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在研究会妇女热线开通一周年座谈会上,当谈到一年来做咨询的体会时,我曾说过最大的感受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帮助,即我们咨询员常说的“助人自助”。当时电视连续剧《和平年代》正在播放,看到酷爱国防事业的主人公秦子雄面对大裁军所发出的誓言:“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只剩下最后一名军官,那就是我秦子雄”时,我情不自禁地对丈夫说:“如果我们热线只剩下最后一名咨询员,那就是我”。
我这样说并非一时冲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热线改写了我的人生。如果不参与热线,我最多仅仅在生活中扮演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而参与热线后,我有机会亲耳聆听《东方之子》栏目曾介绍过的北京妇女热线专家王行娟老师、我国妇女问题研究专家刘伯红老师以及我省著名心理学家王淑兰等老师的讲座。在每月一次的研讨会上,咨询员中的专家学者也不定期地为大家讲授法律、心理学、妇幼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热线还邀请国外访问学者及外国关注妇女问题的社会活动家介绍国外妇女姐妹自助的情况。热线本身亦派团出国考察国外妇女救助活动的情况,并将他们的先进经验向咨询员一一介绍。《三秦都市报》周末版的编辑还常举办各种内容的“女性沙龙”活动,邀请诸如“开来律师”等一类名流学者和咨询员一起就女性关注的社会问题、婚姻问题进行探讨。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咨询理论和咨询技巧,扩大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使我在这个男人喊累、女人叫苦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风雨雷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不再醉心于其明媚;阴雨绵绵的时节,我也不会沉溺于其黑暗。我学着去善待友情,善待事业,善待家庭,善待生存;学着不断充实自己外在的和内在的世界。做热线以来,我先后到陕西电视台“24小时”栏目、陕西广播电台的“百姓话题”栏目、陕西经济台的“长安夜话”栏目做嘉宾,并担当过西安经济台“相伴到黎明”栏目的嘉宾主持人,也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最近我还考入了“老三届艺术舞蹈队”。我生活得紧张愉悦,每个日子都情趣盎然,而这些都是热线培养的结果。
谈起热线,我尤其还想说说曾经求助过我们的朋友。一次正逢我值班,忽然有一男士手拿两个饭盒近来,原来他是一家餐厅的老板,听说我们咨询员都是义务为姐妹们服务到晚上八点,没有任何报酬且顾不上吃晚餐时,深为感动,决定每天给两位值班咨询员免费提供盒饭。这回轮到我感动了,谁说个体户只认钱!后来这家餐厅老板易人,盒饭停送了,但所有咨询员都会记住这位曾经给过我们温暖的人。还有一次临近的县发生地震,西安震感强烈。一位男士打来电话告诉我说据可靠消息,今天某时可能又有地震,叫大家要注意安全。这件事令我和丈夫久久不能忘怀。我只是在电话中给予过他帮助,可他却如此惦着我、关心我,实际上是对我们咨询员的感激和关爱。古人云“施比受快乐”,我越来越感悟倒这一点。
值此热线开通两周年之际,信笔写下我对热线的感受。愿我们陕西妇女热线越办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