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论语心得全集
6283600000034

第34章 人生有三戒

如果我们此时年纪轻轻,孔子告诫我们,女色面前悠着点儿!这里所说的少年戒之在色,是指少年爱犯的毛病是纵欲过甚。男女之间如果过分地纵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岁,身体就毁坏了。

孔子所说的少年戒之在色,其实就是告诉人们,在少年时期要正确处理性的问题。中国人对“性”这方面的学问研究得很周密——当然这是指在医学方面而言,但是很可怜,在道德上却对这方面遮挡得太厉害,甚至谈性色变,反而使这门学问不能发展,以致国民健康受到妨碍,尤其是没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性教育。其实,细想之下,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本身就含有成年人尤其是家长有责任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意思,也就是要帮助孩子做好“戒”的工作,因为孩子那么小,是不可能自觉做到、也没有能力做到正确处理性问题的。对孩子性的教育不要到了青春期才开始,应该是越早越好,但青春期的性教育最为关键。如果缺乏科学的性教育,孩子到了青春期时,由于好奇心强,精力旺盛,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差,就会出现纵欲问题,这是很危险的。

这里所说的中年人戒之在斗,这里的斗不是指打架斗殴,而是指精神方面的争强斗胜。时时处处都想打垮人家,而让自己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这是典型的中年人的毛病,多半也会种下冠心病之类的病根。人在中年时代对钱财的需要是最多的,同时,人在中年时代的精力和智力是最充沛的,因此争斗得最激烈,也最容易出问题,所以孔子让中年人戒斗。

如果我们此时年纪一大把,孔子告诫我们说,余下的时间可别那么贪。这里所说的老年人戒之在得,是指老年人爱犯的毛病是贪婪和吝啬钱财。老年人戒之在得,这个问题很严重,不到这个年龄不知道。譬如说一个人的个性相当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经看到许多人,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老年一毛钱都舍不得花,事业更舍不得放手。早年慷慨好义,到晚年一变,对钱看得像天一样大。不只钱这一点要“戒之在得”。别的方面事情还很多。小说《官场现形记》中描写一个做官的人做上了瘾,临死时躺在家里床上,已经进入了弥留状态,这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意念:还在做官,还要过官瘾。于是两个副官站在房门口,拿出旧名,一个副官念道:“某某大员驾到!”另一个副官念道:“老爷欠安,挡驾!”他听了很过瘾。

以前觉得这部小说写得太挖苦人;等到年龄大了,就知道写得并不挖苦人,的确有许多这类的人。有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生龙活虎,退休下来以后,在家就闲得发愁、发烦。下面再举一例,有一个人,听人说某一著名大建筑是他盖的,已经很有钱了,一位将军问他,既然这样富有,年纪又这样大了,还拼命去赚钱干什么?这位老先生回答说,正因为年纪大了才拼命赚钱,如再不去赚钱,没有多少机会了。看这类故事,越发觉得“戒得”的修养太重要了。人生能把这些道理看得开,自己能够体会得到,就蛮舒服,否则到了晚景,自己精神没有安排,是很痛苦的。

生命的成长虽是连续不断的历程,但呈现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殊的发展任务与危机,唯有通过学习,才能顺利渡过危机,找到生命的意义。

将孔子的人生三阶段各有慎戒的名言加上我们的年龄、经验、心理、生理的体验,就愈知这三句话意义之深刻。人生的自我追寻是一生一世的任务。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成长的脚步不会停歇,学习亦不断伴随。

青少年应立志向学,能珍视生命,展现活力;要能坚持优质、追求卓越。

中年人在现实中忙忙碌碌地转着圈:事务忙引起心理忙,心理忙备感时间紧,时间紧反过来又使事务忙。周而复始,有时忙出病来,去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的大多是疗心药,可能服了好了,一忙心病又重来。当然这是重些的,轻些的呢,倒可能有了病仍不知。

中年是理智的年龄。培根说:“感情炽热而情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后方能成事。”宗白华先生云:“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深沉,其实也是要以智性做根本的。

老年回顾来时路,从璀璨归于平淡,美好的仗已经打过,好汉不提当年勇;老年要能舍能得,以回馈的心看清纷扰世事。

在人生的高峰,自在如闲云:有时,拥有太多,反而成为一种负累。君子之交淡如水,细水可以长流。

人生活在社会里,无欲无求似不可能,但怎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绪呢?唯有“恬淡”、“虚无”。“恬淡”是指内心安静,“虚无”是指心无杂念。唯其心无杂念,心里安静,抛开一切超越现实的想法,方能“皆得所愿”。所以应避免急躁、烦恼、焦虑、紧张、激动、不满、厌恶等不良的情结。俗话讲知足常乐,过于追求荣禄得失,贪图名利享乐,就会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心里也总是不能平静,就会徒增烦恼,耗精伤神。

现实中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命中的自然欲望的操纵。“欲”使其生命的能量自动地顺着动物界生存竞争的积习所形成的心理定势流淌。而为仁的功夫就在于逐步化解这一定势并拨转能之流向,因势利导,使其升华为成人的强烈的动力。

要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并非容易。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素养,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心境难免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指出了恬以守神、愉以养神的精神调养法。日常生活中,助人为乐,会给自己带来欢乐,带来愉悦;栽花种草,信步庭院,临池垂钓,练书练字等活动,既可陶冶情趣,又能恬养精神。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修养行为,就会达到《黄帝内经》所说的“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的人生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