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白癜风又称白驳风,是因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亦有之。
“病因”多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湿之邪,搏于肌肤,致气血失和,血不荣肤所致。
“症状”皮肤突然出现色素脱失斑,以后逐渐扩大,呈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白斑,单发或多发。无痒痛等自觉症状。
“疗法”
配穴方一侠下(肱二头肌外侧沿中1/3与下1/3交界处稍上方)。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白癜风。
效果:屡角有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二病变部位、脾俞、中脘。
方法:病变部位用梅花针叩刺,然后用旋转移动拔罐至皮肤充血发红;脾俞、中脘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均用艾条温灸5~10分钟。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白癜风。
效果:多年使用,疗效尚属满意。
配穴方三皮损区、孔最、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用拔药罐法,用棉球在药酒(川芎、木香、荆芥各10g,白蒺藜、丹参、当归、赤芍各15g,鸡血藤20g,灵磁石30g,放入95%乙醇中浸泡10日,取汁100ml)中浸湿,贴于火罐壁中段,点燃拔于上述穴位,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每侧穴位,连续拔罐10次。若白斑范围较小者,可于皮损区拔罐;若范围较大者,可于皮损边缘处拔罐;若皮损在眼睑等腔窍处,拔罐部位可离开腔窍一定距离;若皮损在头面等肌肉较少部位,可用面粉揉成条状围成火罐口大小圆圈,贴于拔罐部位。起罐后,皮损区涂以中药酊剂(红花、白蒺藜、川芎各等份,用30%乙醇浸泡)。配合日晒。
主治:白癜风。
效果:治疗40例,痊愈13例,显效9例,进步14例,无效4例。
附记:引自《中国针灸》。此病较为顽固,须坚持治疗始效。一般治疗3个月左右,即可见效或痊愈。
配穴方四皮损区。
方法:先用三棱针由外向内浅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20分钟,或在皮肤区先涂以骨白酊(补骨脂30g,红花、白蒺藜各10g,浸于91%或30%乙醇中浸泡7日),然后拔罐15~20分钟。或拔罐后再涂亦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白癜风。
效果:临床屡用,疗效尚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坚持治疗,确有较好的疗效。
配穴方五分3组:①侠白、白癜风穴;②风池、合谷、气海、足三里、三阴交;③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胃俞、肾俞。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交替使用,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白癜风。
效果:屡用有效。
附记:高渌纹经验。贵在坚持,久治始效。
配穴方六第3~12胸椎两旁(寻找小丘疹)、皮损区、白癜风穴(掌侧中指末节指横纹中心至中冲穴连线的中下1/3交点处)。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点刺(或挑刺)出血,然后拔火罐10~15分钟。每隔日或3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白癜风。
效果:临床多年,效果甚佳,一般治疗2~3个月即可见效或痊愈。
附记:拔罐后,若配用去白散涂擦皮损区,效果尤佳。去白散系笔者祖传秘方,由枯矾、白附子、硫黄各30g,密陀僧60g,冰片、轻粉各5g,共研细末而成(贮瓶备用,勿泄气)。用时,取本散适量,用地塞米松霜调匀成软膏状,涂擦患处,每日擦3次。治白癜风有特效。
荨麻疹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古称瘾疹。是临床常见多发皮肤病。
“病因”多因内有蕴热伏湿,或血虚、复感风寒湿热外邪侵袭,客于肌肤所致。
“症状”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小如麻粒,大如豆瓣,扁平隆起,时隐时现,剧痒,灼热,或如虫行皮中,抓之增大增多,甚则融合成环状等各种形状。慢性可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疗法”
配穴方一神阙(肚脐)。
方法:取塑料瓶盖1只,将大头针插在瓶盖中央,再将酒精棉球安在针尖上,置于神厥穴,然后点燃酒精棉球,随即扣上玻璃罐具,待吸力不紧时取下,如此连续拔3次。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主治:荨麻疹。
效果:治疗795例慢性荨麻疹,全部有效。轻者1~2次,重者4疗程即获痊愈。
附记:引自《中医杂志》。又据《新中医》报道,用闪火法在神阙穴上拔罐,吸力不紧时取下,连拔3下,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隔3~5日再行第2个疗程。治疗174例,轻者1~4次,重者2~3个疗程,全部治愈。无一人复发。据临床观察,凡由药粉、油漆、冷空气、食物过敏、蛔虫或受潮湿即起病者,都可用此法治疗。治愈后,再接触过敏源而不再致病。
配穴方二肺俞、曲池、大肠俞(均取双侧穴)。
方法:用药罐法。取麻黄、连翘、薄荷、荆芥各15g,水煎成30%药溶液,每次用20~40ml,在上述穴位拔罐20~40分钟。每日1次。
主治:荨麻疹(慢性)。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
配穴方三大椎、血海、肺俞。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
主治:荨麻疹(急性)。
效果:临床屡用,总有效率达100%。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四大椎、神阙。疹发上肢者配曲池;疹发下肢者配血海、风市、委中;顽固性者配脾俞、肺俞;疹发背部者配膈俞、风门。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5分钟。神阙穴可用闪火法拔罐,连拔3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慢性荨麻疹。
效果:治验甚多,有效率达100%。
配穴方五分3组:①曲池、大椎、肺俞;②血海、足三里、肾俞;③大肠俞、中府、神阙。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交替使用,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主治:荨麻疹。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六曲池、肺俞、大肠俞、中府、血海、足三里、大椎、脾俞、肾俞、膈俞。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次选用3~4个穴位。疹发上部者,重点拔曲池、大椎、肺俞;疹发下部者,重点拔血海、足三里、大肠俞;疹发背部者,重点拔膈俞、肺俞、大椎;顽固性者,重点拔大肠俞、膈俞、肾俞、脾俞,每日1次。也可用刺络拔罐法,或拔罐后加温灸。
