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哪有那么难
6345400000043

第43章 不光是面子问题——孩子变得虚荣怎么办

孩子刚上初中,除了学校硬性规定上学期间必须穿校服外,身上的穿着全是名牌,鞋子非要阿迪达斯不可,平常休闲衣服是耐克的,连皮带都要选鳄鱼的。去年刚买的手机,现在就吵着要换一款3000元的新手机,说什么落伍了。

平时每星期都固定给他零花钱,自从孩子升上初中后,每星期的零花钱都是100元,有时达到150元。但是最近他老是说钱不够用,要求每星期再多点零花钱。问他那些钱怎么花了,他说有时就是与同学们互相请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有时就是看到精品店有些东西不错就买了。没答应他增加零花钱的要求,他居然气得几天不跟我们说话,还摔了一个杯子,最终我们妥协了。

现在孩子不让爸爸开车载他上学,问他为什么。孩子说爸爸开的是奇瑞QQ,与其他同学的父母相比,丢他面子。

最近他与家境富裕的同学来往较多,因为里面有一些人成绩不好,素质较差,所以我劝他远离这些人,多和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起,共同进步。你猜,他怎么回答?他居然说现在这个社会读书好是没用的,关键是要有钱,有钱才能让人尊重你。还说班里那些家境不佳的同学很多都被人看不起,不管你学习好不好。

我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变得如此爱慕虚荣,有什么办法能劝导劝导他呢?

孩子虚荣心“虚”在哪里

父母莫做不良榜样

消费观反映着人的健康心理和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高档化,社会与家庭消费的时尚影响着孩子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儿童的消费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不良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辨别能力,因此,需要从改变家长观念做起。孩子身上的爱慕虚荣、攀比消费的现象,往往是得到父母错误的支持,使孩子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虚荣心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要求家长们认识到高消费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提倡适度消费,对于幼儿的攀比消费的要求不能有求必应。在选择玩具时要考虑玩具的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为孩子选择购买衣服时要考虑衣服的实用价值,为孩子购买吃的东西时则要考虑营养价值等等。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长抱怨孩子非名牌不穿、不断更换新手机时,反思自己:平时自己买衣服时,是不是经常买名牌,还经常把“名牌”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在孩子面前说?家长的手机是不是都是最新潮的,更新换代比较快?

零花钱不是随便花的

家长平时没有对孩子的零花钱有具体要求,平时哪些钱该花,花多少,家长可能就没给孩子讲过。因此孩子花钱的随意性就比较大。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协商,每个月需要多少零花钱,在哪些方面需要开支,详细列出来;每个月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交给他,让他自己支配。如果超出预算,家长不再管。

经常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

许多家长在孩子无理取闹时,为了息事宁人,就很不情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岂不知,就是这样一次次妥协,导致了孩子任性、执拗等不良性格的形成。如:这位家长不满意孩子坐车要求高档次和人攀比,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骑车上学呢?给孩子讲明:除非恶劣天气,否则,一次也不用车接送。如果孩子提出无礼要求,要坚决拒绝,而且家长的态度要一致。父母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以免产生一方护、一方管的情况,使孩子觉得有机可乘,反而助长孩子的任性、虚荣心等不良性格的形成。家长对待孩子的每一次任性,都要以同样的态度来解决。而不是有时限制孩子,有时放纵孩子,使孩子无所适从。

让虚荣心落到实处

正确区分,宽容体谅

儿童适当有点攀比心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即便是成人,又有谁能毫无虚荣心呢?其实当得知孩子爱慕虚荣时,家长或许应当感到高兴。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虚荣心代表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增强,表明他们期待着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以赢得大家的认可、称赞。孩子喜欢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等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但过分的不切实际的攀比,则会发展成虚荣心。孩子的虚荣心大多出于单纯而强烈的不服输的心理。适度的虚荣心也是激发孩子见贤思齐、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用宽容的心体谅、接纳孩子爱慕虚荣的心理,给孩子的虚荣心留出适当的生存空间。因此,家长、教师面对孩子的攀比行为时,要正确引导,把握其程度,适时给与鼓励,保护童心。但也不要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防止出现攀比惯性。

未雨绸缪,适当控制

要遏制住孩子虚荣心膨胀的势头,将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就首先要求教育者从自身做起,端正教育思想。我们在为孩子爱慕虚荣而发愁时,应该觉察到这其实是教育者自酿的苦果。每逢家里来了客人,家长总是自豪地拿出孩子获得的各种奖状让人欣赏。在学校里,教师为了班级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总是派出个别尖子生代表集体“上阵”夺魁。家长、教师在不经意间已经将自己的虚荣心转嫁给了孩子,在给孩子罩上光环的同时也在暗示孩子怎样让师长为自己感到骄傲、怎样去满足成人的虚荣心。长此以往,不仅滋生了孩子的优越感,而且使得他们不能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平凡,而去苛求自己各方面都要比别人强。让孩子不那么爱慕虚荣,就请教育者先放弃虚荣:不要时时处处炫耀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争强好胜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高低。

细心敏锐,循循善诱

家长应在平时多留心,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敏锐捕捉孩子的心理动态。孩子由正常的虚荣心到过分地爱慕虚荣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明显的信号,例如:孩子对衣着、文具、玩具等特别挑剔,抱怨父母不能给自己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等。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唯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引导才是良策,所以不妨试试“迂回战术”。如果你苦口婆心地与孩子正面交谈:“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妈妈给你丢人了吗?”这恐怕不会奏效;如果恶狠狠地打孩子一顿,则可能更加糟糕。不妨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话,间接地问孩子:你们班学习最好的同学父母是什么职业?你最喜欢的同学是谁?同学们喜不喜欢你?咱们家有哪些让你喜欢的地方?妈妈有哪些优点?这些问题旨在启发孩子认识到小伙伴不会因为妈妈是做小本生意的就不喜欢自己,大家最看重的还是我自己的表现;虽然妈妈不像医生那样神气,但是她很爱我,和妈妈在一起我很开心,我的妈妈同样让人羡慕!这样迂回地提问并不失时机地表达出家长的想法,有利于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引导。

零花钱自己挣

为了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端正财富和金钱观念,其实,在家庭中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能获得报酬的劳动机会,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也可以让他们明白,劳动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美国孩子经常从父母那里听到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许多儿童通过修剪草皮或照看小孩等工作挣钱,不仅有了劳动的体验,而且对金钱的价值也理解得更深了一些。洛克菲勒是美国的亿万富翁,这个家庭钱固然很多,但孩子却从小都要接受节约教育和劳动教育。每个周末,父母给孩子们发放几十美分的零用钱,怎么花由孩子们自己决定,但必须记在小账本上,以备父母查询,零用钱不够,父母就鼓励孩子自己挣钱。星期天,孩子们便忙着去拔草、打扫花园或擦皮鞋。擦一双鞋5美分,一双长靴10美分。

中国并不缺口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意义绝不逊于美国的“要花钱,自己挣”。但是,中国的父母们缺乏美国父母的勇气去实施这些口号。因此对于国内的父母们来说,可以在子女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创造一些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的方式。但是劳动报酬的标准不宜制定过高,以免孩子们在现实中有落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