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九龙江下游的漳州平原。漳州平原为福建省第一大平原,常年气候暖和,土地肥沃,因此漳州也是全国著名的瓜果之乡、水仙花之乡。
晋义熙九年(413年),今漳州境内设绥安县。南朝梁天监年间(502年-519年),设龙溪、兰水2县,隶属南安郡。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兰水2县归入龙溪县,隶属泉州(今福州),唐垂拱二年(686年),唐王朝准陈元光之请,析龙溪县设漳州,下辖漳浦、怀恩2县,州治在今云霄县西林,后迁至今漳浦县城,隶属岭南道。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怀恩县并入漳浦县,隶属泉州龙溪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漳州改名漳浦郡,后于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漳州。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划汀州府龙岩县入漳州,漳州共辖漳浦、龙溪、龙岩3县。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迁至龙溪(今漳州市区)。
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董思安任漳州刺史,其父名章,与“漳”同音,为避其讳,改漳州为南州。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复名漳州。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泉州长泰县划入漳州。
元朝至正十六年(1279年),改漳州府为漳州路。元至治二年(1322年),析漳浦、龙溪、龙岩3县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漳州府。成化七年(1471年),析龙岩县设漳平县,正德十四年(1519年),析南靖县设平和县,嘉靖九年(1530年),析漳浦县设诏安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析漳浦、龙溪2县设海澄县,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大田、永安3县设宁洋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龙岩县为直隶州,辖漳平、宁洋2县。乾隆八年(1743年),升龙溪县石码镇为厅,嘉庆三年(1798年),析漳浦云霄镇和平和、诏安2县部分地方为云霄厅。至此,漳州府共辖龙溪、漳浦、长泰、南靖、平和、诏安、海澄7县2厅。清朝末年,漳州府隶属汀漳龙道。
新中国成立后,漳州隶属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称龙溪专区。1969年,漳州改称龙溪地区,直至1985年7月,复名漳州市。今漳州市辖2个市辖区:芗城、龙文,1个县级市:龙海市和8个县:漳浦县、平和县、东山县、长泰县、华安县、诏安县、云霄县、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