主治:荨麻疹。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接触过敏性物品、食物或药物,忌食鱼腥虾蟹、酒类、咖啡及葱蒜等刺激物,保持大便通畅。
配穴方七大椎。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3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主治:急、慢性荨麻疹。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八大椎、曲池、委中、血海。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20分钟,每日1次。
主治:荨麻疹。
效果:临床屡用,均有良效。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
配穴方九肺俞、膈俞、天枢、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肺俞、膈俞穴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每穴点刺2~3次,然后拔罐,使出血l~3ml为佳。其他穴位用毫针刺法,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胃肠道型荨麻疹。
效果:多年使用,疗效较为理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十曲池、三阴交、血海、肺俞、膈俞、脾俞。
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取曲池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20余次;取三阴交、血海二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肺俞、膈俞、脾俞3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紫色瘀斑为止。急性荨麻疹每日1次,慢性荨麻疹2~3日1次。
主治:荨麻疹。
效果: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中医多根据发病部位而命名。发于腰部的,称缠腰火丹或蛇串疮;发于头面或其他部位的,称蛇丹或火丹。本病好发于腰胁、胸部和头面部。以春秋季节发病较多。
“病因”多因肝胆风热,或湿热内蕴,客于肌肤所致。
“症状”局部皮肤出现绿豆或黄豆样大小水疱,累如贯球,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形成索状,刺痛灼热。初起多伴有全身症状。一般干者色红、多属肝胆风热;湿者色黄,多属肝脾湿热。
“疗法”
配穴方一阿是穴(皮损位)、夹脊穴(病变相应神经节之夹脊穴)。
方法:先用梅花针叩刺阿是穴,再用三棱针点刺夹脊穴,均以微出血为度,然后将药煮竹罐(板惰根、紫草、黄芩、银花各15g,当归、延胡索各log,包在布袋中,放人容器内,加清水5000ml,煮沸10分钟,放入竹罐10个,煮2~3分钟即可用)拔皮损区两端和夹脊穴,先拔阳经,后拔阴经;先拔上部,后拔下部。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涂以甲紫。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主治:带状疱疹。
效果:治疗176例,均获痊愈。
附记:引自《中国针灸》。
配穴方二按发病部位取穴。病变在头面部者取患侧风池、太阳、攒竹、下关、颊车、合谷、外关穴;在胸胁部者取该肋间同侧相应之夹脊穴或背俞穴、支沟、阳陵泉;在腰腹部者取腰部同侧相应之夹脊穴或背俞穴、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若病变范围较大、症状较重者,加大椎、灵台。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带状疱疹。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高渌纹经验。
配穴方三阿是穴(皮损区)。病变在头面部者,配太阳、颊车;在颈部、上肢或合并颈神经根处者,配大椎、肩井、少商、龙眼(半握拳时小手指横纹头处);在胸胁部者,配委中、膈俞;在腰部以下者,配相应部位的夹脊穴。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其中太阳、少商、龙眼穴只点刺放血,不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带状疱疹。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四皮损区。
方法:介绍几种常用施术方法。
①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以梅花针叩刺皮损区,手法由轻到重,均匀叩击患部,至皮肤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火罐,吸出水性分泌物及少量血液。起罐后涂以甲紫。拔罐少则1~2罐,多则4~5罐,每罐留2~3分钟。遍布全身者亦不得遗漏。如此操作,疗效始著。
②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在皮损区端拔罐,然后沿带状分布将火罐依次扣在疱疹集簇处,罐数以排满为度,留罐15分钟,每日1次。
③刺络拔罐法。取原始疹发点,用三棱针点刺3~5次,以微出血为度,再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以罐内出现瘀血及黄水为度,每日1次。
主治:带状疱疹。
效果:临床屡用,疗效甚佳。
附记:引自《外治亡要》。
配穴方五主穴:阿是穴(皮损区);配穴:膻中、玉堂、大椎、陶道、身柱、神道、心俞(双)、肝俞(双)。
方法: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用梅花针先叩刺开始部位·再刺病变的尾端,然后拔罐5~10分钟。并用泻法针刺双神门、内关,留针15分钟。效果欠佳,加配穴,每取2~5个,用针刺后拔罐法,留罐5~10分钟。均每日1次。
主治:带状疱疹(左胸背部)。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次即效,5~7次即愈。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六阿是穴(局部皮损区)。
方法:用闪火拔罐法。先在皮损两端拔罐,然后沿带状分布将火罐依次拔在疱疹集簇处。火罐要求拔紧,松弛不紧者,重新吸拔。留罐15分钟。留罐期问出现水疱,不必介意。罐后水疱破溃者,涂以甲紫药水。一般每日1次,直至痊愈为止。
主治,带状疱疹。
效果:治疗111例,均获痊愈。平均治愈时间4.2日,无一例后遗症。
附记:引自《中国针灸》。
配穴方七支沟、阳陵泉、三阴交、背俞(根据病变部位选用相应肋间的背俞穴)。
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支沟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阳陵泉、三阴交两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背俞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紫色瘀斑为止,每日1~2次。
主治:带状疱疹。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连用1~2周即可见效,4~6周可痊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
