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商务礼仪
6176200000030

第30章 世界主要节日礼俗

节日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与文化的重要方面,在全球,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和礼仪。每逢重大的节庆日,各国都要以各自的方式举行庆祝仪式和纪念活动。因此,了解国外的节日礼俗,对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抓住商机,发展对外商务交往,都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宗教节日礼俗

许多国家都有与宗教有关的节日,主要有:

圣诞节 是基督教徒纪念传说中的耶稣诞生的节日。公元354年,罗马教皇宣布每年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从此这一天就成为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的盛大节日。圣诞节一般从12月25日前夜(圣诞夜)开始,直到次年1月6日在主显节前夜结束。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节日,但现在已逐渐成为各信奉天主教与基督教国家的世俗化的重大节日。

复活节 是耶稣教徒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传说耶稣遇难的第三天,即复活升天。因此,罗马帝国在公元325年的一次教士会议上确定每年3月春分(3月21日或22日)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

狂欢节 狂欢节是欧美各国的传统节日,这也是一个准世俗化的源于基督教节日礼仪的节日。它起源于古罗马的农神节,发展于中世纪,盛行于天主教的地区。狂欢节的节期,各国不一。有的开始于元旦,有的开始于圣诞节或其他日子。即使同一国家,节期也不尽相同,如德国的慕尼黑于1月6日开始狂欢节,而科隆却在11月11日11时11分欢庆狂欢节的到来。但多数国家在二三月间气候宜人之时举行。拉丁美洲的巴西是世界公认的“狂欢节之乡”。巴西的狂欢节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为期三天。

愚人节 每年的4月1日,又称万愚节。据说,耶稣在这一天曾遭受犹太人戏弄。这天上午可以允许人们搞一些小的、无伤大雅的恶作剧而不加责怪。

开斋节 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又称“尔代节”、“肉孜节”。一般在伊斯兰教历的十月初一,许多伊斯兰教国家都要放假三天。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规定,成年穆斯林每年要在伊斯兰教历的9月斋戒一个月。斋月期满,由阿訇登楼寻看“新月”,见月即可开斋,第二天就是开斋节。

古尔邦节 又称“宰牲节”,是为纪念阿拉伯人先知易卜拉欣对真主的忠心而形成的伊斯兰教节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开斋节。时间一般是回历太阳年十二月十日开始,许多非洲国家在这一天都要放假一日,巴基斯坦则持续三天。根据教规,凡经济独立的穆斯林都要在此期间宰牲献祭,可以一人宰一只整羊,也可以由7人合伙宰杀一头牛或一峰骆驼献祭。献祭的东西应是自己最珍爱的,并分成三份,分别用于馈赠亲友、施舍穷人和留作自享。

成道节 这是佛祖“释迦牟尼”成佛的纪念日,时间是每年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也称腊八节,每逢腊月初八,佛教徒们都要在这一天以食供佛。中国佛教徒经常是用米和果物煮粥供佛,这就是我们常吃的“腊八粥”。

世界佛陀日 是南传佛教徒庆祝释迦牟尼诞生、成道和涅槃合并在一起的节日。1954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决定公历五月间的月圆日为“世界佛陀日”。在这一天,在斯里兰卡及东南亚佛教流传的国家里,人们要进行各种充满宗教色彩的仪式和纪念活动。

二、一些国家的传统民俗节日

新年节庆 有些国家有自己的历法。他们的新年元旦是按照自己的历法确定日期的。例如伊朗的新年是3月21日;柬埔寨的新年在4月13日。有的国家以大自然的某些现象为依据,确定元旦的日期。非洲的乌干达每6个月就有一个雨季和旱季,所以他们一年有两个元旦。而居住在寒带的爱斯基摩人,把当地第一次下大雪的日子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雪花元旦”。1月1日是公元纪年的新年元旦,是世界各国普遍通行的节日。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迎新年的方式也各异。

春节 是中国的农历新年,也是全世界华人最主要的民间节日。除中国外,日本、越南、朝鲜、新加坡也有过春节的习惯。遍布全世界的几千万华侨和华人把中国习俗和文化带到了侨居国,他们也过祖国农历新年。

泼水节 缅甸泼水节是缅甸人的春节,也是缅甸特有的传统节日中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一般在每年公历4月(缅甸历1月13日)起到4月17日。泰国的泼水节又叫宋干节,是公历4月13日至16日,也是泰国的新年。印度的泼水节在每年阴历十二月(公历2、3月),这是庆祝丰收的佳节,这一天,无论在城市或农村,人们都打破种族、宗教的界限,尽情玩乐。

情人节 每年的2月14日的情人节,又被称为圣瓦伦丁节。情人节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中国的情人节则是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母亲节 是人类对女性承担延续和哺育生命责任的一种酬谢。1914年美国国会决定把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世界许多国家也有母亲节,但日期不同。埃及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加拿大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韩国是5月8日为双亲节,墨西哥是5月10日,法国、中非是5月29日,泰国是8月12日,日本是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西班牙是12月8日,印尼是12月22日。

父亲节 是华盛顿的杜德夫人于1910年发起设立的。1966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式宣布当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又签署了正式文件,父亲节成为美国永久的固定节日。自此以后,6月第三个星期日成为美国、法国、瑞士、荷兰、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津巴布韦等30个国家的父亲节。其他国家也有在不同时间纪念的父亲节,如俄罗斯是2月23日,比、意、葡、西班牙是3月19日,德国是5月28日,丹麦是6月5日,奥地利是6月第二个星期日,保加利亚是6月20日,波兰、尼加拉瓜是6月23日,巴西是8月第二个星期日,澳大利亚、新西兰是9月第一个星期日,芬兰、挪威、瑞典是11月第二个星期日,泰国是12月5日,我国台湾则是8月8日。

感恩节 是北美独有的节日,美国定在11月份的第四个星期日,加拿大则定在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这是喜庆丰收、增进团结的佳节。感恩节的晚餐十分丰盛,其中必备的菜是火鸡肉和南瓜饼,故又称火鸡节。

教师节 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教师节,如泰国1月6日、也门4月16日、印度9月5日、法国12月25日、葡萄牙5月18日、美国9月18日、委内瑞拉1月15日、中国9月10日为教师节。这是全社会尊师重教,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象征。

护士节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为了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个病人,将医务护理学先驱、护士职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的诞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南丁格尔(1820.5.12~1910.8.13)出生于意大利一个富有的移民家庭,就读于巴黎大学,曾创建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被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老人节 为了尊老敬老,许多国家都有老人节,只是名称和节期有所不同,如韩国每年5月8日为敬老节,日本9月15日为敬老节,加拿大6月21日为“笑节”,美国9月份劳动节后第一个星期日为祖父母节,更多国家叫老人节,我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即“中国老人节”。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106号决议,把10月1日定为“国际老人节”。

清明节 中国人有着慎终追远、表达孝思的传统,每到农历清明(即公历4月5日前后)都要祭祀祖先、缅怀先烈、寄托哀思,这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节日,始于周代盛于唐代延续至今。我国台湾则叫“敬祖节”。“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清明节前一日的寒食节,相传起于晋文公(重耳)悼念晋国贤人介子推禁火冷食,相沿成俗,谓之寒食。至唐代,寒食、清明成为法定假日,除了祭祖扫墓而外,尚有春游、踏青、插柳、放风筝等风俗。

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独有的又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虽有辟邪消灾的意思,但主要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因为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又叫龙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