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总体上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动量投资策略,买入过去价格上涨的股票,卖出过去价格下跌的股票。
(2)市场态势对个体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有着显著的影响,投资者在上涨行情中更可能采用动量投资策略。这可能是由于在上升行情中,股价上涨的股票多于下跌股票;也可能是上涨行情使得投资者预期股价还会上涨,从而买入更多的上涨股票。
(3)个体投资者对不同规模股票可能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对于小规模股票,投资者可能采用反向投资策略,特别是在下跌行情中表现更为明显。随着股票规模的增大,投资者采用动量投资策略的概率也随之增大。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小规模股票价格变动频繁,因此投资者预期其价格反转的速度很快,价格变动的持续性较差,而大规模股票大多为蓝筹股,信息披露较多,市场操纵程度低,价格持续时间长的原因。这种对不同规模股票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说明投资者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
(4)尽管从总体上分析,我国个体投资者可能表现出较好地预测股价变动趋势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频繁的交易,不能获取股价变动所带来的利润。市场态势是影响投资者买入股票价格未来变动趋势的重要因素,在上涨行情中,投资者采用动量交易策略,能够获取较高的市场收益;但是在下跌行情中,则不能获得正的市场收益。在剔除市场态势的影响后,投资者采取动量投资策略的盈利能力很差。因此,我们认为我国股市个体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并不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