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有悖于人们通常的习惯,而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正常思维不能或是难于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一般正常思维、正向思维是这样的:干任何事情必须名正言顺,必须想好了再干,起好名再干,把性质定好了再干。而逆向思维,把顺序颠倒了过来:事情认准了的,先干起来再说,干好了再起名,再论定性质。逆向思维不是与上级唱对台戏,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怀疑、否定,冲破流行的貌似有理的想法和做法,在表面看来最不可行甚至大悖其道的地方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富有特色的新路来。
有位茶商到南方贩茶叶,可等他到达目的地时,大吃一惊,原来当地的茶叶早已被先到的商人订购一空。“绝境”之下,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逢生”之路,立刻将当地用来盛茶叶的箩筐全都买下。不久,当比他早到的茶商得意地欲将购买的茶叶运回时,才惊奇地发觉街上已无箩筐可买。此时,这位茶商抛出了事先购进的箩筐,就这样,“弃茶卖箩”使他获益不菲。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传来发现金矿的消息。许多人以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纷纷奔赴加州。17岁的亚默尔加入了这支庞大的淘金热的队伍。他历尽千辛万苦赶到加州,经过一段时间,他同多数人一样,没有挖到一两金子。淘金梦是美丽的,山谷中的艰苦生活却难以忍受。特别是气候干燥,水源奇缺,寻找金矿的人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许多人一边寻找金矿,一边不停地抱怨。
甲嘀咕:“谁让我喝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币。”
乙宣布:“谁让我痛饮一顿,我给他两块金币。”
丙发誓:“老子出三块金币。”
这些人发完牢骚后又继续挖掘起金矿来。亚默尔却想:如果将水卖给这些人喝,也许比挖金矿能更快找到钱。于是,他毅然放弃寻找金矿,将手中的铁锹由挖金矿变成挖水渠,从远方将河水引进水渠,经过细沙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他将水装在桶里,运到山谷一壶一壶卖给找金矿的人痛饮。当时有人嘲笑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赶到加州来,不去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这种蝇头小利的买卖。这种小生意在哪里不能干,何必老远跑到这里来,亚默尔毫不介意,继续卖他的饮用水。结果,许多人深入宝山,空手而回,有些人甚至忍饥挨饿,流落异乡,而他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却赚到了6000美元。在当时,这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了。
由此可见,逆向思维具有创新效能。因为人们的思路一般是根据知识背景或传统观念来确定的,而任何时代的知识背景和传统观念只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个暂时阶段,它不可能完全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人的认识必须在不断扬弃背景知识和传统观念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当你面对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问题,沿着某一固定方向思考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能灵活地调整一下思维方向,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把事情反过来想一下,那么就有可能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途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有两个人一起出差,其中一个人逛街时看到大街上有一老妇在卖一只黑色的铁猫。这只铁猫的眼睛很漂亮,经仔细观察,他发现铁猫眼睛是宝石做成的。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对老妇说:“能不能只买一双眼珠。”老妇起初不同意,但他愿意花整只铁猫的价格。老妇便把猫眼珠取出来卖给了他。
他回到旅馆,欣喜若狂地对同伴们说,我捡了一个大便宜。用了很少钱买了两颗宝石。同伴问了前因后果,问他那个卖铁猫的老妇还在不在?他说那个老妇正等着有人买她的那只少了眼珠的铁猫。
同伴便取了钱寻找那个老妇去了,一会儿,他把铁猫抱了回来。他分析这只铁猫肯定价值不菲。他用锤子往铁猫身上敲,铁屑掉落后发现铁猫的内质竟然是用黄金铸成的。
买走铁猫玉眼的人是按正常思维走的,铁猫的玉眼很值钱,取走便是。但同伴却通过逆向思维断定:既然猫的眼睛是宝石做的,那么它的身体肯定不会是铁的。正是这种逆向思维使同伴摒弃了铁猫的表象,发现了猫的黄金内质。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积极地运用逆向思维能够使自己独辟蹊径,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从而出奇制胜。
事情就是那样的巧妙,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拓宽了思路,善加创意,“反弹琵琶”,在逆向思维之中常常就会“无心插柳柳成荫”,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