略,总是友好的姿态,向两国借路。但楚人好战,几乎年年出兵。年长月久,大军过境,免不了骚扰百姓或践踏青苗,民众渐生怨愤之心。但楚国强盛,如日中天,小小卢、罗,根本难以为敌。但总有一口怨气要出。于是两国决计联手,准备乘楚之隙,攻击楚人,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力量,使楚人从此不敢小视二国。
卢、罗皆为零水中下游流域之小国。古人对零水称乎变化很多,最早为“零水”、此后为“彭水”“鄢水”,秦汉后称“夷水”,魏晋称“蛮水”而至今。
经审讯,间谍名叫罗嘉,奉罗君之命,专守候于彭水,对楚每次出兵渡过彭水的人数、装备和车马进行侦察、统计,随时上报给卢、罗二君,以便掌握楚军的实力,分析出国内留存的兵力。决计在楚国内部兵力空虚时,联络鄢国等其他诸侯,偷袭楚都。并搜出了记载多年的重要情报。屈瑕斩了罗嘉,返回丹阳。
屈瑕凱旋,熊通举行了很高规格的欢迎仪式。整个丹阳城都笼罩着欢庆的气氛,楚人似乎看到了新一代人的成长,更加坚信自己的未来。庆功宴上,屈瑕更成了赞扬和奉迎的核心,无数的赞美之词、鲜花和美酒都潮水般地向他涌来。
熊通的心情非常好。儿子此次出兵,第一次独立作战去征服一个国家,能夠旗开得胜,就是开了一个好头。他感到无限的欣慰,甚致打算一旦时机成熟,屈瑕就可以定为太子了。
然而,当人们都在向屈瑕表示祝贺时,唯有令尹斗伯比并未显出太多的热情。他不温不火地坐在一旁,捻着自己的长须,偶尔点一下头,呷一口小酒。
屈瑕似乎发现了这个叔爷爷的表情,总没有一点热味。他耳朵中塞满了恭奉之词,吉庆之语,就像四面春风,温暖和煦,唯有令尹这里透看一丝凉气。于是,他端着酒爵,向斗伯比走来。
屈瑕略一躬身,说:“叔爷爷别来无恙?”
斗伯比把他打量一番,微微一笑,说:“侄孙儿确实成人了!”
屈瑕:“晩辈仰仗叔爷爷的教诲,自然一年一年要长大一点。”
斗伯比笑了:“说得有理!”
屈瑕:“晚辈侥幸,未辱使命,不知爷爷如何教我?”
斗伯比为人执傲,思维敏锐,一听便知是要向他讨几句好听的话了。于是收起笑容,淡淡地说:“区区绞国,弹丸之地。将军他日还有重任在肩,何必为获一微末之功而自足了呢?”
屈瑖觉得讨了个无趣,却也不好发作,只得道了声“领教了”!怏怏而去。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出征的时节。熊通准备攻伐卢、罗二国,惩戒间谍之罪,并且仍由莫敖屈瑕作为统军之帅。出征之日,熊通偶感不适,以斗伯比代为参加誓师并为其壮行。
屈瑕踌躇满志,主持着誓师大会,斗伯比乘着单车而来,独自坐在一隅,屈瑕看了一眼,也未答话。迎着秋风,豪情满怀,猩红色的斗篷被风吹得不停飞扬,一身战袍祔托着他无限豪气。望着满场兵士,慷慨陈词,似乎早把胜利囊入怀中。
斗伯比总感到氛围中有点不够贴切,但看起来一切都十分规范和正常,所以也不好说点什么。誓师大会很快结朿,部队出发了,他拉住了屈瑕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了句:“责任重大,好自为之。”
屈瑕淡然一笑,摔了一句“叔爷爷保重”,抬起脚来,三两步便跳上了战车,呼哨一声,绝尘而去。然而斗伯比却是猛然一惊……
熊通偶感了风寒,头痛鼻塞,周身发困,刚刚服下一碗姜汤,捂着数床棉被,希望逼出汗来,正感到全身发热,丝丝汗珠正要冒出毛孔,斗伯比心急火燎地撞了进来,向着他便说:“请大王速急招回莫敖!”
正感到云天雾地,似昏似醒的熊通勉力睁开了双眼,发现令尹躬身垂肩地站在床边,他一惊,忙问:“令尹有何要事?”
斗伯比:“请大王速急召回莫敖!”
