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五洲见闻
6404400000018

第18章 “丝绸之路”上的伊朗

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同年4月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这之前一年多,笔者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成员,在王炳南会长率领下访问了伊朗。

伊朗,在亚洲西南部,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曾盛极一时。

中伊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始自古代,特别是“丝绸之路”使两国的交流更加频繁,及至唐代到了极盛时期。譬如,我国的陶瓷、蚕桑和丝织等技术传到了伊朗,伊朗的某些乐器和菠菜等也都传进我国。唐代时,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中,波斯人非常多,其中在中国定居者不乏其人,五代前蜀时期的词人李珣,就是波斯人的后裔。

伊朗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在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天然气储量则占世界第二位。当时石油价格较低廉,记得在德黑兰市内汽车加一升油,比在酒店喝一瓶法国矿泉水要便宜,反过来说,就是“水比油贵”。

首都德黑兰,原是北方山脚下的一个村镇,后来成为城市。18世纪卡贾尔王朝在这里建都,此后一直为伊朗首都,上世纪30年代,城市大为发展,日趋现代化。伊朗的各类企业大都聚集于此,产值占伊朗全国一半以上。二次大战时,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于1943年曾在这里举行会议,讨论了三国对德作战中的一致行动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这就是现代史上的“德黑兰会议”。

德黑兰虽比不上伊斯法罕、设拉子等其他城市古老,但现代化中也蕴涵着波斯的古老文明。接待方曾在德黑兰一家传统的伊朗餐厅宴请代表团。餐厅是个古老建筑,位于闹市旁的一条僻静街巷,外表看不出是个餐馆,进门一下台阶,眼前是个深邃的厅堂,往右一拐,只见一条通道,左侧是数间隔断,头一间里有几位乐师在演奏。侍者把我们引到最后一间,盘腿坐在铺有波斯地毯的地台上。伊朗是伊斯兰国家,不饮酒。席间,好客的主人频频举起茶杯,祝大家“萨拉姆”(“和平”)。入乡随俗,吃饭时用右手抓食。插串的羊、鸡烤肉,辅以辣椒等作料,令你在低沉深厚的乐声中,品尝到伊朗美食的浓郁风味。饭后,走出餐厅时,在乐师间前驻足片刻,看到他们手中的乐器,有的和我们新疆的乐器相类似。据团内熟悉文化方面事物的同志讲,我们国内流行的洋(扬)琴,就是当年通过“丝绸之路”从伊朗传进中国的。

伊斯法罕,在德黑兰以南400多公里,是伊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它最大的棉毛纺织中心。这座知名古城,始建于公元四五世纪,历史上曾两度作为首都。第二次是从16世纪末开始,当时,阿拔斯大帝把首都从加兹温迁移至此。在其后的两个世纪里,波斯处于兴旺时期,现存的辉煌建筑,多数都是这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市中心的伊玛姆广场(旧称国王广场),据说是波斯马球发源地。广场旁的伊玛姆清真寺(旧称国王清真寺),是座宏伟建筑,洋溢着典型的波斯建筑风格,内外都由精美的深蓝色马赛克镶嵌而成,拱顶上的尖塔,朝着麦加圣地。广场以南,有个顶篷市场,当地人叫“大巴扎”,是卖工艺品、首饰、铜器和衣物的,按行业成排成行,占了几条街巷。听说,17世纪时,这里是“伊斯兰世界”规模最大的商业中心。伊斯法罕的地毯很有名。它的细密绘画,细致入微,色彩斑斓,据陪同人介绍说,中国的传统绘画对它产生了很好影响。1989年,中国的著名古都西安与伊斯法罕结成了友好城市。

设拉子,在伊朗西南部,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历史上,它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两千五百多年前,波斯部族的居鲁士以这里为中心,创建了波斯帝国。后来,阿其美尼德王朝大流士,在设拉子东北五六十公里处的波斯波利斯建都,波斯从而进入全盛时期,宫殿雄伟,建筑华丽。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入侵,将之付诸一炬。现今残留的有大流士一世及其继承者的宫殿遗迹,在宫殿门前的残垣断壁上,还隐约可见有翼兽身人面浮雕石像,甚为壮观。

在伊朗访问时,听说在它东南部接近沙漠的地方,有个“丝绸之路”上的古城巴姆。不幸的是,2003年12月26日,这里发生了罕见的地震大灾难,整个古城几乎沦为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