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闽中八府
6359200000040

第40章 大明孤臣黄道周

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明末著名理学家、书画家、爱国英雄,后世尊为“黄圣人”“石斋先生”。黄道周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生于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自幼聪颖好学,年纪轻轻就有了“闽海才子”之誉,号称“道德文章天下第一”。黄道周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及第,后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

黄道周的政治生涯,可以说和大明王朝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黄道周是在明朝末年阶级矛盾极端恶化,朝廷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的动乱时刻登上历史舞台的。中进士之后,黄道周被授予庶吉士,后授翰林编修,兼充经筵展书官。一身正气的黄道周上疏要求朝廷减轻赋税,随即被魏忠贤等排挤,第二年,黄道周辞官回乡。

崇祯皇帝三年(1630年),黄道周重新被起用,并升任右中允。后黄道周连续上了三道奏折,要求崇祯皇帝赦免故相钱龙锡,崇祯皇帝大怒,将其连降三级。崇祯四年(1631年),黄道周又上疏建议选贤任能,触犯龙颜,被贬为庶民。

崇祯九年(1636年),黄道周恢复官职,第二年任左谕德,兼掌司经局,后又升任经筵日讲官、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兼管玉牒。当时的宰相温体仁大兴冤狱,陷害东林党人,黄道周又多次上疏。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被罢去宰相职位,崇祯皇帝任用无才无德的杨嗣昌为相。黄道周再次上疏弹劾,并与崇祯皇帝当庭展开辩论,被连降六级,贬至江西。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举荐黄道周为相,崇祯皇帝大怒,将两人逮捕入狱,后改为廷杖八十,发配广西充军。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自杀身亡,不久黄道周官复原职。此时的黄道周深感大明气数已近,于是告假回乡讲学著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成立南明小政权,建元弘光。黄道周出任弘光政权的礼部尚书。福王败亡之后,黄道周又联合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建立政权,史称隆武政权,黄道周出任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后黄道周感郑芝龙已有降清之意,随即募集农民,北上抗清。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黄道周这支以扁担锄头为武器的“扁担兵”靠着可怜的忠勇之心,开出了福建。结果可想而知,黄道周兵败江西婺源,被清兵俘获。清军派黄道周的同乡,最早降清的前明重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黄道周大义凛然,誓死不降。后被押至南京,仍绝食多日不死。无计可施的清兵,终于决定处死黄道周。刑场上,咬破中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后从容就义,终年62岁。黄道周死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在他的贴身衣物上发现了血书的“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清廷感于黄道周的忠贞不屈,誓死爱国,特赐黄道周谥号忠烈。

黄道周,一个满身正气的知识分子,一个视死如归的爱国者,东山后世子孙世代敬仰的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