配穴方八皮损局部及相应节段夹脊穴。
方法:采用刺后加药罐法。先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局部。三棱针点刺夹脊穴后,再用药罐(将板蓝根15g,紫草15g,黄芩15g,金银花15g,当归10g;延胡索10g包在药袋中,放入5000mI水中煮煎20分钟,放入竹罐10个,煮2~3分钟)吸拔于皮损两端和皮损局部,按先阳经,后阴经,先上后下的原则,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1日1次,直至症状消失。
主治:带状疱疹。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二)。张莉经验。
银屑病(牛皮癣)
银屑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牛皮癣、松花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病。病多缠绵,根治颇难。本病好发于颈项部、肘弯、腘弯、上眼睑、会阴及大腿内侧,但十之八九在项部,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病。
“病因”多因风、湿、热之邪蕴阻肌肤,或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养而成。且常与情绪波动有关。
“症状”局部皮肤(皮损区)始如扁平丘疹,干燥而结实,皮色正常或灰褐色,久之丘疹融合成片,逐渐增大、增厚,状如牛皮,厚而且坚,附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有阵发性奇痒,搔之不知痛楚;或皮损潮红、糜烂;脉濡数或濡细,苔薄或黄腻;情绪波动时,瘙痒加剧。且易复发。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大椎、陶道。病变在背部及上肢者,配肩胛冈、肩髃、两侧肩胛冈中点;在上臂无皮损或皮损已消退的情况下,配曲池;在头部者,配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或皮损区周围,若在背部无皮损或皮损已消退的情况下,根据病位配耳穴的上点(位于耳尖部,主治臂以下病变),中点(位于上点与下点之间的耳轮处,主治躯干、上肢病变),下点(位于耳垂底端,主治头、颈、面部病变);在腰以下者,配肾俞;在臂部以下者配环跳(尾骨尖旁开3寸处);在大腿以下者配血海、梁丘、阳陵泉;在颈项者,配翳明;在颜面者,配听宫前(听宫前1寸)。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每次取主穴和有关配穴。先用三棱针点刺后(除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皮损处周围、耳穴外),然后拔罐10~15分钟。每穴以吸出0.3~0.6ml血液为度。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经治疗后,皮损已大部分消退时,可沿皮损周围和中间进行雀啄样点刺或梅花针叩刺,然后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主治:银屑病。
效果:治疗662例,有效率为86.37%。平均治疗43次。
附记:引自《新医药学杂志》。
配穴方二分3组。①大椎、陶道、曲池;②肾俞、肝俞、脾俞(均取双侧);③胸椎5~6、腰椎1~2之华佗夹脊穴。
方法:每次选用1组穴。第1组与第2组穴用三棱针点刺,第3组穴用梅花针叩剌,均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歇3~5日。
主治:银屑病。
效果:临床屡用,坚持治疗,效果良好。
配穴方三大椎、陶道、曲池、肾俞、皮损区。
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牛皮癣。
效果:坚持治疗,均有一定效果。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四皮损区。
方法: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在皮损处四周用毫针向中心斜刺人,留针通电10~15分钟。隔日治疗1次。
主治:牛皮癣。
效果:临床屡用,均有一定效果。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若配用中药外用涂擦患部,效果更好。
配穴方五大椎、陶道、肝俞、脾俞、第5~6胸椎和第1~2腰椎夹脊穴。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前4穴先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后放血0.3~0.5ml,再取夹脊穴,施行电针20分钟。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银屑病(牛皮癣)。
效果: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六大椎、曲池。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曲池穴,挤血数滴,再于大椎穴处拔罐5~10分钟,出血1~5ml。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s日。
主治:银屑病。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本病颇为顽固,根治不易,治疗颇费时日,若能配合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玫瑰糠疹(风癣)
玫瑰糠疹,属于中医风癣范畴,是一种急性发疹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女。
“病因”多因血热内伏,复感风邪,热毒凝结,郁于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或汗出当风,汗农湿塌肌肤所致。
“症状”皮疹呈淡红色,表面有碎鳞屑,伴有轻重不同的痒感。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分两组:①大椎、风门;②身柱、肩胛冈。皮损在上肢肩背者,配肩髂、曲池;在腰以下者,配肾俞、气海俞;在臀股以下者,配血海、委中。
方法:每次选用1组穴,另根据病变部位配穴。先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待皮疹大部分消退后,只取主穴,加皮损局部围刺,然后拔罐。改为2日1次。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临床屡用,均有良效。
附记:除按上法治疗外,再配用下列2法,效果尤佳。①加用耳穴上、中、下点点刺放血,每日1次;②拔罐后,每次配合中药熏洗(当归、生地黄、赤芍各25g,白鲜皮、蛇床子、蝉蜕、荆芥、防风各15g,加水煎,趁热先熏后洗患部),每日1次。
配穴方二主穴:大椎、风门、肩胛冈、肺俞。配穴:耳穴上、中、下点。
方法:主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以拔罐部位皮肤红紫并出血0.5~1ml为度。耳穴只点刺放血少许,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风癣。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忌食辛辣、鱼腥食物,避免风寒。多1~2个疗程痊愈。
