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以前我对此只有一些字面上的理解。2001年我有幸参加了一期“反家庭暴力支持小组”,组员是由10名遭受过家暴的妇女组成。她们有的已走出了婚姻,有的还在家暴中困扰。作为一名协作者,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自立”两字的内涵。
小组的姐妹们在各自的婚姻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努力地扮演着一个相夫教子、温柔贤淑的传统女性形象。在她们苦心经营的同时自愿自动地放弃了自己,全身心地管教孩子、伺候丈夫,“孩子是我的支柱,丈夫是我的蓝天”是他们的信念。孩子慢慢的长大了,丈夫也从结婚时懵懵懂懂的小男子变成了老成持重的有阅历的成熟男人,家庭中的女主角呢?岁月蚀掉了她们亭亭玉立的少女身材,琐碎家务是她们的主修功课,丈夫孩子是她们的全部生活内容,她们无暇顾及家门外五彩缤纷的世界,依恋着家,依赖着丈夫,沉醉在小家的氛围里。如果有一天,她们发现丈夫贴心衣袋里有一张漂亮的女人照片,她们就会手足无措,继而痛苦不堪;耗干她们心血,苦心维护的家顷刻间坍塌了,精神上没了可以靠得住的丈夫,日子可怎么过?
失掉自己,依靠家人,风险是很大的!
那么,是她们错了吗?她们一直在忘我地奉献着,不敢有半点懈怠,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家庭。在她们的记忆里,她们的妈妈是这样做的,她们的妈妈的妈妈也是这样做的。那么是丈夫变心了?丈夫们说:我们也在尽力地做着,在外受罪受气,生怕自己不成功,压力比她们还大,偶尔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别盯着不放!那么是观念错了?
何谓“立”?现代汉语说立的最基本含义是“使竖”,就是使物件的上端向上。对于有思维能制造工具的人来说,就是站立。“自立”就是使自己亲自站立,引申为“使自己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我想,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在人类的进程中,就是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改造自身、改造自然界,一步步进化,一点点发展起来的,人类进化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自立的历史。
人类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自立也分为男性的自立和女性的自立,分析人类的进化史,有趣地发现两性自立的发展是不同的。在类人猿时期,两性的自立都是从零开始积累的,都是依靠自身的力量维持着生存,他们合作着、配合着;发展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自立的步伐稍快了一些,但只是昙花一现的历史;从父系氏族公社开始至今,男性自立的大跨步已把女性自立的概念撵到潜意识里去了。女性依附于男性的自立大旗之下。社会被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父权文化笼罩着,女性早已把这种文化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相夫教子,以丈夫的观点为信念,以丈夫的感受为情感,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当作肥料浇洒在丈夫这棵大树上,期盼着丈夫给自己撑出一片蓝天来。女人不能站立了,忘掉自立了。男人苦苦支撑着,脆弱的心被铠甲铁衣包裹着,社会不允许他软,父权文化不允许他弱,他只能坚强,不强也得装强。男性的自立被社会强化到了顶级状态,压得男性不堪重负。成功了的男性,意气昂扬,任意挥洒手中的钱权,毫不节制地宣泄着胜利的喜悦,恣意放纵着自己的行为;未成功的男性,他们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他们愁眉不展,眼瞅着人生一瞬的美好时光一天天消逝,他们焦躁不安,寻机发泄,闹得四周鸡犬不宁。女人被这些成功或不成功的男人的表现弄得目瞪口呆,伤心不已,她们痛苦,她们悔恨。痛苦的是: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丈夫和家庭,得到的回报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悔恨自己有眼无珠认错了人,悔恨丈夫丧尽良心。她们含着伤心的泪发现不止自己遭遇到这种事,而是社会的“流行感冒”!她们惊恐地睁大眼睛,茫然四顾,“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这是父权文化对两性自立的定位出了偏差造成的。男性被“只能成功”压得直喘粗气,生怕不成功,加之得不到承认而惶恐;同时女性被“女子无才便是德”捆绑着,无奈地、娇弱地瞅着丈夫,害怕丈夫不坚强而诚惶诚恐,苦了男人和女人,累了人类进化的步伐。如今,以强男刘德华的一曲《男人流泪不是罪》为代表,也在思考着,这种游戏规则是不是到了应该被改变的时候了?
我们的文化应该为男女松绑了,使他们都“竖”起来,让整个人类轻松活泼起来,让男女两性都获得自身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