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五洲见闻
6404400000012

第12章 风情浓郁的哈瓦那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们随领导同志率领的一个代表团到古巴首都哈瓦那去开会。

古巴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国,远在中美洲加勒比海西北部。由于那时的时代条件不同,对于我们来说,去哈瓦那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我们从北京先到巴基斯坦,从卡拉奇乘飞机去欧洲,再从欧洲换乘飞机,经停爱尔兰的香农和加拿大的甘德,然后一直往南飞到哈瓦那。说起香农,它位于爱尔兰旅游地区的中心地带,濒临大西洋的一个小海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已是美洲飞往欧洲和中亚的一条空中要道的中途站。近年美国派往中东的战斗机,经常在这里加油,这使香农国际机场一度成了爱尔兰反战运动不断前来抗议示威的目标。

那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政府,刚成立六七年。1955年,卡斯特罗组织“七·二六运动”,反对古巴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次年率领81人在东方省登陆,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三年艰苦战斗,终于在1959年1月1日推翻巴蒂斯塔独裁统治,建立了革命政府。这使我想起,1957年夏我给两家报纸写的短文,当时曾预示,在古巴人民的支持下,这场正义斗争会取得胜利。

一提起古巴,人们也会想到首都哈瓦那的浓郁风情。

哈瓦那,在这个岛国的西端北部,离美国最近处不足300公里。城市景色秀丽,碧绿的海水,洁白的沙滩,热带风光炽烈。过去,它曾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娱乐中心,长期是美国人的度假旅游胜地。古巴革命后,美国对古巴一直强行封锁禁运,甚至不许美国公民前往古巴观光。近年来,古巴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每年都举办狂欢节等等活动,吸引大批外国游客,特别是欧洲人,使旅游收入成为蔗糖外的又一重要外汇来源。当年,我们下榻的饭店不远处,乃是海滨长堤,旁边的老城,堪称古建筑博物馆。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城堡、教堂和灯塔,风格各异,保存完好。在哈瓦那大街小巷都有酒吧,经常传出轻松悦耳的乐声,充满欢快乐观的气氛。听说,80年代初,“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宣布哈瓦那的老城及城堡为世界遗产。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名作家海明威,曾在哈瓦那郊区住过21年,1960年返回美国,他的名著《老人与海》就诞生于此。

古巴,不仅是拉丁美洲,也是整个南、北美第一个与我建交的国家,我们在那里遇到过一些中国留学生,这在四十多年以前来说,古巴也是我国最早派有留学生的国家之一了。

古巴也有不少华人和华侨。在哈瓦那街上有一座纪念碑,专门纪念在19世纪古巴独立战争中牺牲的华人。

古巴的医药工业较发达,物产较丰富。它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镍、钴等矿产资源充足。尤其是,雪茄烟和朗姆酒很出名。

烟、酒,我都不懂。听饮酒的朋友说,朗姆酒都由蜜糖酿造而成,古巴的朗姆酒,算醇厚柔和类型。雪茄烟,则源于印第安人抽的烟叶卷,中美洲的玛雅人(亦为印第安人)把它称为sik’ar。都说古巴雪茄烟的色、香、味不错,海外驰名,近年每年都举办雪茄烟节。那年我们去古巴,我带回了一小盒雪茄烟,一直把它放在家中的书柜里,让它散发香气,后来搬家时不翼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