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帝王(第二卷)
6128800000024

第24章 周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7O5年),又名武媚、武曌。我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

受召入宫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護,乃并州文水县人。他本是个木材商,后来随高祖李渊起兵,推翻隋朝后,被封为应国公。李世民继位以后,他又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利州和荆州都督。他取过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姓相里,生有两个儿子,但去世很早。高祖知悉后对他早年丧妻深表同情,并让他娶隋朝皇族杨达的女儿为妻。公元624年,杨氏为他生下一个女儿——武则天。当武则天九岁时,她的父亲病逝。随后,武则天母子便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在家中,杨氏虽为一家之长,但武则天的两个哥哥并不把她放在眼里,对她十分不尊重,时常为一些小事和杨氏争吵,家庭的不和,在武则天幼小的心灵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因为漂亮而被唐太宗李世民召进宫中。在宫里,她言谈高雅,举止大方,因而深受唐太宗的宠爱,赐给她一个名字—武媚。此后,武则天跟随唐太宗生活了整整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中,她深受唐太宗言谈举止的影响。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逝,他的儿子李治继位,即唐高宗。按照当时的规矩,皇帝死了,没有生过孩子的宫人,都要到寺庙或道观当尼姑。武则天和一些宫女被送到感业寺当尼姑。但没过多久,唐高宗李治又把她召进宫去,封为“昭仪”。

武则天的受宠,引起了皇后和肖淑妃的妒忌,二人于是常在高宗面前说武则天的坏话。没想到,她们的言论不但不能将她置于死地,反而使她更受高宗的宠爱,并引起了高宗对她们的不满和厌恶。于是,武则天便收买高宗、皇后、肖淑妃身边的人,随时了解她们的过错,并向高宗汇报。由于她的情报有根有据,使高宗对皇后和肖淑妃产生疑心,感情也因此而日益疏远。

不久,她又为高宗生了一个女儿,甚得高宗的喜爱。一天,武则天从外边回来,走到宫门口,看见王皇后正俯在床边逗小女孩玩,便心生一计,回身躲了起来。待王皇后和宫女们走开后,她又马上回到房中,看到周围没有任何人,便将小孩子活活掐死了。之后,又用被子将其盖好,然后自己又躲了出去。不久,高宗散朝回来,掀开被子一看,自己的心肝小女儿已死,因此大怒,于是责问宫女,得知王皇后刚才来过,便不分青红皂白,遣人把王皇后找来,王后一再申诉,高宗自己也苦于没有证据,只得将皇后狠狠骂了一顿,喝令退下。这一事件后,高宗便产生了废掉王皇后的念头。

临朝听政

公元655年,高宗准备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立皇后,看起来好像是皇帝的私事,但因皇后大都出生于官宦之家,和朝中的大臣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皇后的废立,必然会牵涉到和她们亲近的那些朝臣们的仕途,关系到太子的更换。因而,皇后的废立问题,是朝中的一件政治大事。因为武则天出生“新贵”,所以遭到许多大贵族和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反对,引起朝廷大臣的激烈争辩,支持武则天当皇后的人物是李勣、崔义玄、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李勣不仅是当时参与朝政的宰相之一,而且还是一名著名的将帅,论战功、论能力,都和长孙无忌等人相当,在文武诸臣中有很大的影响。高宗见有了他的支持,于是决定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这年的1O月,高宗下诏废王皇后、肖淑妃为庶人,11月,他又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不久,武则天四岁的儿子李弘也代替原来的太子李忠,登上太子宝座。

因为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曾全力支持武则天做皇后,并曾为此出谋划策,劝说高宗。因此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对他们宠爱有加,倍加信任和重用,并把他们一个个都提拔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在武则天的支持和唆使下,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更加有恃无恐,大肆制造谗言,用各种罪名陷害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于是,在短短的两年内,高宗先贬褚遂良,后又逼迫长孙无忌自尽,罢免了二十多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从此,朝中大臣,站在武则天一边的越来越多,朝中的政权渐渐落到她的手中。

