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志在四方的万向
鲁冠球和他一手造就的万向集团有着共同的鲜明特征:从乡间田野起步,最终走向世界。鲁冠球不但毫不讳言自己的农民出身,而且因身为中国农民的一员却得到国际市场的承认而倍加自豪。鲁冠球素以敢于善于在国际市场上与强手竞争、合作而闻名。每当这种时刻,鲁冠球心中总是强烈地生出一种豪情:我代表的不只是万向集团,我代表了我们的国家,也代表着正在奋起的中国农民。
读初中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秋天的田野》。鲁冠球下学回家时,便特意注意观察田野,结果,据他后来回忆,他看到了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幅景象:与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格格不入的,是在田野上辛苦劳作的他的父兄们,和他们那因种田所获难以支撑温饱而堆满愁云的面孔。
“我的心中十分悲凉,莫非这就是我们中国农民的命运?莫非这就是我自己日后的生活?我不愿成为这样的农民,我也不愿让我的父老乡亲们长年累月过着这样的生活。”鲁冠球说,“我是怎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的,已经忘了。但我隐约觉得,日后我应该写的是另一篇‘作文’,让农民成为‘巨人’,精神上物质上都富足的巨人——这就是主题。”只不过,这篇“作文”,鲁冠球不是写在纸上,而是要写在一望无际的国际市场上。
多年后,鲁冠球的新“作文”写成了什么样子?1997年,鲁冠球应邀赴美国杜兰大学讲学,他讲了这样一段话:“二十年前,我们的活动范围就是从田头到家里,相距不过几公里,而现在,从美洲到欧洲,都有我们的公司。我们的生活范围已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成倍地扩大了。”
2001年8月28日,万向集团成功收购美国上市企业UAI公司,开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之先河。此事件在2002年初入选“2001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鲁冠球也因此位列“2001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十大人物”。
不久前,美国伊利诺伊州将8月12日定为“万向日”,以表彰万向对该州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
(一)产品选择:避开“热门”挑“冷门”
1969年,鲁冠球的“作文”从七个农民、4000元钱的“铁匠铺”起笔,“写”到第十个年头时,遭遇了决定命运的紧要关头。
这时候,这家乡镇农机修配小厂在鲁冠球的经营下已有四五百个工人,生产着五花八门的产品。但随着乡镇企业发展热潮的涌动以及“十年动乱”后国有大工业的复苏,对他们这样的游击式小厂构成了不小的竞争威胁。形势逼迫着鲁冠球必须从杂乱的产品中挑出一个拳头产品,走专业化生产之路。
“有人劝我搞自行车。这是我最熟悉不过的产品,当时自行车也确实是市场畅销货。不过我也发现,自行车制造业已经在全国一哄而起。人家早已上马,我‘赤脚赶’,也不过是个‘马后炮’。”鲁冠球回忆说。那些日子他经常看报,有一条关于国家要发展汽车货运、缓解交通紧张、挖掘公路潜力的消息触动了他的神经。“我心动了,何不生产万向节?”
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的连接器,因其可以在旋转中任意转换角度而得名。它像个十字架,四个头的横断面平光如镜,只要有头发丝的六分之一那样细微的磨损就得换新的。鲁冠球考虑,只要有汽车,就少不了这玩艺儿,何况这也是他们厂众多产品中的一种。
但等到他着手调查万向节市场时,发现全国已有56家生产万向节的企业,市场呈饱和状态。不过,从北京得到的一个信息给了鲁冠球希望。“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同志对我说,现在缺的是为进口汽车配套的万向节。由于它型号多、批量小、质量高、工艺精、利润少,许多万向节厂都不愿生产,国家只得花一大笔外汇去进口。他们真诚地对我说:‘如果能填补这个空白,就是为国家作了一大贡献。’我一听,当即表态说:我来搞,给我六个月时间。”
对万向节这个主打产品的选择非常关键,这不但直接影响到万向集团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万向集团命运的转折点。“当时,一个新的经营方针在我脑海里形成。第一步,为国家填补空白。第二步,提高质量,同外国货开展竞争。第三步,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为国家创汇。”
鲁冠球力排众议,坚持把个人的雄心壮志变成企业实践:“我们搞乡镇企业就得避开‘热门’挑‘冷门’。不论哪个国家的哪种型号的汽车,只要在我们国家公路上跑的,我就要把它的万向节生产出来!”
