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团队致力于一个目标而努力时,需要每个人使出最大的力量去完成自己分担的任务。个人的能力总是需要用集体的力量来补充,个人的成绩在集体中将被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个人的失误也会被集体所纠正。更主要的是,集体能发现任何个人无法发现的真理,解决个人无能为力的问题。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如果私营公司管理者自诩为天才,倒不如以凡人自居,组建有形无形的团队,与员工交换智慧,互相合作,并把制度管理融入团队。在组建团队的初期,你也许会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但只要你有决心,就一定可以拉开用制度管理团队的序幕。
(1)做个尝试
为了改善私营公司中团队的状况,必须引进良好的构想,设法实现构想,并为所投入的努力提供应得的报酬。这需要把团队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基层的员工有着相似的工作目标,很容易结合成一种处于自然状态小型的非正式团队,私营公司管理者可以抓住这个突破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集体作战的团队精神。为了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私营公司管理者可把工作间变成愉快有效的工作场所,使每位员工充满责任心,并可委派一些相关的任务,提供一些他们共同关注的活动内容,让他们以开展活动的形式参与团队的制度管理。小组活动主旨应该在于更好、更有效地培养员工潜在的协作,在他们中间建立起牢固的共同目标。同时,别忘了,公司管理制度内任何活动都是为一个目标:即实现公司高效业绩,完成企业目标。所以小组活动的中心仍然是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改进彼此工作效率,私营公司管理者最好让他们在工作上体会到这一点。这里有一点必须加以注意:这些活动在原则上要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并尽可能地与工作结合起来,使活动能持之以恒。而且,小组活动参与的人数不要太多,即使是最终组建起来的团队规模也不要太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机动灵活的特点,且不至于造成人数过多、意见难以集中统一的麻烦。
(2)操作逐渐制度化
经过尝试性的小组活动,私营公司管理者就可着手发展这些小组了,并使之逐渐正规划,发展成高效工作团队。这时候,私营公司管理者可以把小组的规模适当扩大,比如说作一些“兼并”的工作,当然这种“兼并”仅限于同“行业”的兼并。但是,还需强调一点,适度规模仍然是制度管理有效性的保证。组建有效团队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完备的通讯系统,要知道,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团队如果没有快捷、便利的通讯或工具,那么私营公司管理者的管人制度的情况将会是一团糟。这中间极有可能出现差错:也许是消极怠工,也许是信息的谬传造成经营的巨大损失,也许是人际关系趋于紧张,也许是出现团队之间由于信息传输的中断最终延误战机等重大工作失误。
(3)进行制度管理
在正式组建团队之前,私营公司管理者要明确定出制度管理的目的及目标,让制度管理内的人员清楚地知道公司对他们的期望,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及达到目标的期限。私营公司管理者可以给团队一个特殊的命名,这是因为命名能激发团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特殊的命名能加深对团队使命的认识(如“捍卫小组”)或能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如“突破小组”)。这时候,私营公司管理者要仔细衡量一下团队的成员,选择适当的组员。你需要选择有强烈挑战意识的组员,同时组员们还应该具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及被人认同的专业能力。私营公司管理者要清楚界定每位员工扮演的角色,让每位组员都知道制度管理对它所扮演的角色的期待,同时知道其他组员对他的期待。同时,私营公司管理者要清楚地界定每位组员的责任,明确规定团队员工的各项责任,如决定的责任、支援的责任,提供信息的责任等等。私营公司管理者还需要深谙与人相处的技巧,能尊重个人的想法,也能贯彻制度管理的目标与宗旨,能带领组员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奋斗。
(4)团队精神
就私营公司管理者上述的管人制度而言,它还不是完美的,仍然大有改善的余地。管人制度不能作为一个有效的组织发挥完全的潜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其能更具有生产力和更有效率呢?有的私企老板也许认为,管人制度的完善无非就是使它的有效性得到加强,其实,只说对一半,这里所说的完善,还包含有更深更广的含义。这种完善不光是对制度管理有效性的加强,还强调一种可贵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这种精神需要在每一个团队里生根、开花、结果,在群策群力的团队氛围中,每个员工对各自的团队深深地依恋,大家共同参与制度管理,同时,也分享着共创的业绩。没有人能够懂得一切事情。企业之所以成功,团队精神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幸好,它不难获得。然而团队精神的产生,必须透过一些有能力孕育团队精神的经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