配穴方三主穴:身柱、委中、肝俞、风门。配穴:耳穴上、中、下点。
方法:主穴三棱针点刺放血,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以局部红紫并出血0.5~1ml为度。耳穴只点刺放血少许。每日治疗i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风癣。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痤疮(粉刺)
痤疮,中医称粉刺或肺风,俗称青春蕾。系毛囊及皮质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前胸、肩背等处,多见于男女青春期,以女性为多。
“病因”多因肺经风热,或脾胃积热,血热郁滞肌肤所致。也可因化妆品刺激而引起。
“症状”局部皮肤表面出现疙瘩,形如粟米、分散,与毛孔一致的小丘疹,或黑头丘疹。挤之有米粒样的白色粉汁。此愈彼起,反复发作。一般在28~30岁后可自然消失。
“疗法”
配穴方一胸椎1~12两侧旁开0.5~3寸范围内反应点。
方法:寻准反应点(即挑治点)后,用左手拇指与示指固定施术部位两侧,右手持三棱针挑破表皮,使疹点翻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挤出少量血液,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再拔罐5分钟。起罐后,用酒精棉球覆盖伤口,胶布固定。每次取1~2个反应点,5~7日治疗1次。
主治:粉刺。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7~8次即愈。
附记:①寻找反应点的方法是。让患者反坐在椅子上,面向椅背,头俯下,尽量躬起背部,撩起后衣,充分暴露背部,用手掌在夹脊两侧(按上述确定部位)反复摩擦数次。找到类似丘疹,稍突起于皮肤表面,针帽大小,呈灰白色(或棕褐色、喑红色、浅红色),且压之不褪色的,即是反应点。②若改用三棱针点刺,或用梅花针叩刺,至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同样效佳。
配穴方二灵台、委中、大椎、三阴交。肺经风热者,配身柱、肺俞、风门;脾胃积热者,配足三里、大肠俞。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无论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均以微出血为度,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5~2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肺风粉刺。
效果:临床屡用,效果良好。
附记:引自《外治正要》。一般2~3个疗程即可见效或痊愈。
配穴方三大椎、肺俞(双)、脾俞(双)。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或梅花针叩刺,然后拔罐10~15分钟,均以出血为度。3~5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痤疮。
效果:屡用皆效。一般2~3个疗程即效或痊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单用大椎穴拔罐,效果亦佳。
配穴方四分3组:①大椎、肺俞;②脾俞、委中;③身柱、命门。配穴:至阳、筋缩、神道、膈俞、风门亦可随证加入。
方法: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主穴每次选用1组,必要时可加配穴1~2个,留罐15~20分钟。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粉刺。
效果:临床屡用,均有良效。
附记:程功文经验。
配穴方五主穴:背部反应点(在脊椎和膀胱经循行于背部的第2行之间,多有红点)。配穴分3组:①大椎、肺俞;②脾俞、委中;③膈俞、大肠俞。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每次取主穴2个反应点,配穴酌情选用。先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5~20分钟,以吸出血液0.5~1ml为度。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肺风粉刺。
效果:临床多年,效果甚佳。
附记:仅发于颜面部的,加第l组配穴;发于前胸的,加第2和第3组配穴;发于肩背或各部均有者,3组配穴均取。
配穴方六大椎。
方法:目前常用施术方法有3:①采用梅花针罐法。先用梅花针重叩后再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3~5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②采用刺络拔罐法。先在穴位两旁开0.1~0.5cm处以三棱针点刺,然后拔罐1个,留罐5~10分钟。每周1次,连续3~4次后,改为半月1次,再连续施术3次后,改为每月1次,直至痊愈。③采用出针罐法。选用28号毫针刺入1~1.5寸,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泻法行针,留针10~15分钟后再拔罐10分钟。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
主治:痤疮。
效果:屡用屡验,效果均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勤洗脸,少食脂肪、糖类食物。忌食辛辣食物,忌烟酒。
配穴方七大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肺俞、脾俞。
方法:采用刺络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大椎穴用刺络拔罐法,留罐5~10分钟;取曲池、足三里两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三阴交、丰隆两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肺俞、脾俞两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紫色瘀斑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痤疮。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忌挤压丘疹,忌食辛辣、油腻及高糖类食品,多食水果、蔬菜。
黄褐斑
黄褐斑又称肝斑,是一种色素代谢异常的疾病。多见于女性青年,儿童和男性青年亦有之,尤以妊娠期女性(妊娠斑)为多。
“病因”多因邪毒壅滞肌肤,经脉失畅;或饮食不洁,虫积内生,以致虫毒气滞,郁于颜面肌肤所致。
“症状”颜面凸起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黄色褐斑,颜色深浅不一,多呈对称性。无自觉症状。
“疗法”
配穴方一气海、肾俞(双)、肝俞(双)。
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不留针。起针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5~10分钟,同时,再用毫针刺迎香(双),留针15~30分钟;艾炷灸患部中央3~7壮(无瘢痕灸)。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休息1~3日,再行第2个疗程。
主治:黄褐斑。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治疗3~4个疗程后,有效率可达100%。