于是,从万向集团选择万向节作为王牌产品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命运要和国际市场连在一起。
(二)走向国际:当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
如今的万向集团,在欧美等国家收购了多家当地企业,其国际合作伙伴也很多,但在众多的与万向打交道的国外企业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戏剧性的是美国舍勒公司。
舍勒是国际上著名的万向节生产和销售企业。而万向通过贴牌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第一个大单,正是舍勒下的。
1984年3月的一天,北京中汽公司给鲁冠球打来电话,说一位叫多伊尔的美国客商要到万向考察。这位多伊尔先生,正是美国舍勒公司亚洲销售公司的总裁,而舍勒公司是一家在全球44个国家建有万向节销售网络的大公司,当时在美国排在行业前三位。他们是在广交会上看到了万向生产的万向节,产生了兴趣。
经过严格考察和耐心谈判,多伊尔留下3万套万向节的定单。当年8月,这批虽贴着舍勒的品牌但是由中国的乡镇企业万向所生产的3万套万向节,风风光光地出发了。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次销往美国。
当时,谁也没料到,万向和舍勒、鲁冠球和多伊尔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年后,通过谈判,万向再次与舍勒签订了在以后五年里每年向美方出口20万套万向节的定单。但是双方的“蜜月”在1987年走到了尽头。那年,舍勒的老板专程赶到万向,向鲁冠球提出了一个“垄断性”的要求:凡是万向的产品,都必须经过他们公司才能出口。表面上好像是舍勒要独家代理万向的产品,但其真正的目的是要控制万向的市场,限制万向的发展规模。
鲁冠球断然拒绝了舍勒的要求。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万向的日子非常难过。因为舍勒公司掌握着万向的外销渠道,万向的车间里、库房里也都是打着舍勒的标志即专门为舍勒生产的产品,大量的资金积压。
怎么办?万向别无选择,只好自己到国际上去开拓市场。整整一年,万向终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这时候,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多伊尔竟然又回来找鲁冠球了。原来,舍勒在其他国家走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与万向同样价廉物美的产品。美国公司不赌气,而是一切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于是,又与万向重新签订合同,还送来一只雄鹰雕塑,向万向表示敬意。
不可避免的是,作为同行企业,万向与舍勒在国际市场上还是要竞争。这些年,万向蒸蒸日上,对舍勒形成很大冲击,结果,舍勒每况愈下。更有趣的是,在2000年4月,这家成立于1923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跨国企业,竟然被当年为其“贴牌制造”产品的中国乡镇企业万向收购了。
就是通过与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地竞争与合作,万向逐渐学到了国际化经营的真经。几十年来,他们一步步从产品走出去到人员走出去再到企业走出去,从汽车零部件出口发展到综合业务出口,从单一产品销售发展到全球资源配置,至今,通过实施“股权换市场”、“设备换市场”、“让利换市场”等资本经营与发展实业相结合的运作技巧,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7个发达国家,兼并、收购或直接投资建立24家公司。通过在各国各地区市场的本土化和规范化经营,万向集团真正实现了“在洋人的土地上,利用洋人的资源,当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
二、红蜻蜓的文化之旅
1995年3月钱金波创业之初,温州鞋业的老大哥已高手如林了。在品牌创立的初期,他就悟到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企业发展到什么时候,品牌提升到什么时候,它都需要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所以,他们在取商标名称的时候,就注重了品牌的内涵。
红蜻蜓,来自大自然的精灵,那么的可爱可亲,能够引发人们对童年梦幻的回忆,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红”字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吉庆和热烈,因此,这个品牌既有文学色彩,又包含人间亲情,更具民族情感,其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在温州,从文化的内涵来选择企业的名字,红蜻蜓还属于领跑者。他们的红一点,带来了红一片。
专家说,红蜻蜓集团以红蜻蜓作为品牌,清新自然,唤起人的童心,富有活力、诗意,带有东方民族的特色。这反映了温州企业界对品牌文化理解走向成熟。
有人也许会好笑,鞋子也谈什么文化?
是的,在温饱之前,是不要谈文化的。
但在温饱之后,不谈文化,谈什么?因为,处处皆文化,鞋子也不例外。
说极端一点,凡是“有文化的鞋”,哪怕价格要高一些,也会有人爱不释手地买下。因为,鞋子在显现个人品位方面的表现力,要大大高于服饰的表现力,但是,因为这种表现力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所以常常并不被人们重视。实际上,鞋子携带着一个人的品位密码,又时时刻刻在悄悄昭示着这个密码。
所以,鞋子很受一部分人的关注。有不少人在不经意中,被良鞋默默地抬高了品位;另有一些人,则在无声无息中,被恶鞋悄悄地出卖了,有时竟被卖得“体无完肤”。鞋文化是不可小视的。
1995年,钱金波带着对文化和自然的追求,创办了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他以“从距离中寻求接近”作为企业理念,以“文化、自然、亲和”作为红蜻蜓的发展个性,在温州开始了“文化商旅”。
为了发展鞋文化,红蜻蜓集团投资了1200万元,请民俗专家来办鞋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中华鞋文化》杂志,在企业的文化大厅内办“中国鞋民俗展”,并推出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国鞋履文化辞典》。
红蜻蜓的董事长钱金波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底蕴,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和员工队伍,文化迟早会转化为生产力的。
文化对钱金波的影响,表现在红蜻蜓成立的六年中,公司完成了两次转变。第一个三年,钱金波请了一位原温州市政府的局长做财务总监,把所有的资产都交给了他,下放了财务一支笔。第二个三年,钱金波放弃了总裁的职位,这是他考虑了三年的结果,他认为请总裁,是请一位职业经理人,但更是找一个共同创业的人。
钱金波说,因为总裁的位子对企业持续发展有科学决策的重任,仅仅高薪还是不够,我干脆一步到位,这就是共同创业。怎么共同创业?就是进入我们的董事会,成为股东。
红蜻蜓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鞋文化博物馆。钱金波的体会是,总感觉到文化的投资是一次投资三次回报。什么是三次回报呢?因为文化能够影响产品、能够影响企业,文化内涵更能影响企业家。
红蜻蜓的“文化”之说,绝不是逗乐的噱头,也绝不是哗众取宠的摆设,文化已经渗入“红蜻蜓”的血液中、已经浸入“红蜻蜓”的精神中。
细心的顾客也许可以发现,在所有的鞋类广告中,红蜻蜓的广告特别耐看。广告中选择的女孩,不是最艳丽的,但都青春、健康、自然、靓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背景音乐是那么悠扬,令人心旷神怡,毫无扰心之嫌。
你还可以发现,红蜻蜓的鞋,在用料上、在鞋的款式设计上,甚至在鞋底的花纹设计上,都很有点特别。这是一种文化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