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期,笔者曾陪同中国作家代表团,去访问过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整个地形,酷似一个艳丽的鸭梨,风景宜人。在当地人的语言中,斯里兰卡是“乐土”的意思。
历史上,斯里兰卡也遭受过葡、荷殖民主义的统治,18世纪末叶成为英国殖民地,1948年取得独立。
这个国家,若干世纪以来就同我国有着友好往来,史称狮子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曾多次到过这里。
我们去的那年,该国还叫“锡兰”,后来于1972年才改称“斯里兰卡”。当时的总理西丽玛澳·班达拉奈克夫人(1916—2000),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她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和其他国家代表。班夫人是1960年接替其亡夫索罗门·班达拉奈克出任总理的,她丈夫当总理时于1959年遇刺逝世。我们发现,会见厅里,在班夫人坐着的长沙发后面,陈设着一幅班达拉奈克的遗像,意在缅怀。他们的女儿,库马拉通加夫人,后来当过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总统,她是斯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斯里兰卡居民,近四分之三信奉佛教。见面时,多双手合十行礼。记得有的僧伽罗人还会向你说“阿尤博万”(记音),意思是“祝你长寿”。谈话中,对方不时摇头,这可不是否定,而是表示同意。这和印度人的习惯相同,点头不算摇头算。街上,不时会看到佛寺或佛龛。最有名的佛教圣地,当属斯里兰卡中部地区的康提山城,那里有座佛牙寺,供奉着一颗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
利航海家“哥伦布”的声音很相似,1517年遂被葡人以哥伦布的母语姓氏Colombo相称之。如今,科伦坡是斯国最大的城市,进出口货物一般都通过这里。
斯里兰卡产石墨和宝石,特别是它的宝石及其加工业,闻名于世。宝石又分高档宝石和半宝石,高档宝石有蓝宝石、红宝石、绿宝石……,半宝石包括石榴石、长月石等等。尤其是,它的蓝宝石蜚声五洲,望上去真是光芒四射、璀璨夺目。所以有人把斯里兰卡喻为“印度洋上的蓝宝石”。斯里兰卡是个农业国,茶叶、橡胶和椰子是它的“三宝”。我们在科伦坡郊外参观过一个椰子种植园,椰林高耸入云,只见采椰人,分秒间就爬上树尖摘下椰子,大有“拿云攫石”之势。椰汁鲜美味醇,据陪同介绍,当时的那个品种叫“皇后椰”。
茶园,是在中部高原康提附近参观的。出了科伦坡,沿着盘旋而上的山路朝东北方向行驶,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中途,在一处葱绿的林旁休息,岂知就在那一刻,不知从哪儿冒出了一群野猴,伺机向你发动“骚扰战”。山坡上的茶树,苍翠欲滴,一望无际,女工背着箩筐,在灵巧地采茶。有的茶树可活到百岁,但老龄茶树产量低,不为人喜。斯里兰卡生产的是红茶。与绿茶不同,红茶是全发酵茶,从鲜茶叶到成品茶,要经过多道加工,较为复杂。斯国红茶,绝大部分供出口,一度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英国工作时,经常在外喝Lipton或Whittard牌红茶,很多都是斯里兰卡红茶,或是斯国与其他国家生产的红茶混合体。如完全是斯里兰卡红茶,包装盒上一般会标明“纯锡兰茶”。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斯里兰卡的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品,特别是丝绸等纺织品和服装,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超过了传统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