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们总是忘了,知足才能常乐
6220300000087

第87章 做人不可太计较

在西汉桓宽所著的《盐铁论·毁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贤士殉名,贪夫死利。”意思是说,如果你想成为君子,就不能像小人一样贪恋蝇头小利。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做人不要太斤斤计较。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就难免会有过失,因此所有人都有需要他人原谅的那一天。做一个愿意理解并宽容他人的人,才会处处受欢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人:遇到一点委屈或很小的损失就斤斤计较,听到与自己相左的意见或者碰到比自己强的人就耿耿于怀。我们也都有过误解他人与被他人误解的经历。

很多人一旦身陷争斗的漩涡之中,就会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只为了虚无的面子,也要强词夺理,一争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就绝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者自认倒霉不可。这次你吹着胜利的号角得意地走了,“战败”的一方对你的“得理不饶人”愤恨难平,当然会伺机“讨还”。

所以,在争斗的时候,即使自己有理,也应让别人三分;给他人让出了台阶,也就为自己攒下了人情,留好了后路。

做人就应该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的精神。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双方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等产生矛盾或冲突。这时我们应记住一位哲人的话:“航行中有一条公认的规则,即那些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我觉得,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妨借鉴一下。”

一个不愿意容忍他人缺点的人,是不会受到他人欢迎的。那种只知道对人吹毛求疵,爱没完没了地批评说教的人,怎么可能拥有亲密的朋友呢?人们对他只有敬而远之罢了!

有一个女人,总喋喋不休地向人诉说自己的邻居不爱干净。一次她故意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啊!”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些,会发现脏的不是人家晾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户。”

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我们为什么不能学着去宽厚地待人,放下对别人的指责呢?理解和容忍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损失,狭隘的行为却会让我们在某些事情上吃亏。

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外资公司的外贸部工作,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个爱拍马屁,却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主管。主管每天下班后装模作样地跟着日本课长拼命“加班”,把白天理好的文件弄得乱七八糟,一旦出了错,就会将责任全部推给这个大学生。

这个大学生不算是个好“争”的人,只好忍气吞声地等日本课长长出“火眼金睛”来,结果等了三个月,一句公道话也没有等来。

大学生一气之下,就去了另一家外资公司就职。在那里,工作卖力的他很快就博得了其他同事的称赞。但无论如何他也无法让苛刻、暴躁的经理满意。心灰意冷的他又萌生了跳槽之念,于是就向总裁递交了辞呈。

总裁没有竭力挽留他,只是告诉他自己处世的一条经验:假如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裁还说,他在年轻时就曾鸡蛋里挑骨头一样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还真发现了上司两大优点,而上司也逐渐喜欢上了他。但气量不大的大学生还是无法忍受下去,最终还是递交了辞呈,跳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听说,这家公司的上司也非常让他受不了,他还想继续跳槽。

我们可以想像这个大学生以后的职场生涯也会由于忍受不了别人的缺点,而永远在跳槽。放不下狭隘的思想、斤斤计较的人,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与人交往,气量一定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你给我半斤,我就给你八两,你敬我一尺,我就敬你一丈,对待他人的过失,则应抱着宽容的心态,这样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才能更快地踏上成功之路。

很久以前,有一位道士在山中茅屋修行。有一天,他在林中散步,一个小偷竟然光顾了他的茅舍。道士回到茅屋时,小偷正在屋中偷东西。他怕惊动小偷,一直都在门外等着。小偷出来见到道士后大吃一惊。道士却满脸笑意地对他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吧!夜凉了,你披着这件衣服走吧!”道士把身上的衣服给了小偷,然后小偷逃走了。第二天,道士看到门口放着昨天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叠得整整齐齐的。

这位道士以宽容之心感化了小偷,使小偷改邪归正,正所谓“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宽容不仅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将心比心,才能做到宽以待人,进而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感觉,从而理解和体谅他人。懂得了这些,当别人理亏时,你就会大度地宽容对方,对方也才会在你理亏时容让你。

心灵悟语

大部分所谓的厄运,只不过是因为对别人一时的计较、狭隘或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行道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大部分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别人一时的宽容、恩惠或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成功道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