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西路军:河西浴血
6201500000003

第3章 2、“你当过木匠,指导造船有办法!”

向暮时分。夕阳跌落在荒山秃岭上,碰伤了,刺破了,金浆从山坡上流下来,整个山谷被染得金碧辉煌。两骑马飞驰着,马匹伸成一条线,肚皮几乎要挨着地。因为骑得飞快,前面的一匹白马,恰似划过一道透亮的闪电。会宁城渐渐地清晰起来,马慢了下来,两肋汗淋淋的,像水洗过一样,马头扬起,鼻中喷着雪片似的白沫。骑在前面的人二十六七岁,他那张敦厚的方脸盘轮廓十分鲜明,锐利的线条,凝结着直指云天的山峰般的坚毅。他是红四方面军三十军政委李先念,跟在后面的是他的警卫员,年龄只有十六七岁。李先念接到徐、陈紧急通知,特意赶到四方面军指挥部。

“啊哈,你来得好快!”李先念一进来,徐向前和陈昌浩的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

徐向前和李先念既是老上下级,更是老战友,他们曾互相用生命救援过对方。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西征时,在枣阳新集,敌人突然包围了总指挥部,徐向前把身边的警卫人员和机关干部组织起来,硬顶住敌人。李先念见总部被围,脱下上衣,率领部队冲锋,打垮了敌人,解救出总部。子午镇一仗,敌人把四方面军的四个师截成两段,李先念负伤,徐向前对他说:“你先走吧,后面我来指挥!”将敌击溃,冲出重围。

徐、陈、李三人随便坐在炕上或炕沿,围着一张摊开地图的小炕桌。一盏在当时算是奢侈品的马灯挂在天花板下面,照亮着桌上的地图。徐总指挥将烟锅中的烟灰在桌边磕了磕,指着地图说:“指挥部拟定,三十军率先在靖远渡过黄河,迅速逼进宁夏南部,占领黄河弯曲处之枢纽地带,袭取宁夏战略要地定远营!”

徐、陈以及四方面军其他首长,对渡河方向已是考虑再三。天堑黄河,奔腾万里。古代跋涉在丝绸之路的人们,从长安启程西行,或从西域穿过河西走廊到长安,都要遇到这条大河的险阻。从甘肃到宁夏,黄河上较大的峡就有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其余地段也都石山峭立,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这段黄河,丝绸之路的著名渡口就有临津、金城、金城津、?阴口、索桥、灵武等处。而这些渡口目前都被武威的马步青部和宁夏的马鸿逵部重兵把守。靖远县境内有索桥和?阴口两个渡口,丝绸之路从甘肃境内的北线进入河西走廊,就必须通过这两个渡口。不过,红军是不能通过渡口过黄河的。

陈昌浩两道细而浓的剑眉下的大眼睛流露着信任的神色,恳切地说:“先念,为全军开辟道路的重任就放在你肩上了。当年强渡嘉陵江是你们三十军实施的,你又当过木匠,指导造船有办法,造船和强渡任务就交给你!”

“我们一定完成造船任务,做好强渡的准备工作!”李先念沉吟片刻,斩钉截铁地回答。他分明感到了所承担的千钧重任。他知道马步青已在黄河沿岸构筑了严密防御工事,企图阻截红军。背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正虎视眈眈、穷凶极恶地扑过来。在这敌军重兵围剿,军情瞬间逆转的形势下,危机就像乌云低垂在红军将士的头上,伸手可触。突破黄河,挺进宁夏,打通国际路线,是中央的战略决策。他不惜粉身碎骨,也要完成强渡任务,为全军打开胜利的通道。