配穴方二大椎与两侧肺俞形成的三角区。
方法: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在三角区内叩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用闪火法在3个穴上拔罐,留罐10分钟,以每穴吸出血量约1ml为度。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或同时配耳穴上、中、下3点,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币拔罐)。
主治:黄褐斑。
效果: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三皮损区(患部)。
方法:先用梅花针轻轻叩刺,然后用药罐法拔罐(药煮罐或贮药罐法)20分钟。煮罐方药常用紫草洗方。起罐后,外涂五白散。隔日1次,lO次为1个疗程。
主治:黄褐斑。
效果:一般连治2~3个疗程即愈。
附记:紫草洗方和五白散可查阅《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
配穴方四华佗夹脊(大椎至命门共11穴)、膈俞、肺俞。
方法:采用针刺后走罐法。先用梅花针叩刺至皮肤潮红,在华佗夹脊和大椎至命门处用走罐法1~2次,并在膈俞、肺俞留罐15分钟左右。每日或隔口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日。
主治:黄褐斑。
效果:屡用有效。久州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张莉经验。
丹毒
丹毒系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的一种急性皮肤病,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命名,如发于头面部者,称抱耳火丹;发于躯干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两腿者,称腿游风;发于胫踝者,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则称赤游风。
“病因”多因血分有热,火毒侵犯肌肤;或肝脾湿热下注,化火生毒,客于肌肤所致。若兼湿邪,郁蒸血分,经常复发,缠绵不愈。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
“症状”发病急骤,皮肤红肿疼痛,色如丹涂脂染,边界分明,多发于颜面、小腿、前臂等处,且多伴有寒战、高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疗法”
配穴方一阿是穴(患部)、大椎、曲池(双)、委中(双)。发于上部者,配合谷、尺泽;发于下部者配血海、足三里、解溪、太冲。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以每穴出血量0.5~1ml为度。其中解溪、太冲点刺出血,不拔罐。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l~2个疗程即愈。
配穴方二膈俞、大椎、委中。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剌,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膈日治疗1次。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外抬汇要》。临床验证15例,经治不足10次,均获痊愈。
配穴方三大椎、厥阴俞。上部配曲池、肩外俞;下部配委中、血海。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以毫针用泻法针刺,然后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临床多年,效果甚佳。一般1~2个疗程即效或痊愈。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四大椎、委中。上部配曲池、合谷;下部配阴陵泉、血海。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丹毒。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五大椎、身柱、肺俞、肩外俞、曲池、病变周围的健康皮肤处。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zo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头面部丹毒。
效果:屡用多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六委中、血海、三焦俞、大肠俞、环跳、次髎、病变区周围的健康皮肤处。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欢,5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下肢丹毒。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曾治疗15例,经治2~3个疗程,均获痊愈。
附记:忌饮酒及辛辣刺激之饮食。若配用中药外治,效果更好。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古称癞皮疯。是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头、眼睑、颈、背、肩、前臂外侧、腰和阴部。
“病因”多因湿热毒,蕴于肌肤,阻滞经络,日久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
“症状”局部阵发性皮肤瘙痒,皮肤增厚,皮沟加深,呈多角性丘疹,或苔癣样变。
“疗法”
配穴方一患部脊椎两侧离正中线粹约4cm处。
方法: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以梅花针用重手法由外向内叩刺至皮肤微出血,然后拔罐5~10分钟。罐数视病变范围大小而定,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脊椎神经性皮炎。
效果: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附记:若配用药物外擦,则疗效更好。
配穴方二阿是穴(患部)、风门。
方法:先用梅花针由里向外叩刺阿是穴,用三棱针点刺风门穴,均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5~10分钟,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三风池、曲池、肩髂、血海、百虫窝、皮损局部。风湿蕴阻、局部糜烂、湿润,配阴陵泉、足三里;血虚风燥,瘙痒脱屑,配膈俞、脾俞、肾俞;肝郁化火,配肝俞、大敦。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每次取主穴3个,加配穴先用三棱针点刺微出血,然后用闪罐法拔3~5次(其中肝郁化火型留罐法5~10分钟;大敦点刺出血,不拔罐)。每开或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
效果:屡用教佳。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四分两组:①大椎、身柱、肺俞;②病灶局部。