公元66O年冬天,高宗染上了一种“风眩病”,当这种病发作时,便会头晕眼花,看不见东西。这样,朝中的大事,常常让武则天代他处理。武则天本来就精明能干,读过许多文学、历史方面的书籍,再加上十几岁便追随君王左右,积累了不少从政的经验,因此,她处理起政务来是又快又好,深得高宗的信任和赞赏。随着自己势力一天天地臌胀,地位一天天地巩固,武则天对高宗的尊重越来越差,高宗想做什么事情,不经过她的同意,往往就办不成。当高宗发现大权已落在武则天手中,自己反成了傀儡时,感到十分不快,于是,他便把宰相上官仪召到宫中,商量废掉武则天的事。但此事马上被武则天探知,她迅速采取了对策,指使许敬宗等诬告上官仪,说他与前太子李忠合伙谋反,不久,她便把上官仪和李忠杀了。而且朝中与上官仪有来往的人,也纷纷遭到贬职和流放。从此,高宗对武则天更是言听计从。每次高宗上朝,武则天都坐在帘子后面,参与决策朝政。因此,在当时,无论是国内臣民,还是边远的少数民族,都称他们为“二圣”。这时,出头露面的虽然还是高宗,但事实上,这时的决策人却是武则天,高宗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武则天的“垂帘听政”,一开始遭到不少朝臣的强烈反对。675年,高宗因为“风眩病”加重,打算让武则天出来公开主持朝政。宰相郝处俊首先反对,他说:“天子处理国家大事,皇后管理宫内事务,这些是亘古不变的常理,以前魏文帝就下令给子孙后代,不允许皇后临朝听政,这是为了防止祸乱的发生。如今唐朝的天下是高祖、太宗打下来的,陛下怎么能不传给子孙,而传给皇后呢?”一个名叫李义琰的人也附和着说:“这话的确很正确,他若不是忠臣一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圣上如果能真正听从他的意见,就是国家的幸运,人民的幸福啊!”这件事使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要想掌握全部大权,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不断削弱这些宰相和大臣的权势,而且首先要防止太子和其他皇子起来夺取政权。鉴于此,她首先展开了对太子和皇子的斗争。高宗为了保住李家的江山,想传位给太子李弦。而且太子李弦和宰相、大臣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高宗和武则天的矛盾斗争中,他也是站在高宗的一边,不赞成母后掌握朝中的大权。本来,武则天早就对他的这种行为表示不满,这时对他则更为痛恨。不久,她就用毒酒药死了太子李弦,又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和哥哥一样,对父亲特别亲近,同母亲的关系很不好,唐高宗让李贤监国。武则天便又废李贤为平民,接着又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公元683年12月,高宗逝世,李显即位,即唐中宗。中宗很昏庸,他听皇后韦氏的话,要提升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发怒道:“我就是把天下给了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裴炎于是把这话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并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她的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皇帝,即唐睿宗。自此,所有的政事都由武则天来处理,睿宗丝毫不能过问。事实上睿宗等于被幽禁在宫中。

登基称帝

武则天把朝中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以后,便开始着手改朝换代,为做女皇帝做准备工作。她首先将东都洛阳改为神都,接着又改换了许多官职、宫殿的名称、旗帜的形状以及朝中官员的服饰颜色等等。不久,她又接受武承嗣的建议,着手为她的祖宗七代建立祠庙,对她的七代祖宗进行追封。这等于她已做了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做的事。事实上,她已借她的行动向天下宣布,她就要做女皇帝了。这样一来,立即引起了以宰相裴炎为首的朝臣的坚决反对,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却步,而是采取铁一样的手腕,毫不迟疑地干了起来。时隔不久,她便对自己的五世祖宗一一进行追封,还在家乡文水建立了五代祠庙。继而又将自己的一些家人安排在重要的官职上,把反对他的徐敬业、唐之奇等贬了官。

