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股市个体投资者行为实证研究
6332800000014

第14章 认知偏差与股票历史收益率

本章通过股票历史收益率与投资者决策的相关性来检验我国个体投资者是否具有启发式、框架依赖等认知偏差,同时基于历史收益率实证分析了认知偏差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规律。

在传统金融理论中,证券市场参与者被假定为完全理性人,能够获得完全信息,并汇总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对每一决策的后果都了如指掌,在面临不确定性时,这些市场参与者能够完全按照贝叶斯学习规则不断地修正先验概率,使得主观概率不断逼近客观概率,从而使自己的决策达到最优化。但是心理学家在对实验对象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时,却发现市场参与者并没有努力去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并且不是按照贝叶斯规则进行决策。也就是说,市场参与者在决策的过程中,运用了启发式思维方式,并因之而使用了非完全信息进行决策。另外,投资者还受框架依赖认知偏差的影响,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可能导致不同的决策后果。

人们往往从自己熟知的事物,根据相似性去认知类似不熟悉的事情,以事物过去的规律来推知其未来的状态。股票价格每日的变化,都被投资者认为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投资者受代表性启发的影响,倾向于将股票历史回报率进行外推,并将之作为预测未来股价变动的基础。

这与布卢姆和弗兰德(197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近期价格上涨的股票。

框架依赖的实证研究即检验投资者的决策是否受到决策问题表现形式的影响。作为理性投资者,其判断、决策应该不会受问题表述形式所迷惑,他们将洞悉实质,从而做出理性的判断。对框架依赖的检验主要是通过股票价格信息表现形式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比较而实现。

本章首先通过分析历史收益率对投资者买入、持有、卖出决策的影响是否显著,来检验投资者是否受启发式认知偏差的影响。并同时分析了历史收益率对投资者卖出-持有、卖出-买入决策的影响规律。然后,本章利用股票历史收益率正负和股票涨跌两种信息形式下,我国个体投资者卖出-买入决策的变化来检验我国股市个体投资者是否受框架依赖认知偏差的影响,同时检验了不同信息形式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