方法:每次取①组穴位的其中2个穴位行刺络拔罐法或留针罐法。病灶局部行梅花针罐法(叩击渗血),或敷蒜罐法,或2.5%碘酒药罐法,病区宽者可多拔罐几个。均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在病灶上加艾条温和灸约15分钟。每日1次,缓解后隔1~2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
效果: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治疗期间应忌烟、酒、辛辣等刺激之品。
配穴方五主穴:皮损局部。配穴:风热夹瘀型,加大椎、血海;血虚风燥型,加脾俞、肾俞、膈俞、风池、曲池。
方法:采用梅花针罐法。先用梅花针在病灶局部(皮损局部)弹刺数下,至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立即在局部拔罐,留罐10~15分钟,拔罐处出血1~2ml,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迹。对风热央瘀型,于大椎穴行刺络拔罐法,以疏散风热;于血海穴行单纯拔罐法,留罐,以活血化瘀。血虚风燥型,于脾俞、肾俞、膈俞穴处行单纯拔罐珐,留罐,或局部旋转走罐,以养血活血;于风池、曲池穴处行单纯拔罐法,留罐,以祛风止痒。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若配合药物治疗(内服外擦),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配穴方六皮损局部,大椎、三阴交、血海、风市、肺俞、膈俞、脾俞。
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皮损局部先用梅花针由内向外螺旋式叩刺,轻者中度叩刺,至局部微红或潮红旭无渗血为度;角化程度严重者,重度叩刺,至局部渗血较多为宦。然后用排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2~3日1次。取大椎、风市两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三阴交、血海两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肺俞、膈俞、脾俞3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紫色瘀斑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神经性皮炎。
效果:屡用效佳,但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
湿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的皮肤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湿疹(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急性发作)和慢性湿疹两大类。且二者又多相互转化。祖国医学根据本病有广泛性和局限性发病的特点,又有“浸淫疮”、“血风疮”、“粟疮”、“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和“乳头风”等病名的命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因”多因饮食伤脾,外受湿热之邪;或脾虚失运,素体蕴湿,郁久化热,湿热壅遏,而成湿热相搏,或夹风邪、湿热客于肌肤所致。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失治迁延转化而成,或因血虚、风骤、脾湿所致。
“症状”周身或胸背、腰腹四肢,阴囊、肛门处出现红色疙瘩,或皮肤潮红而有集簇或散发性粟沫大小之红色丘疹,或丘疹水疱,瘙痒,或皮损溃烂,渗出液较多,常伴有便干溺赤、口渴、心烦等症。慢性湿疹多经常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且多出现鳞屑、苔癣化等损害,皮损处有融合及渗出液的倾向。
“疗法”
配走方一大椎、肺俞、陶道、委阳、血海、曲池,病灶局部。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后背及双腿腘窝处。局部常规消毒后,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及病灶局部,然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后起罐。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主治:湿疹。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个疗程后见效,3个疗程即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在治疗期间,病灶不宜热水烫洗和肥皂涮洗,亦不宜吃辛辣刺激之品,须忌烟酒。
配穴方二病灶局部,大椎、灵台、肺俞、曲池、血海、三阴交、神阙。
方法:常用方法有三①病灶采用单纯拔罐法(依病灶宽窄,可置单罐或密排罐,要求尽量罩住病灶),若病灶炎症甚者,加大椎或灵台穴,行刺络拔罐法或毫针罐法。均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②若病灶处不能置罐,或泛发性者,取以上各穴位行刺络拔罐法或毫针罐法(神阙穴忌针),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③慢性顽固性者,每次选2~3个穴位,先行挑罐法(神阙穴忌针),然后于其他穴位上行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3~4日1次。
主治:湿疹、皮肤瘙痒症。
效果:临床屡用,效果均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若为糖尿病、血液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症,本法无效。
配穴方三皮疹局部,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阴睦泉、肺俞、脾俞。
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皮疹局部若无毛发及水疱、破溃者,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4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肺俞、脾俞两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急性湿疹每日1次。慢性湿疹3日1次。
主治:湿疹。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二)。王启才经验。患部避免搔抓,不用热水洗烫或肥皂洗涤;忌食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物;避免精神紧张,防止过度劳累。
白塞综合征(狐惑)
白塞综合征又称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的“狐惑”范畴。
“病因”多因肝、脾、肾三脏俱虚,湿热蕴毒,循经走窜而发病。
“症状”口腔、外生殖器反复发生溃疡,及眼虹膜睫状体炎或前房积液。可伴有周期性发热、关节疼痛,多发性毛囊炎、疖肿,结节性红斑,血栓性静脉炎等。
“疗法”
配穴方一大椎、二焦俞。