熊通:“令尹不是刚刚送走吗?为何又要召回?”
斗伯比:“屈瑕登车,脚步抬得太高了!”
熊通喘了一口气,似乎想笑,却没笑出来。说:“这就是要速急召回伐罗大军的理由吗?令尹是不是也有点感冒发烧?”
斗伯比正要分辩,熊通说了声:“寡人累了……”便闭上了眼睛。顿时,他语塞了,不知如何措词,只得匆匆而出,但向何处而去?却犹豫而踌躇了。
依理说,他是一个大智的人,对任何事情都判断无误,处事果决,是不可能拿不定主意、无所适从的。但今日之事却使他深陷矛盾。从屈瑕的眼中,他已发现了一种不满和隔阂,这个年少气盛,志得意满的王子,需要的是鲜花和奉迎,但他却什么也没有给他。鲜花和赞美,是不可能成就一个人的,而喜好鲜花和赞美的人,也绝非是成就大事的人。对此,斗伯比不屑一顾。但是,使他深感不安的却并非王子对他已产生的隔阂,听不进他的半句良言,而是这个肩负重任,即将要战场搏杀的统帅,竟然暴露出极不应有的骄色!
斗伯比束手无策了。因为唯一可以统辖一切的国君病卧在床,作为令尹的他既无兵权,更不可能改变君主的决定。实在说,他真是百思难解。瞪着两眼,试图从好的方面考虑,分析化解危机的方法和策略,但又很快被否定了!因为任何一场战争都是不可能希图侥幸而取胜的!
看看已日落黄昏,他只得再度闯入王宫,去找夫人邓曼。
邓曼见斗伯比一脸焦虑,很感突然,因为她深知这个足智多谋的人,从来没有被任何难题所困绕的。忙问:“令尹有何事如此焦虑?”
斗伯比:“请夫人速急说服国君,立召莫敖回师……”
邓曼不解,问道:“立召莫敖回师?卢、罗与楚山水相依,朝发则夕至,楚师恐早已深入罗境,战事即开,如何要草草回师呢?”
斗伯比:“那就迅疾增兵,驰援莫敖!”
邓曼越发不解:“这是为何呢?”
斗伯比:“莫敖出师,步履太高,有骄兵之嫌。”
邓曼微微一笑:“令尹今日唱的是哪出戏啊?”
斗伯比:“夫人啦!身为莫敖之母,难道您就没有发现瑕儿自伐绞一战,沾沾自喜,好赞扬之词,常有自得之意,这些都是领兵统帅的大忌啊!自古用兵尽在一个慎字,微臣只恐一时不察,铸成大错啊!”
邓曼猛然一惊!忆起当年伐郧、绞之战时,屈瑕与斗廉为夺主将印,当殿比武,二人拔剑,未及十合,各有相击。斗伯比止住说:“臣观屈瑕,性气高傲,若得其志,恐难慎终。斗廉知其厚重,稳沉多思,可属大事。以臣之见,主将之印,当由斗廉挂之。”楚王不听,仍以屈瑕为主将,斗廉副之。蒲骚战后,一家人相聚,屈瑕眉飞色舞,十分自得,却只字未提及斗廉的重要决策,当时曾引起自己的思考。而伐绞回师,盛大的庆功宴,定然又增长了他的骄傲之心。俗话说骄兵必败,这一个“骄”字,实在是一个危险的兆头啊!
斗伯比:“目下恐为时已晚了,请速禀告国君,急速增援莫敖!”
邓曼:“令尹请回,君王病痛缠身,恐暂难理事,而况哪有现存的兵力可派呢?只有明日待定了!”
斗伯比见事已至此,只得长叹而归。
莫敖屈瑕心情极佳。实在说,他统率了全国绝大部分兵力,去对付身边的区区三个小国,实在是犹如一场郊游。卢、罗,外加一个鄢(今湖北宜城西北部),比起楚国,无论是疆域、国力、军事都不在一个层次上,而父亲几乎倾全国之力,交付于他,无疑就是再一次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打好了这一仗,不仅会功成名就,接班人的名分自然也就由此而定了。
楚人东出江汉,卢、罗自古是必经之路,自熊渠而开,到武王年间,一百多年相安无事。屈瑕无论是随军或为统帅,过此两国,也仅把他们看着了路边的两棵小草,从未放入眼中。捉了间谍罗嘉,屈瑕也是一笑罝之,根本不相信这样的国度敢于楚国抗衡。卢、罗人性格温顺,喜修饰、爱华裳,重美食,善制豆类食品,但从未见出过名将和智谋之士。因此,征服这样的地方,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屈瑕正在如意盘算,副将熊率且比匆匆报告:“部队已近彭水,但军旅不振,要申明军纪,排成战斗序列,以渡彭水。”
屈瑕笑了笑:“将军何必如此紧张?不就是要过彭水吗?传令速急过河,直扑罗都!”
