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故事学国学
6149100000061

第61章 父子两代修陈书

国学常识

《陈书》是唐代姚思廉在父亲姚察旧稿基础上修成的。姚察去世后,姚思廉一直未能忘怀父亲让他续写梁、陈二史的遗愿,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姚思廉奉诏撰写《陈书》,贞观十年(636年)书成上奏。《陈书》36卷,有本纪六卷,列传30卷。记事起于557年陈霸先称帝,终于589年隋灭陈,包括陈朝一代33年的历史。陈书》与当时问世的其他史书一样,撰写中看重士族门第、履历身世和家族兴亡。书中侧重记录皇族事迹,全书总共36卷,而本纪和皇后、王子、宗室列传就占去11卷,叙述王子55人,几乎占了其他列传的一半。《陈书》内容的空泛和乏味、呆板。它的列传在写法上有个固定的程式,一般都是先列姓名、地望、祖、父官职,次及传主幼年生活、性格相貌、次及历任官阶,次及行事文章,有时最后还有饰终诏书、封赠、子孙官职、著述名称等。但是它记述了陈朝创建之初恭俭爱民、政策得宜的成功经验,陈末忘患纵欲,偏听偏信造成国破家亡的历史教训,这些都给后人的教益启示很多。

国学故事

姚思廉的节义、文才也深得唐太宗赏识。贞观初年,姚思廉就被任命为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在父亲遗稿的基础上,他推究梁、陈旧事,进一步采择谢炅、顾野王诸家旧作,经编纂校注,于贞观九年(635年)修成《梁书》、《陈书》。这两部史书的总论为监修魏征所作,其余部分都是姚氏父子几十年心血的结晶。梁、陈二史修成后,姚思廉又被加封为通直散骑常侍。

姚思廉上奏皇上,直言不讳,唐太宗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不怪罪。有一次,唐太宗要去九成宫,姚思廉认为皇帝避暑休养是不理朝政,就上奏反对太宗去九成宫,说离宫游幸是秦王汉武做的事,不是尧舜禹汤的所作所为。其实,唐太宗有“气疾”在身,想去养病,但是听了他的话不但不生气,反而更为倚重他。两年后,姚思廉过世。唐太宗对他的去世非常痛惜,为此还废朝一日,赐葬地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