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点亮孩子心灵的智慧故事
6307600000069

第69章 智斗衙役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吉水县城出了个神童,叫解缙。父亲解开,是位私塾先生,母亲高妙莹,也出自书香门第。由于家道中落,这个家庭慢慢变得贫穷,仅凭教书来维持一家生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氏每天做点儿豆腐上街卖,以弥补经济上的不足。

解缙是父母的独生子,父母希望儿子能成“龙”,所以老两口自小就对解缙进行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对其大讲自古以来那些自强不息、奋发攻读的故事,比如像《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等都在解缙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由于家庭生活贫困,他白天要帮助母亲上街卖豆腐,晚上才能跟着父母亲读书识字,听讲古典、对诗填词,解缙因为记忆力超人,过目能诵,他四岁就可以从头到尾、从尾到头一字不漏地背诵唐诗宋词、《孝经》、《论语》等,特别做对子,更是精练敏捷。

九岁那年,有一天大清早,解缙挑着一小担豆腐上街赶集,他老远看见平常不大的文峰街,这时候却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街两边摆满了做买卖的,叫卖声不断,他两眼直扫两边的菜摊,想找个能挤出个放担子的空隙,哪知这些摊位一个紧挨一个,挤得水泄不通,这时候路边有个认识解缙的滑头见他很吃力地挑着豆腐担走来走去,就对解缙朝县衙门口指了指:“大绅(解缙别名),那块空地卖船都可以,还容不下你‘兄弟’三个!”(讥讽解缙和豆腐担一样高,像兄弟三个)。

解缙朝衙门口一看,果然好大空场,当时也没有考虑别人为什么不去那里做买卖,便挑着担子摇摇摆摆停在衙门左侧卖起豆腐来。

不一会工夫,有个叫张三的衙役,手里拿着‘杀威棍’来到解缙面前,指着解缙的鼻子吼叫说:“你是哪家的无赖,敢在这里摆摊卖豆腐,快走开,否则,挨了‘杀威棍’还要罚你银钱!”

解缙毫不害怕,理直气壮地回答他:“我卖豆腐犯了什么法,要挨打还要受罚?”

衙役指着衙门边贴着的一张‘告示’说:“你违犯了县太爷的禁令!”

解缙摇摇头:“我不相信县太爷会有这样不讲理的禁令!”

衙役气愤不过,用手提着解缙的耳朵往‘告示’跟前拉,一边骂人:“你睁开狗眼看看上面写的什么,看你还怎样抵赖!”

解缙把告示从右到左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转身朝豆腐担走去,一边还自言自语地说:“有道理、有道理。”

衙役还以为解缙赞赏县太爷的告示写得很有道理呢,不想解缙一到豆腐担跟前,解下绑在担上的小木凳,坐下,口里喊着:“卖豆腐呀,又嫩又新鲜,一个铜板一斤,二个铜板三斤,不买可要后悔啰!”

衙役气得直翻白眼,拖着杀威棍三脚并作二步赶到解缙面前,用手揪住他的衣领,咬牙切齿地骂道:“你这小浑蛋,刚才便宜了你,你倒是神气起来,走,同我见县太爷去!”说罢拖起解缙便走。

解缙瘦小的身子哪经得住衙役那股牛劲儿,衣领一边被衙役拖着一边大声辩护:“君子用嘴驳,小人动手脚……”

围观市民都遣责衙役张三不应该这样对待一个为了生计卖豆腐的瘦弱孩子,衙役见此,只好松手,在后面押着解缙去衙门见县太爷。

路上,解缙对衙役张三说:“我的豆腐担等会儿可要你代我挑到家啰!”

“你放屁!”张三瞪圆眼睛骂解缙。

解缙笑了笑:“你不相信,等着瞧吧。”

“你……”

公堂上的王知县见衙役押进一个孩子,不知什么事,待衙役回报了刚才在衙门口发生的事后就对解缙说:“你小小年纪,竟如此大胆违犯本县禁令,若不处理,怎能取信于民,治理本县?你说,你为何藐视本县禁令,擅自在衙门禁地摆摊做买卖!”