“大帅,常言有备而无患,万一敌人乘我渡河时发动攻击,我军将无法应对!请将军三思。”
“将军何必如此胆小?实话说,要想打败楚国军队的人,卢国、罗国都还没有生出来呢!”
“卢、罗也许并不足虑,但若共同联手,加之鄢国相助,恐怕就有六万之众。这力量就不可小视了!而我军致今未成战斗序列,如一盘散沙,请大帅慎重!”
屈瑕有些不耐烦了,忙说:“本帅自有调度,将军请回。”
熊率且比只得退下。而屈瑕却心情烦乱了。他本以为这是一场轻轻松松的战争,以数万大军,攻取两个微不足道的小国,就像一个壮汉对付两个三岁小儿,根本用不着化太大的心思和气力,因此连个详尽的作战计划都没有,只需大军压境,对方就得不战而降,而自己也可轻松建一奇功。他根本没有做大战的准备,甚致没有起码的战斗警觉,却被虚构的胜利所陶醉了。
突然,探卒来报:“禀大帅,罗军已在彭水北岸列阵,我先头部队被阻,无法上岸!”
屈瑕大怒,喝道:“区区罗国能有多少兵马?传令大力突击,攻上北岸!”
原来,彭水自荆山而出时,流量并不大,远不及沮水和粉水,只是进入平原后,接纳了白塔河、清凉河等几条大的支流,方显水量充沛,但时值冬日枯水季节,不少地方仍可涉水而渡,但也水没过胸腹,陷于水中,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卢、罗国君,经过数年侦察、记载,不仅摸清了楚人历次出兵渡河的位罝、方法和人数,甚至武器、装备、兵士戒备状况及队形,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于是制定了详钿而有效的作战方案。第一步便是罗兵设伏于渡河点,乘楚军渡河时,给予有效打击。第二步是卢军从楚人背后攻击,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第三步则是卢、罗、鄢三国会师罗都城下,共同击溃楚军。
战报再度传来:“先头部队未能突破防线,损失惨重!”
“二次攻击仍然被阻,大批士兵困在河中!”
屈瑕像被人在头上击了一棍,又是窝火,又是恼恨。急忙传令:着令全力攻击,一定要突上岸去,直入罗都!
陷入河中的士兵,绝境之中,只得向河岸突击,但由于没有组成有效的战斗序列,攻、防、掩护不能协调一致,尚未冲到岸边,罗人万箭齐发,射杀无数……
两天后,熊通高烧方退,邓曼见他眼目中重新放出了光彩,便端了一碗野雉汤来到榻前。显然,精神与活力重又回到了他的身上,见夫人在侧,脸上随即露出了笑容。
邓曼:“夫君这一病,可就误了大事了!”
熊通一惊,忙问:“夫人此话何意?”
邓曼:“屈瑕伐罗,令尹已向君做了禀报,夫君有何决策?”
熊通不以为然,说:“屈瑕率五万之众,几乎举全国之力,攻取两个区区小国,还不是马到成功,有何值得担忧的呢?”
邓曼:“看来你们爷俩都害了同一个病!”
熊通:“夫人此话是啥意思?”
邓曼:“令尹面君,说屈瑕出征,脚步抬得太高,夫君不以为然。然而为何故意抬高了脚步?他表露出的是一股骄傲、自得啊!面对敌人,无论它强大与否,都是一场生死的决战,如果首先就产生了自傲、自得,必然轻敌冒进,这就为失败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夫君为何没有警觉呢?”
熊通:“屈瑕身经数战,已显其才华,谅也不会孚了众望。”
邓曼:“知子莫如父,屈瑕的心智难道夫君不知?蒲骚、伐绞,虽为主帅,却是斗廉、熊率且比为副,亏了斗廉据理而争并献良策,才有蒲骚之胜,可是瑕儿只知一己之功……”
熊通顿然惊呆了!忙说:“寡人误事了……”
邓曼:“夫君当速驰援,接应莫敖。”
熊通:“晚了……罪在寡人啊!”
