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为人的学问·处世的技巧
6177800000099

第99章 使孩子既保持个性又避免任性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自小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享受着家长百依百顺与有求必应,养成任性、撒娇、好发脾气的不良习惯。孩子任性,父母要及时教育。有人说:“两三岁的小娃娃,懂得什么?长大了就懂事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古人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愈大愈难教育。父母一定要为子女长远着想,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千万不能要怎么,就怎么,“百依百顺”,这不是爱孩子,是害孩子。这种任性的孩子在生活中常常碰钉子,遭受挫折,受磨难。久而久之,会影。向孩子的健康成长,长大后又很难适应社会。

当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避免任性之时又不失个性。这里的个性,是指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合理行为。而任性,也表现为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常常被人们称为无理取闹。就是说,任性的本质是无理,即坚持的是不合理的、没有道理的。如有的小孩不让妈妈做饭而要陪他玩;妈妈做好了饭菜不吃,非要去买零食吃不可。任性的外在表现是取闹,即蛮不讲理,常见的有哭闹、吵闹,在地上打滚,强拉着别人,甚至打人等。因此,区分孩子是有个性还是任性的标准在一个“理”字:有理又讲理的,是有个性的表现;而坚持的是不合理、没道理又不讲理的,是任性的表现。

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既不任性,又有个性呢?关键在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1)在态度上应该既尊重孩子又不迁就孩子。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那么,得到娇惯的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难以听人讲道理,变得任性。反过来,如果不尊重孩子,不管孩子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没有可能实现,都一味地给予否定,甚至态度简单粗暴,那么,孩子因需要总是得不到满足,不是产生不满情绪,进而产生对抗心理,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就是以后不敢提正当要求,不敢提自己的意见,一味地顺从大人,行为畏缩,变得没主见。

因此,只有得到尊重又不受迁就的孩子,心理才会健康发展。

(2)真正了解孩子想要什么。

与孩子平等对话,了解孩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才能掌握好区分任性与个性的界限。

(3)让孩子明白,需要的满足是有条件限制的,谁都不能随心所欲。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经常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是很好的现象。但要注意一些条件限制,如给孩子的选择只能在几套方案中选,超过了条件限制便难以满足要求。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的,必须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第九章 注重品德,树立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