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6289900000027

第27章 批评孩子也要有“人情味”

很多家长一提到批评,就会想到言辞激烈,狂风暴雨的场面,事实上,和声细语,打“温情牌”,对犯错的孩子多一丝宽容,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感化,往往会收到更加神奇的教育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所起的道德震动将比惩罚更强烈”。

一天下午放学,方圆因为贪玩回家晚了,她本来有点不好意思,可当妈妈责备说:“你干什么去了?这么晚才回家,简直不像话!”时,她马上顶一句:“不像话就不像话!”然后,一声不吭,三两下吃完饭躲在房间不出来。

出现这样的场景多了以后,妈妈慢慢地学会了反思:孩子一天天在成长,特别是她马上就要升初中了,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自尊心也越来越强了。孩子出现顶牛的现象,一个原因是自己没有注意她的这些特点和变化,不注意沟通和表达,批评的时候说话刺痛了孩子的自尊心和感情,使得孩子“奋起对抗”。

意识到了这些,当方圆又一次贪玩回家晚的时候,妈妈改变了说话方式。妈妈这样说:“你可回来了,真让我担心!没出什么事儿吧!准是饿坏了,快洗手吃饭吧。知道吗?饭早就做好了,爸爸妈妈一直在等你呢。”方圆听妈妈这样一说,有点意外,但很快她就主动向妈妈解释她晚归的理由,并请父母原谅。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父母不得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总是用那种刻板的方法,最好能换种孩子容易接受的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才不会对父母产生厌烦、对抗的心理。

北斗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但总是小错不断,妈妈用尽了各种方法,他就是改正不了。这让妈妈很为难。有一天,妈妈有事要晚回家,给北斗留了一个留言条在桌子上,告诉他回家之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结果,北斗那天的表现非常好,一点错误都没犯。于是,从此以后,妈妈就把北斗的错误用小纸条的形式写出来,婉转的告诉他,有些事情该怎么做。如果北斗连续几天没犯错误,妈妈就会在小纸条上写满鼓励的话。妈妈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北斗的铅笔盒里,有时悄悄放在北斗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是她的目标。

这位妈妈的这种教育方法抓住了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当小孩子看到一件他从没有见过的东西时一定会琢磨半天,而当他发现了一张小纸条的时候,他一定会迫切地想知道那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因此当他能够读懂上面的内容时他一定会很高兴,这样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也会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在批评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时,如果能换一种批评方法,在批评的“冷酷”之中,加进去一点温情的鼓励,那么你的批评可能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看到一位同学正在用石块打另一位同学,就上前制止了他,并要求他在放学后去校长室门口等候。

下午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发现那位同学已经在校长室门口等候了,就掏出一颗糖果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还要准时。”接着又掏出一颗糖果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制止你打同学,你马上就停止了,说明你尊重我。”那位同学诚惶诚恐的结果糖果。陶行知又说:“听说,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非常有正义感。”于是又掏出第三颗糖果给他。这时那位同学哭了,对陶行知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陶行知满意地笑了,立刻又掏出第四颗糖果说:“你已经知道错了,再奖励你一颗,我们的谈话到此结束。”

批评孩子是一门艺术。批评得当,对孩子的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批评不当,不仅达不到教育之目的,反而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以往的教育前功尽弃。陶行知换了一种批评的方式,就让孩子在甜蜜、新奇中受到了教育。

批评是为了成就孩子,而不是伤害孩子。如果父母在批评孩子时换一种方式,讲求一点艺术性和人情味,尊重孩子,努力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在爱他们、关心他们,批评的效果将大不一样。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护,就能心甘情愿地接受父母的批评。即使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也能心平气和地讲是非论道理,而不是成心顶撞,意气用事了。以一种商量激励的态度进行批评,也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改正错误。

写给父母

一见孩子犯了错误,一些家长便如临大敌,大发雷霆。其实想一想,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难免犯错误,何况孩子呢?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批评孩子,而应平静心态,变批评为鼓励。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一首歌、一句激励的话,让孩子自己去评判是错是对,然后再由此及彼,帮孩子分析他做得不对的地方,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改正。相信这种富有人情味的做法会比直接批评孩子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