战报再度传来:“卢国军队从背后杀来,以图前后夾击!”
屈瑕大吃一惊!此时才突然闻到了失败的气息,慌忙命熊率且比,率军抡渡彭水,一定要成功登岸,另派两名副将断后,阻击卢军,自己率军随后渡河。
熊率且比不辱使命,对困在河中士兵进行激励,亲率一支部队冲到前锋,冒着如雨般的飞箭,奋勇冲杀,终于成功登岸,罗军后撤。
原来,罗国位于彭水东岸,即今襄阳县西北,东临鄢国(今宜城县西部),南与权为临。楚军攻入罗国,卢、鄢二国迅速执行笫三套方案,联合组成六万大军,攻击楚军,使莫敖屈瑕再度陷入困境。
楚军渡河,遭到痛击,死伤甚重,已无斗志,加之指挥无力,兵不列阵,不能组织有效反击,而三国联军又占据着优势兵力,只杀得楚军人仰马翻,血流成河,一路向南败退,进入权地。三国联军见楚人已进入属楚国领地,不敢深入,各自收兵。
小河边,冈丘绵绵,山林荗密,楚军依水扎营,整顿军旅。一边加强防守,一边快马飞报入楚。这一仗,伤亡万余,失踪无数,是数十年来楚人唯一一次惨败!莫敖屈瑕战袍不整,头发散乱,满脸尘土,望着身上的斑斑血迹,两眼发直!
身为王子,从他呱呱坠地,便受到特别的呵护,加之聪慧伶俐,明目皓齿,极得父母宠爱。自幼习武練功,学兵、政之道,并无严师所朿。直到成年,虽经几场战阵,而所听到的都是赞扬和奉迎,感受到的都是成功与喜悦。于是,一种优越感,高傲自大随之而生,渐渐地也自命不凡,骄气横生。看来这一仗完全是自己骄傲轻敌所致,造成多少年楚国从来未有的惨败,损兵折将,丟了楚国的人,丟了父王的颜面,还有那么多死伤将士,莫敖屈瑕实在难辞其咎!
依据楚国的律令,将帅在外,临阵败绩,丧师辱国,主将自缢,副将自缚,以谢其罪!看来,屈瑕也只有一死谢罪了!否则,何以面对国人,何以面对父母?更如何面对死去的将士!猛然,他忆起了出师前令尹斗伯比那焦灼的目光!似乎有多少话要说啊!这个楚国的伟大智者,假若屈瑕静下心来,听他一番教导……不,哪怕是听一句,又何来今日之败……未出国境,一群乌鸦在头顶盘旋,鸣叫之声是那么悲怨、凄凉、惨淡!副将提醒“乌鸦叫,非吉兆”,劝我谨慎进兵,整肃军队,却被我嗤之以鼻……晚了,晚了啊!事已至此,屈瑕只能承担失败的罪责,而且敢于一死谢罪,以此警示后人!否则,国家的军法何在?父王的威望何存呢……他只有一死谢罪!
山林中并不缺少上吊的树木,他选择了一棵歪脖树下,解开丝绦,自缢身亡。众将见主帅自缢,无不泪下,纷纷自责、自缚,准备接受楚王的处罚。
熊通接到战报,顿时老泪纵横,深悔一时不察,铸成大错,立即写下《罪己书》,派观丁父前往军旅,接过兵权,把所有战败责任统归于己,赦免众将。要众将精诚团结,重整军纪,振奋斗志,増强战斗力,报仇雪恨!