根据《十月作战纲领》,四方面军的任务,一是迅速造船,完成一切渡河准备;一是南向西兰通道地区防御,拒阻南面敌人的进攻。据此,三十军奉命到靖远地区秘密造船,侦察渡河点,准备渡河。四军、五军、三十一军,沿会宁、界石铺、华家岭、马营、通渭、宁远镇、葛家岔、静宁等地,梯次配置,抗击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关麟征等军的进攻。九军置于会宁至靖远之间,作预备队,如三十军渡河成功,九军即迅速跟进;如渡河不成而南敌突击,则以四、五两军牵制敌之侧翼,而以三十军、九军反击南敌,为三十军渡河争取时间。为了及时造好船只,实施战略计划,毛 泽 东通知彭德怀,红一方面军火速从前方大力搜集木板、铁钉、桐油、棉花、破衣等材料,寻找木匠、铁匠等技术人员,支援三十军。

李先念离开总指挥部,天已经黑下来了,到处亮起飘忽的灯光。走到街上,李先念的目光因兴奋而变得明亮,造船任务把他当过木匠的记忆的火星又燃了起来。

李先念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九龙冲李家大屋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他种过田,当过店员,学过木匠,人称“小李木匠”。疮痍满目、充满不平的社会现实,使他早就萌发了革命的思想。因此,当黄安县一燃起革命烈火,他就马上投身到了当时的革命洪流中。“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临去世前的李先念,在病中经常念起这首当年攻打黄安的歌谣。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黄麻农民暴动也遭到了血 腥 镇 压。但是,黄安县的共 产 党人和革命志士,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纷纷转入黄陂北部山区,继续开展农民革命斗争。当时,年仅18岁的李先念,受上级的委托,也来到了黄陂,从事共青团的组织和发展工作。

李先念以学木匠为掩护,白天和师傅一起干活,晚上不是到黄安开会,就是走村串户地联络当地的贫苦农民和窑工,向他们宣传革命的道理。他还秘密教唱革命歌谣――《穷人歌》和《农友歌》:

穷人生的埃(埃,黄陂俗语,即困窘之意),没有粮食买,只得上山去砍柴,挑到街上卖。一进龙五街,眼前尽是柴,今天柴多不好卖,卖不起价来。匪军和民团,做事尽拉蛮,不管大担和小担,随便把钱开。柴卖一吊三,慢慢往回转,落雪下凌路放光,穷人真可怜!

农友快快觉醒:天天起五更,回家披月星;热天里,冷天里,总是苦辛勤。豪绅和地主,要债逼人命,一年忙到头,自己难脱身……农友们,快快觉醒,参加革命!

由于晚上经常熬夜,李先念白天干活有时就实在支持不住,不知不觉打起瞌睡来。有一次,他推刨子,推着推着,便倒在刨花上睡着了,被师傅发现了他藏在身上的手枪。师傅知道他在闹革命,用手拍着他的肩膀喊醒他,小心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啊?你到底在搞什么事?”李先念知道再也瞒不过师傅,便爽直地说:“我参加了革命!”师傅再三关心地嘱咐他千万要小心,他却乘此机会做师傅的思想工作。在他的积极诱导和耐心启发下,师傅和其他一些青年农民及窑工都要求参加革命组织。不久,李先念便创建了陂安南县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并担任了该团支部的书记。

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李先念正指挥部队激烈战斗。“政委,你妈妈来了!”当通讯员带着他妈妈来时,他着急地说:“怎么在这么危险的时候来了,打着你怎么办?”妈妈望着两眼发红的儿子,拉拉儿子皱起的衣角,叮嘱一番,抹去眼角的泪光,悄然离去。部队转移,李先念在行军途中发现衣袋里有两块银元,不禁流下两行热泪。家里那么穷,常常揭不开锅,这两块银元凝结着母亲多少心血和汗水!带着母亲的关怀,李先念踏上了西征路。他怎么也想不到,战场一别竟是与母亲的永诀。他一生都在想:“妈妈,那天我不该对你发火……”

迈出城门,啊,爽快!凉风撕扯着薄薄的夜幕。李先念干脆解开灰布军衣的扣子,敞怀迎风而立。夜景好奇特啊!西天,乌云密布,东天,却从山峦上浮出一弯银白色的上弦月。看着弯弯的月亮,他突然觉得这月亮多么像他将要制造的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