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新
吉庄最南的一条街就是南垣街。且不说老监生的大门院、李家根祖槐树院、李家云庙院都在南垣街上,还有座落在街道东端的大南院,越发不容忽视。有据可考,大南院老辈李宜在清朝同治年间是一位秀才,由于上辈经历了六代单传,香火不旺,所以他热心投身于村里的慈善事业,曾经独资在堡东建起过一座五道庙,组织过魁星庙三大王庙的重修工作等,但收效仍不乐观,他下来虽然有了四个儿子,其中的老大、老三生下不久就不幸夭折了,老四到了十二岁,已经开始读书,却因为生病不治,少年亡故。这样唯独剩下老二李继善又成了独苗和单传。不过李继善很是争气,前赴后继地再次生养四个儿子,全部顺利长大,分别名叫李会元、李会锦、李会文、李会丰。
其时应在民国初年。
大南院家道殷实,典型的庄户老财,到李继善手里,村东直棘地竟有田地七顷多。七百多亩啊!即使那时是小亩,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大亩,也达五百六十亩。大南院保存下来的几处老宅,还有当年的前院、后院、过厅、书房院等一应俱全,光是他家打粮场足够十几亩,四周土板墙围起,一角盖有土木结构的小二层看场房。这般规模令人啧啧。其中李继善居住的主宅,名叫“善保堂”,寓含了大南院的家训——“善能自保”,折射出一种小心翼翼的立身之本和处世之道。
李继善名副其实,确是善人。村里老年人传言,每到夏日开锄,穷人们往往奔走相告说:“能到善保堂吃粥了!”然后一窝蜂荷锄过去帮工,包括刚能扛动锄头的小孩和滥竽充数的老弱,大家混几天饱食,善保堂并不计较。“善能自保”,善保堂的一句家训,或许就是吉庄文化的精髓之一。
李继善毕生遵从“善能自保”四字真言,却没能为自家求得一个善始善终。都说他与神头人李仙涛、李锦涛兄弟交情不错,到头来却因为这两位朋友栽了跟头。那年李氏兄弟大兴土木构建新房,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于是向李继善求援,李继善自己拿不出多少,转而向高升庄一位姓句的朋友借来800两白银,再借给李仙涛李锦涛救急,行为很仗义的。
谁也没想到,过了一段日子,李继善后颈部位患了对口疮,本来不算要命的症状,但那种毒疮最忌油烟。那年阴历十月一日,村里按传统给油神爷过生日,家家户户磨了黄米面,加工一种叫做三道子的油炸食品,偏偏有人来请李继善过去说合一个矛盾,李继善没有防住油烟,导致对口疮恶化,很快就病入膏肓。其时他的长子李会元已于二十岁夭亡,媳妇开始年少守寡;二子李会锦刚刚十七岁,还在外面读书,听说父亲病危,马上赶回家候问,父亲弥留之际留下一句话,就是让他去神头索要那笔800两银子的巨额债务,然后归还高升庄债主。
等打发了李继善,李会锦就此中断学业,担当起一家之主的重任,首先他去了结父亲的三角债,过神头找到李仙涛弟兄说明来意。但令他目瞪口呆的是,李氏兄弟信誓旦旦表示所欠银子已经还清,并且有根有据地叙述细节说,某日亲手将装钱的红布包塞入李继善袖内,800两银子毫厘不差。李继善死无对证,又没有什么欠条借据之类,这笔钱算黑了。一个刚扔下书包的读书郎李会锦只能接受残酷的现实。中间也不知经过哪些痛苦或伤心或感悟世态炎凉的心路历程,最终他果断卖掉神头的铺产,还是不够,再卖掉吉庄直棘地的部分田产,凑够800两白银之数,悲壮地送往高升庄姓句的手里,成全了父辈临终仍旧念念不忘的做人信用。
十七岁当家的李会锦,当然不懂庄稼的学问,他是彻底的外行,总要瞎指挥一番。比如安排长工干活,留下笑料百出。一次长工请示他:“东家,咱今天干啥呀?”他说:“一个人切草,两个人翻粪吧。”实际切草是两人的活儿,翻粪一个人就够了。都说倒霉时放屁也砸脚后跟,李会锦就碰上这样的霉运,掌权后碰上接连三年的春旱,种下300亩小麦,颗粒不收,只得改种些糜子黍子,却不值钱,收回一大房的糜子,不够长工组长郭三老汉一年的工资。李二掌柜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再次做出唯一选择——卖地。吉庄有句俗话:“买上大南院的地,足够亩数。”别人卖地,九亩约莫按十亩,大南院的地,十亩足够十亩,信誉过关,没几年七顷田地剩下两顷多。下边的弟兄开始惶惶不安。
那时候老四李会丰也已娶妻成家,他岳父出主意提出让他倡议分家。这样的要求无可厚非,而且李会锦自己掌管大南院确实力不从心,也唯有将家产一分为四,房舍、田产各有归宿,实际每家按分到的土地来说,在村里也不算差劲光景。其中李如昆的父亲李会文在皮坊院,宅子不算好,多分土地20多亩作为弥补,一共分来70多亩。本来二先生李会锦住了大南院主宅,但跟了西门上李旭以“同义源”名义承包税收赔了钱,将田地都卖了去补窟窿,并提出跟老三换房院,结果李会文再给二哥250元大洋后,搬出皮坊院入住大南院。
李会文跟二哥作了交易,却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代表形象的房子还得修缮一下,他就将18亩田产卖给旗杆院,修房以后还有盈余,则买回李家坟8亩薄地。卖了好的买差的,村里叫做“肥马掉瘦马”。好在李会文上过私塾,练得一笔好字,在村里也教私塾,过年时写过一付对联,被国民政府神头二区的区领导下乡看见,大为欣赏,当即招聘他去区上当助理,每月13个现洋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也迈入工薪阶层,细水长流月月都有进账,干到日寇入侵之前,共有七八年时光,中间妻子亡故,又续娶了一回老婆。
中年丧妻,也还罢了,李会文遭受打击最大的一次,莫过于儿媳早丧。他的长子李如岐结婚后,与新媳妇时有吵闹,感情不大融洽,最终导致新媳妇想不开,悄悄喝了鸦片膏一死了之。死者是大夫庄村杨浩然的大闺女。而当年杨浩然娶的是吉庄李叔贞的女儿,同样喝鸦片膏死了,吉庄李家曾经去兴师问罪,据说糟蹋得够呛,拿筛子喝烧酒;现在一报还一报,大夫庄人前来李会文家讨伐,李如岐独身逃往太原,李会文花钱消灾,再次卖掉20多亩土地才打发了苦命的儿媳,光景开始进一步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