不日,熊通亲率大军两万,以斗廉为先锋直取罗国,擒罗君,灭其国。权地楚军在观丁父和熊率且比统领下,重新整顿,将士一心,同仇敌忾,一举破鄢。两路大军会师于卢、罗,灭其国。熊通却并未善罢甘休,顺势攻取聃国,并灭之。
原来,沮漳河与彭水之间,为周成王弟之封邑,姬姓诸侯。称之为聃。当年熊渠出荆山,向南发展,欲扩大南方疆域,首先侵聃。周天子用三千铁骑驰援,熊渠退回荆山。熊通一怒之下,连伐四国,并全部灭之,可见他对卢罗之战败绩的悔恨和恼怒之心,加之丧子之痛,做出了疯狂之举。不仅如此,还将所灭之国全部设为县邑,抄没贵族的房产土地,将他们迁往深山中,迫使他们耕种而食。大批释放奴隶和农奴,赐给他们土地,使他们成为自耕农,由此而稳固了当地的局势。公元前698年(楚武王四十三年),楚人基本统一了沮漳、彭(蛮)水两大流域,势力直达汉水下游。汉东只剩下一个强大的随国了。
熊通班师回国,但他并无丝毫胜利的喜悦和成就之感,反而丧子之痛,深深折磨着他,那种无限自悔和自责,总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当他回到丹阳,又一个噩耗向他袭来——令尹斗伯比病在垂危!
他大惊失色!无论如何,他不能再失去这个栋梁之臣!回到王宫,顾不得与家人相聚,便急匆匆赶往令尹府中。然而府内,却是一片悲凉和萧条,万没料到,这个任了二十多年令尹的老臣竟如此清贫!他又是一惊,径直走进令尹房内。
卧床不起的斗伯比见楚王来到,一翻身滚下床来,跪伏于地。口称:“罪臣见驾……”
熊通更是大惑不解,慌忙扶起令尹,忙说:“寡人来迟了!不想令尹病得如此,寡人之罪,寡人之罪啊!”
斗伯比跪地不起,泪流满面,说:“大王啊,罪在微臣,罪在微臣啊!莫敖有骄色,微臣早有所察,但身为群臣之首,前未及时奏明国君,后未力谏国君多加劝导,至有卢罗之失。微臣罪亦匪浅,请国君治臣失察之罪!”
熊通被深深感动了!多日来压抑在胸的悔恨和悲痛,一下子再也难以抑制,止不住老泪纵横,君臣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身边的侍从、亲眷也纷纷泪下,斗伯比悲伤过度,一时气厥。熊通见令尹倒地,大惊之下,亲手抱起,安放于床,揩干了泪水,急宣国医救治。
斗伯比缓过一口气来,长叹一声:“大王,微臣要去了,不能追随国君了……”
熊通忙说:“卿何出此言?你我虽为君臣,又是叔侄,可是您老始终视侄为弟,扶熊通共兴荆楚大业,不过略有所成,怎么能够舍侄而去呢?”
这几句话使斗伯比深深为动,止不住心潮澎湃,激情涌动,忙说:“国君折煞老臣了!微臣举家,当世代为楚竭忠尽力,建功立业,绝不负国!可惜臣实在油尽灯枯,无法效力于国了。”
熊通又伤感起来,含泪道:“叔父真要舍侄而去吗……”
“老臣年逾古稀,自随国君,深得知遇之恩,才有施展之地,唯有全力报国,也未能报君之万一。可惜天不赐寿,臣要先走一步了……”
熊通:“叔父一去,侄儿能靠何人?叔父当有所赐教!”
“老臣听说君王一举平定卢、罗、鄢,此乃千年基业啊。荆山虽为楚发祥之地,但终究地域狭窄,高山大壑,没有长久发展基础。国君即可移居于鄢,建都于郢,得江汉千里沃野,据汉水、长江之利。北取庸、申、鄀、邓,东平陈、蔡、唐、随,北望中原,可与天下诸侯抗衡,进而可观天朝之政了!”
“叔父所见,与孤略同,寡人谨尊其教。不知爱卿之后,何人可代?”
“吾侄斗祈。此人秀外惠中,忠厚诚实,而智不在人下,可以暂领群臣,而后自有贤者而出,我楚当有百年鼎盛之时啊!”
“如此,寡人与卿呕心沥血,毕生所付也就值得了啊!”
斗伯比喃喃而语“值了,值了……”含笑而逝。
然而,斗伯比虽故,却有一个杰出的儿子,人称“斗谷于兔”,因为虎所哺,楚成王时拜为令尹,所以又称“虎乳令尹”,成王尊为“子文”。为楚国的强盛,又谱写了一曲崭新的篇章。
公元前691年,斗伯比去世,熊通拜斗祈为令尹,自丹阳迁居于鄢(今湖北宜城县境),并着手修建郢都,为楚王城。汉东随国乘此背盟,己经年逾七十,戎马一生的武王熊通,只得拖着衰病之躯伐随,不知生死如何,且看下章。
第十四章 文王迁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