解缙装做害怕的样子回答说:“小民不敢违犯县太爷禁令!是见告示上有明文规定,才敢在衙门买卖。”

王知县听得莫名其妙,问堂下衙役是怎么回事,那位叫张三的衙役忙回答:“老爷,别听这小子胡说,本县百姓们一到衙门口,见了老爷的禁令都避而远之,唯恐挨仗受罚,独这小刁民偏偏违抗,请老爷照章处置。”

“你有何话说?”知县问解缙。

解缙不慌不忙地说:“老爷,您的告示上不是说:‘市民等不得,在此卖菜,违者杖责20,并罚金’吗?我正是按照老爷您颁布的这样做,新鲜豆腐不可久留,时间一长就会坏掉,我家生活十分贫困,坏了一担豆腐,连本带利都没有了。就等于断了我家几天衣食,所以,我实在等不得,再说,如果不蹲在衙门口卖,挨20棍打不算还要罚金,我可是挨不起也罚不起,只好遵命,那些个视老爷禁令为儿戏的刁民不受罚,倒罚起我来了,请问老爷是何道理?”

“你!”衙役张三气得举起杀威棍要打解缙,被知县拦住:“且慢!”

知县问解缙:“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今年多大年纪?”

解缙恭恭敬敬地回答:“回老爷的话,小民姓解名缙,字大绅,本县人氏,今年刚九岁。”

王知县又惊奇又欢喜:“怎么,你就是那个被称做神童的解缙?”他心里在想:怪不得如此年纪就能违犯我的禁令断章取义,拆开来读,有条有理,真谓名不虚传也。

解缙点点头。

王知县走下坐位,笑嘻嘻地对他说:“据说,你很会做诗、填词、对对子、做文章,现在你能不能当着本县的面做篇文章?”

解缙爽快地回答:“可以,请问老爷以什么为题,须长须短?”

王知县想了想说:“题目不限,内客越精越好,如果写得好,本县当众封你做秀才,供你去官办学堂读书怎么样?”

“老爷,不是晚生不愿意做,只怕做好了老爷不承认,会反悔。”

王知县拍了拍胸脯说:“我乃堂堂朝廷命官,一县之父母,说话岂可儿戏!”随即,吩咐衙役笔墨伺候。

解缙见衙役真的拿来了笔墨纸砚,便对知县客气地说:“晚生献丑了!”随后,便卷起衣袖,端端正正地在纸上写了七个字:“之乎也者矣焉哉”,就停下笔,搓了搓手。

王知县见了,慢慢收敛笑容,说:“这七个字能有什么名堂,算个什么文章,好啦好啦,什么神童,你回去吧,今天的事免了,以后若是再违犯我的禁令,那可要从重处罚。”

解缙还是不慌不忙地说:“老爷莫急,我只写了一半,还有一半我正写呢。”说完,在“之乎也者矣焉哉”后面加了一句“安排七字做秀才”,然后放下笔,把写好的两句话双手交给知县。

知县拿着这两句话的文章,反复认真地看了几遍后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禁不住拍案叫绝,伸出大姆指对解缙说:“妙、妙、妙,真是太妙,两句话,十四个字就把做秀才考八股文的诀窍说穿了,神童!神童!果然名不虚传,现在本县正式破格封你为秀才,收为养生,供你官费进学堂读书。”

解缙向知县行了礼,表示感谢,并向知县提出了两个要求:“老爷既看重晚生,封了秀才,又收为养生,乃晚生三生之幸,自然也是老爷门下学生,但学生之父母和市民并非知晓此事,是不是依照老规矩……”

知县不等解缙说完,便对众衙役说:“先往解秀才家报喜,然后骑马游街示威,解秀才,你还有什么要求?”

解缙说:“老爷,我今天是出来卖豆腐的,后要我到县衙来见老爷,豆腐担还在衙门口,是不是请那位张衙役帮忙,将豆腐担挑到我家里,向我父母解释一下,以免父母责怪,不知老爷……”

“好,就这样,张三,你把豆腐担先挑到解家,回来再同他们一路去报喜。”知县吩咐着。那个叫张三的衙役白了解缙一眼,很不情愿地回答了个“是”便走出县衙挑豆腐去了。

解缙九岁智斗衙役和县官当上秀才的美传,家喻户晓。

☆解缙:明朝《永乐大典》总编修,以少年才子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