在她的一手策划下,她的权势一天天地扩大、加强,唐朝宗室和一些出身名门望族的达官贵人,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一面感到惶惑不安,一面又对此万分的愤怒。从而,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公开化了。最先起来反抗的是“皇唐旧臣”徐敬业等人。他们互相串联,秘密活动,悄悄从各地来到当时的水陆交通要冲扬州聚会。商议起兵伐武,会后,他们决定以恢复庐陵王李显的皇位为名,发动反对武则天的武装政变。公元684年,徐敬业等在扬州起兵,他自称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任命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十几天内便招集了十几万人马,准备向朝廷发动进攻,并由骆宾王写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战斗檄文。徐敬业起兵叛乱的消息和骆宾王的檄文很快传到京城。宰相裴炎和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相继起兵,武则天立即和群臣商议,并派大军前往镇压。最终,徐敬业支持了七天,裴炎等支持了二十天后,便被武则天镇压下去了。徐敬业、李冲、李贞的叛乱,迅速遭到覆灭,这说明他们的行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背离了广大人民的希望和平安定、反对战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说明武则天推行的一些较开明的政治措施,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从平定叛乱的事件中,武则天更加看清楚了豪门贵族的强大势力。要想自己牢牢掌握政权,政令能够顺利实行,就必须对这些豪门贵族的反对进行残酷的镇压。为确保自己耳聪目明,她首先大开告密之门,鼓励各种各样的人,包括贫苦百姓都可以到京都面见皇帝,并提出控告。她下令,凡告密的事,任何人都不可阻拦。她还规定,外地人来京都告密,官府供给驿马使用,沿途享受五品官的待遇,到京城后,可以住在官家客馆,供给食物。如果揭发的事属实,可以破格提拔,并授给官职。如果揭发的事情不真实,也不予以追究。因此,告密的蜂拥而至。接着,她又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对付有反抗意识的唐宗室贵戚数百人,还处死反对她的大臣几百家。至于所杀的中下级官员,就多得无法统计了。

通过平乱,铲除异己等一系列活动,武则天彻底扫清了登基的障碍。公元69O年,武则天把国号由唐改为周,正式登基当上了皇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有正式称号的女皇帝。这时她已六十七岁了。她给自己取名为曌(即照)。不过,到这时,她参加决议政事已有三十多年了。

贞观遗风

作为一个皇帝,武则天是很有成就的。她像唐太宗一样,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早在公元674年,她就曾向高宗提出十二条施政建议,其中五条是:

一、奖励农桑,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二、建议高宗以道德教化天下,而少用武力镇压;

三、免除京城地区人民的劳役;

四、减少土木建筑等耗费民力的事;

五、政府和地方的手工作坊,不得生产奢侈品。

公元684年,她再次下令奖励农桑,并明确指出,所有的地方官吏,只要能够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使农民有余粮的,就可以提升;相反,如果政治腐败,农业生产搞不好,农民有逃荒讨饭、流落外地的,就要受到免官或是降职的处分。另外,她还下令边远地区的军队施行屯田。在她的号召下,各地驻军大量屯田,连年获得丰收,所积的军粮够数十年食用。同时,她还大力兴修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丰收。公元686年,她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还特地编了一本《兆人本业》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她的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使广大人民能丰衣足食。

在她当上皇后以后,还十分注重节俭。682年,高宗在一封诏书中说:“天后,是我的配偶,可是她却经常穿着旧裙子,难道她不知道华丽的衣服好看吗?当然不是。她这样做,只不过是让天下臣民都崇尚节俭罢了。”

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便大力扶持新兴的地主官僚分子,注意抬高他们的社会地位。高宗还在位时,她就曾重修《氏族志》,并把它更名为《姓氏录》,她把士族列为第一等,其余一律以官职高低为标准,分成九等,官职达到五品的,可以提升为士族。这样,士兵出身,因立军功而官至五品的,也可以跟过去的世家大族并列在一个等级中间。《姓氏录》完全打破了士族和庶族的界线,抬高了出身地位低的人。这表明她尊重人才。

为了广纳贤才,武则天注重破格用人,她同时还鼓励各级官吏推荐人才,而且还允许他们自荐。她在洛阳铸了四个铜匦,其中一个叫“延恩”。要求做官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诗赋文章投进去自荐。被荐或自荐的人,只要有才能,便可以获得提升或任用。相反,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则毫不客气地罢斥降免,甚至处死。她听说王及善很有才干,想让他做滑州刺史,去防卫契丹的骚扰。但当她和王及善谈话以后,发现王及善很有政治眼光,可以做更重要的事,她就立刻改变了主意,留他在朝廷中任内史。后来王及善向她提了许多建议,而且大都被她采纳。狄仁杰也是一个普通官僚出身的科举之士。高宗的时候,他曾做过大理丞,曾在一年内判理了积压下来的一万七千多项案件,而且断得十分公正,武则天执政后,认为他很有才能,曾两度让他做宰相。在职期间,他向武则天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批评,武则天大都采纳。而且她晚年提拔起来的姚崇、宋璟等,到玄宗时都成了名相。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在《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中,对她进行了强烈的人身攻击。但当她看到骆宾王的诗文后,却盛赞骆宾王的才学,并说:“有这样的人才,让他疏落,这是宰相的过错。”武则天还以修书为名,广召文词之士入宫中,让他们参议朝政,处理各类奏章,以分宰相之权,被当时的人称为“北门学士”。她在任期间,真正做到了知人善任。

