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
昔有一人,巧于牧羊,其羊滋多,乃有千万。极大悭贪,不肯外用。
时有一人,善于巧诈,便作方便,往共亲友,而语之言:“我今共汝极成亲爱,便为一体,更无有异。我知彼家有一好女。当为汝求,可用为妇。”
牧羊之人,闻之欢喜,便大与羊及诸财物。
其人复言:“汝妇今日已生一子。”
牧羊之人,未见于妇,闻其已生,心大欢喜,重与彼物。
其人后复而语之言:“汝儿生已,今死矣。”
牧羊之人闻此人语,便大啼泣,嘘欷不已。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善于牧羊,他的羊群繁殖很快,竟达到成千上万只。这个牧羊人极为吝啬贪婪,不肯给外人一只羊。
当时有一个善于用花言巧语行骗的人,乘机和牧羊人攀亲交友。他对牧羊人说:“现在我和你已经是最亲密的朋友了,咱俩亲得像一个人一样,你我再没有什么二心。我知道有一户人家有个漂亮的姑娘,我想给你去求婚,让她来给你做妻子。”
牧羊人听了很高兴,就给了这个人许多羊和各种财物。
后来这个人又对他说:“你媳妇今天给你生了一个儿子。”牧羊人从未见过妻子的面,不过听说她已经生了儿子,心里很高兴,又给了这个人大量的财物以示重谢。
这个人后来又对牧羊人说:“你的儿子虽然已出生,但不久就死了。”
牧羊人听了这话,便大声啼哭,哽咽不止。
“禅心”
生活在虚幻中的人往往认为现实的世界才是假象,就好似庄周梦蝶一样,已然分不清彼此之间的界限。
骗子盯上你,是因为你身上有吸引骗子目光的地方。对于牧羊人来说,就是他的羊群和吝啬贪婪双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贪婪吝啬致使他失去了民心,再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共事,于是越聚越多的羊群自然而然成了骗子下手的目标。牧羊人不是被骗子的骗术所迷惑,而是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过多的财物蒙蔽了他的双眼,使他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事情,真正的现实却被孤零零地晾在了一边。这是牧羊人的悲哀,是那些被他聚敛起来的财宝的悲哀。
故事中的财宝可以喻为我们本身的知识和智慧,一个人拥有的知识只有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价值。一个人把知识私藏在自己的脑海中,那它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腐烂。因为,分享才是最大的乐趣。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悲哀的人:一种人只相信自己理解的事情,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自我意识的创造;另一种人只相信别人口中的事情,仿佛他看到的整个世界都是一种不真实假象。这两种人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而牧羊人就属于后一种。生活中不应该走极端,两种思想的中和才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最佳途径,妄图向着一个极端的方向迈进,结果不是自我欺骗就是被别人所欺骗。
一日,小沙弥带着问题去请教慧源禅师。
“禅师,请问在修道中是否存在高超的秘诀呢?”
“有的,那便是肚子饿时吃饭,身体困时睡觉。”
沙弥疑惑了,心想:秘诀就这么简单?常人也莫不如此,禅师又有什么两样嘛。一下子陷入了沉思。
禅师从小沙弥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不解,于是继续解惑道:“一般人吃饭总是百般挑剔,睡觉也不安分,喜欢四处瞎想。而禅者对此一切却能永久保持一颗常心。”
永久保持一颗常心,就应该明白财聚必有财散的时候,对于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事物不应该过于看重。布施天下,不也是在为自己积攒民心嘛,只是你失去的是有形的财物得到的却是无形的精神支柱。哪一个更具有长远价值,时间会证明一切。
同时还应该明白,相信自己没有错,但只相信自己就是迂腐;相信别人也没有错,但只相信别人就是盲目。在迂腐和盲目之间找到制衡点,才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平常对待得失,平衡看待人生。用辩证的观点去生存,更能看透生活中的各种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