方法:大椎穴先用2%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部麻痹,以三棱针将皮下组织纤维挑断数丝,再点刺三焦俞,两穴均拔火罐5~10分钟。起罐后,大椎穴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白塞综合征。
效果:一般连治2~3个疗程即愈。
附记:引自《外治忙要》。
配穴方二膈俞、三焦俞、肝俞、脾俞、肾俞、阴陵泉、大椎。
方法:每次取3~4个穴位,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0分钟。起罐后,在肝俞、脾俞、肾俞穴上加温灸5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狐惑。
效果:多年使用,一般l~2个疗程,均获良效。
瘰疬
瘰疬属现代医学颈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多缠绵不愈,反复发作。
“病因”多用气血亏虚,气郁痰凝,结聚于颈项部所致。
“症状”起病缓慢,初时结核如豆大,皮色正常,不痛不热,继而渐大串生。久则化脓,皮肤转为暗红,溃破后流出黄水,夹有败絮物质。反复发作,易成窦道。
“疗法”
配穴方一肩髃、百劳。
方法:肩髃穴以毫针刺入1~1.5寸,针后用火罐拔之;百劳穴灸7壮。隔日治疗1次。
主治:瘰疬。
效果:屡用屡效,初起一般3~5次即愈。溃后久治有效。
附记:引自《陕西中医验方选编》(针灸科部分)。
配穴方二肩髃、阿是穴(患部)。
方法:将患部(阿是穴)核根周围用毛笔涂一圈,然后沿墨线用梅花针重叩刺一圈,并叩刺肩髃穴,至微出血为度;再拔火罐5~10分钟。每周治疗2次,最多不超过7次。
主治:瘰疬。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曾治疗10例,痊愈8例,显效2例。
配穴方三主穴:肩井、肩贞、肩髃、臑俞。配穴:步海、外关、支沟、天井、巨骨。
方法:每次取主穴2个,针刺后拔罐10~15分钟;取配穴2个,针刺留针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瘰疬。
效果:屡用有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疣
疣,常见的有扁平疣和寻常疣两种。
“病因”扁平疣多因外感风热、内动肝火所致;寻常疣则因风邪,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
“症状”扁平疣,初起如米粒或黄豆大的扁平隆起,浅褐色,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很多,多零星分散,或如串珠。寻常疣(欲称瘊子)始如黍米,大如黄豆,突出表面,多呈灰白或浅褐色,状如花蕊,略硬,数目不一,或呈集丛,挤之疼痛,伤之出血。
“症状”
配穴方一
方法:用毫针直接从疣中心刺至疣基底,或再从左右上下各斜向疣体中心底部刺入,并使之出血,也可用银针垂直刺入母疣中心,捻转提插后放血1~2滴。针后拔罐5~10分钟,起罐后,用胶布盖贴,每5日一次。
主治: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跖疣。
效果:治疗各种疣病150例,平均治愈率达96%以上。
配穴方二主穴:患处局部(疣上下左右各1点);配穴:隐白、大墩、少商(均取双侧穴)。
方法:先用毫针从4点各向中心斜刺入1针,起针后拔罐5~10分钟。再用三棱针点刺配穴放血各1~2滴。7日治疗1次,中病即止。
主治: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跖疣。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次即俞。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三:曲池、三阴交、肺俞、胃俞。
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取曲池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三阴交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肺俞、胃俞两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紫色瘀斑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扁平疣。
效果:屡用有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脱发
脱发,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斑秃、早秃、脂溢性脱发3种、斑秃,中医叫“油风脱发”,早秃,脂溢性脱发,中医叫“发蛀脱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病因”油风脱发,多因血虚不能随气营养肌肤,以致腠理不密,毛孔开张,风邪乘虚侵入,风盛血燥,头发失养,发枯而脱,与情绪抑郁,劳伤心神也有关系。而发蛀脱发,多因肾精不足,也是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以及阴虚热蕴,湿郁化热、湿热上蒸所致发枯不固有关。
“症状”油风脱发,发蛀脱发。
“疗法”
配穴方一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取血海、膈俞两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足三里、三阴交两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心俞、肺俞、肝俞、肾俞、脾俞5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紫色瘀斑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斑秃。
效果;屡用有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同时要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酒,多食大枣、黑芝麻、核桃肉等养血生发之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配穴方二膈俞、肝俞、脾俞。血虚风燥加风门、心俞、足三里;气滞血瘀加委中、血海、地机;肝肾不足加肾俞、三阴交、关元。
方法:采用针后拔罐法。先用针刺,起针后拔罐,留罐10~20分钟;委中穴点刺放血,或罐后加灸,或配合梅花针扣刺局部。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斑秃。
效果:屡用有效。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二)。
配穴方三:患部大樵、肺俞、脾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血海。
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患部先用梅花针扣刺,再将防风15g,当归20g,紫草10g,荆芥15g和面粉60g。先将药物研磨与面粉和匀,以净开水调和,揉成馅饼,贴于斑秃区周围,然后将火罐吸拔于药饼上,让皮肤微微发紫为度。大椎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足三里、三阴交、血海3穴用坐罐法,留罐10~15分钟;肺俞、脾俞、肾俞、膈俞4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紫色瘀斑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脱发。