武则天在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和边境各族的关系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高宗时,吐蕃贵族吞并吐谷浑,攻占安西四镇。武则天一面派王孝杰领兵前去收复安西四镇,一面恢复和亲,使双方关系缓和下来,再设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公元7O2年,武则天在庭州设置了北庭都护府。

在武则天执政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所以周朝的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三百八十万户猛增到六百一十五万户。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她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中,做到了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一方面,她表现为一个有卓越才干的封建政治家;另一方面,她也表现了她自身的残暴与贪婪。在她当权期间,她对唐宗室和一些异己势力进行残酷的镇压。她还任用来俊臣、周兴、索元礼等历史上闻名的酷吏。她为了一己利益,常常把毫无罪过的人罗织成罪。酷吏来俊臣和他的爪牙还写了一本《罗织经》,讲述他罗织的“心得体会”。他们使用的酷刑名目繁多,被捕的人看了刑具,就愿承认罪名,以求免刑。武则天后期的名相狄仁杰、魏元忠都曾因谋反的罪名而下狱,险遭诛杀。名将百济人黑齿常之、高丽人泉献诚都与政局毫无干涉,也被周兴陷害而诛杀。这些人后来杀人越来越起劲,甚至要杀武氏亲族权贵,因而成为众矢之的,这才被武则天罢免。武则天便杀了他们以平息众怒维护自己的利益。

佛教历来宣扬忍,要求人们忍受今天的痛苦,以修炼来生的幸福。佛教的这种教义很符合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需要。武则天为了坐上龙座,当上皇帝,她先让一个名叫法明的和尚编造了一本《大云经》,说她是如来佛托生,要代管唐朝江山,接着,她又让一个酷吏傅游艺纠合几百个人“劝进”。于是宗室、外戚、百官、在京的各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和尚道士等六万多人大都前去,表示拥护改唐为周。另外,她还大造佛寺佛像,度人做和尚尼姑。寺院占去大量土地,为此耗费了大量的财帛,造成国库空虚。她建造了一座“明堂”,高近三十丈,又造“天堂”,存放大佛像,比明堂还高。为了表示虔诚,她还下令禁屠,禁止捕鱼捉虾。这条禁令实行了七八年之久,严重地影响了老百姓的生计。

在她统治期间,她还放纵武氏亲族集团,侄儿梁王武三思,把朝政搞得混浊不堪。她的女儿太平公主想学母亲的样子,勾心斗角,争权夺势。武氏亲族集团和一批新贵族权门在她的纵容下,胡作非为,最终导致了武氏统治的覆灭。

悲惨的晚年

武则天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一方面重用男宠、酷吏和娘家的人,使他们有的成了宰相,有的当了统兵大将,大都参与国家大事,掌握着一部分重要权力;另一方面,她倚重狄仁杰、李昭德、魏元忠、姚崇、宋璟、张柬之等宰相和大臣。这些人有才有识,又富有统治经验。对他们,武则天一方面给以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一方面又委以重任,让他们在治理国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因而,她以太后身份,杀太子、废皇帝、诛大臣,甚至改朝换代,当了皇帝,政局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动乱,使百姓大致过上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定的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她的知人善任。

到了武则天晚年,太子李显的地位已经确定,武则天本人又衰老多病,因而,政治大权便逐渐集中在朝中的那些大臣们手中。但是,她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还有他们的党羽,依然掌握着一部分权力。他们经常出入宫廷,不离武则天左右。同时,武则天过去的铁血政策,还使一些大臣心怀畏惧。因此,这些大臣们都希望能早日剔除张氏兄弟,夺掉他们所掌握的那些权力,让李显早日恢复帝位,以便恢复李唐王朝,使他们的权力得到保障。于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战斗在宫廷中拉开序幕。

长安四年,武则天一病不起,她在洛阳宫长生殿养病,宰相一连好几个月见不到她的面。可是张氏兄弟却日夜守在她的身边,许多朝中大事,都由他们来决断,诸大臣却不能近前。于是,张柬之、崔玄日韦、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偷偷在一起商议,打算把张氏兄弟处死,以迫使武则天立即传位给太子李显。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张柬之首先去做羽林军的工作,他先找到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二人经过一番秘密计议之后,指天为誓,定下了杀掉张氏兄弟的初步计划。

然后,张柬之又去找右羽林军大将军杨元琰,二人本来关系较好,又都有恢复李唐江山的心意,因此一拍即合。随后,张柬之用桓彦范、敬晖和李湛为左右羽林将军,让他们统帅禁卫军,为杀掉张氏兄弟做好了武装方面的准备。

张易之等见张柬之在羽林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心中异常怀疑,张柬之为了暂时遮人耳目,稳住张氏兄弟,于是又将张易之的党羽武信宜提拔为右羽林军将军。

不久,灵武道大总管姚崇因事来到洛阳,张柬之、桓彦范等听说姚崇来到洛阳,心中异常兴奋,急忙前去联络他,并同时偷偷把这一消息告知太子并征得了太子的同意。

公元7O5年,张柬之、崔玄日韦、桓彦范,薛思行等,率领羽林军五百多人来到玄武门,会同太子,破门而入,一直奔向武则天所住的迎仙宫。这时,张氏兄弟看见众人气势汹汹,直扑而来,知道大势不妙,心里恐慌不已,但自己又毫无准备,既无法抵抗,又无处躲藏,只好硬着头皮来迎接。张柬之等看见他们出来,不容分说,挥起大刀立即将他们兄弟二人砍死,然后率众进入武则天的寝宫长生殿。

这时武则天正卧在床上闭目养神,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吵嚷,又见一大群人蜂拥而入,来到自己面前,她大吃一惊,慌忙坐起来问道:“是谁在制造乱子?”张柬之等回答说:“张氏兄弟谋反,我们奉太子的命令,已经将他们二人处死。因害怕走漏消息,因而没有事先奏知陛下,请陛下原谅我们的罪过。”武则天见太子站在一旁,于是对他说:“这事是你指使的么?既然把那两个叛徒处死了,你可以回到东宫里去了。”桓彦范赶紧上前奏道:“太子怎么能老是住在东宫呢?以前先帝把爱子托付给陛下,现在,太子已长大成人,况且,天意人心都是思念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奉太子之命诛杀奸臣,希望陛下传位给太子,以上合天意,下顺民心。”武则天见已无力挽回局面,只好就此作罢。

随后,张柬之等又将张昌期、张昌仪、张同休等处死,与张氏兄弟一起示众,同时,还将张氏兄弟的党羽逮捕处办。一时,李宗室和朝中大臣们都扬眉吐气,兴奋不已。

政变后的几天,武则天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他就是唐中宗。中宗复位后,首先下诏给那些受陷害的官吏平反昭雪。皇族也都恢复了原来的身份,依旧给以高官厚禄。武则天也被迫迁到上阳宫居住,由李湛负责宿卫。每隔几天,皇帝便亲自前去请安一次。不久,中宗又恢复了唐的国号。

武则天平时很注意保养和装饰自己,八十岁左右的她还看不出衰老。但是,到上阳宫后,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又失去了权势,成天闷闷不乐,再也无心修饰自己了。一次,中宗前去问安,见她容颜憔悴,面色苍白,大吃一惊。武则天见他进来,流着泪说:“我把你从房陵召回来,立为太子,就是让你继承帝位的,想不到张柬之等人领功生事,把我弄成这个样子。”说罢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公元7O5年11月,武则天终于在孤独寂寞中离开人世,享年八十二岁。

武则天在她参政与当政的五十多年中,贞观以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仍在持续,为后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在处理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势中,她表现出了非凡的个人才干。她还能知人善任,广纳贤才,并能从谏如流。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为后世妇女保护自己的权益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但同时,她也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后期统治腐败。但总的来说,她还是功大于过的,是一个开明的女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