效果:多年应用,效果颇佳。
附记:笔者经验。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大枣、黑芝麻等养血生发之品。若能配用中药熏蒸患部,可提高疗效。具体方药,可详见拙作《熏洗疗法治百病》一书。
冻疮
冻疮,多发生在严冬寒冷季节。好发于手足末梢掌侧和足跟、耳郭等处,且容易复发。
“病因”多因严冬季节静坐少动,严寒侵袭,致气血运行失畅,寒凝瘀滞,阻遏肌肤所致。
“症状”初起患处冰凉苍白,继而红肿痒痛或麻木,如钱币大硬结斑块,边缘掀红,中央青紫、灼痛,甚则呈大小不等水疱,由暗红变紫、变黄、溃破流脓水。至天气转暖方渐渐而愈。
“疗法”
配穴方一足三里、命门、脾俞、肾俞。病位在手部加外关、中渚,病位在足部加冲阳、阳交,病发于耳则在阿是穴放血。
方法:采用留针拔罐法。先用毫针刺人,得气后留针拔罐,留罐15~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冻疮。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二)。手指足趾变黑者,可点刺放血。
配穴方二阿是穴(患部)、胸腰阳性物处。上肢冻伤加颈4~7椎两侧,内关、外关、合谷;下肢冻伤加腰骶部,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采用刺后拔罐法。先用梅花针中等力度叩刺后拔罐,留罐5~10分钟。阿是穴应密刺(溃烂除外)。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冻疮。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溃烂者应配合外科常规处理。
配穴方三①合谷、外关、后溪、中渚、曲池。②行间、内庭、足临泣、足三里、冲阳。配穴:阿是穴(患部)、大椎。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刺后拔罐、留罐3~5分钟。阿是穴(患部)隔姜灸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冻疮。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程功文经验。
毒虫咬(蜇)伤
因毒虫(包括毒蛇、马蜂、蝎子、蜈蚣、毛虫等)咬(蜇),毒素侵入肌肤之内所致。
“症状”多见局部肿胀、疼痛,甚则掀红肿痛。如不及时救治,严重者可致死亡。
“疗法”
配穴方一伤口病灶处。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或手术尖刀在病灶处切割成(十)字状或(十十)状,然后拔罐(同时从肢体近端向远端挤压,以促排毒),留罐10~20分钟。起罐后,用生理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
主治:毒虫咬(蜇)伤。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多1次痊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原用单纯拔罐法,后改用先刺络放血后拔罐,较原法疗法为优。如伤在指(趾)部,可用三棱针点刺八风或八邪穴放血,同时点刺曲池或委中出血,然后拔罐20~30分钟,效果亦佳。拔罐疗法主要起吸排毒作用,对受伤早期效佳。若因毒蛇咬伤,症状严重者应配用中医内外治疗,以策安全,并促早愈。
配穴方二伤灶处、八邪、八风穴。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先清除伤灶毒牙、毒刺,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数次,再取三棱针(或小刀)以牙痕为中心点刺(或刀割成十字状或双十字状扩创伤口,但不宜太深,以免伤及大血管),然后再行拔罐,并从肢体近端向远端(伤口)挤压,尽量把毒血排干净。10分钟左右起罐,再次用生理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如此拔、洗2~3次(八邪、八风穴点刺放血,不拔罐)。如果伤口于指(趾)上,无法进行拔罐时,可用针或小刀割刺八邪、八风穴致出血,然后于针口上进行拔罐。
主治:毒蛇、毒虫咬(蜇)伤。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4~6次即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一般毒性只用本疗法即可,如果毒剧,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本疗法只起辅助治疗作用。
其他皮肤病
配穴方一局部(病位部)与循经取穴。
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起罐后,每穴加艾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主治:筋膜炎、肌膜炎、肌纤维组织炎。
效果:屡用效佳,总有效率达99%,其中治愈率为50%。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二阿是穴。在手上配合谷、后溪、中渚、曲池;在脚上配行间、内庭、足临泣、足三里。
方法:用熨热灸20~30分钟,灸后在曲池或足三里穴上拔罐10~15分钟(其他穴位不拔罐),每日1次。
主治:冻疮。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2~5次即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治后外用十滴水+甘油(比例为2:1)混匀外擦患处。每日数次。疗效更佳。
配穴方三阿是穴(局部)。
方法:先用2.5~3.0寸毫针在压痛点正中直刺1针,并于上下两旁向中心各斜刺1针。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轻捻转,少提插,留针5~10分钟。出针后,以大号火罐(1罐扣3个针孔)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起罐后,用2%普鲁卡因2mg加泼尼松龙混悬液25mg及维生素B12★1ml(0.5mg),行阿是穴注射。每3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臀上皮神经炎。
效果:治疗108例,痊愈106例(1个疗程治愈101例,2个疗程治愈5例);显效2例。
附记:引自《江苏中医》。
配穴方四肝俞(交叉取穴,即左取右,右取左)。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先以三棱针刺络,再用火罐拔10分钟左右,罐后可见少许血液为正常现象,擦净即可。
主治;早期脓性指头炎。
效果:治疗37例,一般1次能见效。见局部红肿消退,疼痛减轻,第2天痊愈。
附记:引自《中西医结合杂志》。
配穴方五皮损局部、曲池、三阴交、血海、风市÷肺俞、膈俞、脾俞。
方法:采用闪罐、排罐和走罐法。皮损局部先用梅花针由内向外螺旋式叩刺,轻者轻叩,至局部微红为度,重者中、重叩,至局部潮红或微出血为度,然后用排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2~3日1次。取曲池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20余次;取三阴交、血海两穴用坐罐法10分钟左右;取风市、肺俞、膈俞、脾俞4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皮肤瘙痒症。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