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容乃大——从乡村鞋匠到中国富豪
南存辉的故事是许多温州企业家的缩影,他们出身贫寒,但勤奋刻苦,恪守诚信,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南存辉的童年和少年历尽艰辛和磨难。一间碎石垒墙、竹帘当门的茅屋,半饥半饱的日子,那种遭人歧视的感受刻骨铭心。他看不惯别人的白眼,为此他常常跟别人打架,而且每次都打赢了。在吃了上餐没下餐的日子里,他暗暗下决心要能吃苦中苦,将来多赚一些钱成为一名富翁。从六七岁开始他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田螺去街上卖。第一次做生意时他就早早地回到了家,因为他卖的东西比别人的都便宜,为此南存辉还挨了父亲一顿骂。
父亲是温州乐清柳市镇人人皆知的老鞋匠,南存辉13岁初中刚毕业,父亲在一次劳动中脚被水泵砸伤,卧床不起,拉扯弟妹、养家糊口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消瘦的母亲和作为长子的南存辉身上。从此,校园里少了一个学子,人们的视野里却多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小鞋匠。许多人都投来惊讶的目光:子承父业,年纪是不是还太小了点?很快,人们便发现,这位眉清目秀、心灵手巧的少年鞋匠手艺还不错。他每天挑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在南存辉的补鞋生涯中,有一件事令他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卷起沙尘朝人们扑面而来。南存辉像往常一样在一张矮板凳上,替客人补鞋。在寒风的侵袭下,他那双拿着针锥和细线的手显得有些僵硬。此时,他多想让双手暖和一下啊,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不愿让客人多等一分钟,这样的天气,多等一分钟实在是一种受罪。当时由于天气实在太冷,鞋底又滑,突然,锋利的锥子深深地扎进了手指,他想要拔出锥子,可拔不出来,因为锥子里有个钩。这时,鞋摊附近店里有人赶紧去告诉南父,南父知道要转着拉才能拉出来,他狠心帮儿子一下拉了出来。锥子拔出来之后,存辉用一张破纸包住正在淌血的手指。疼痛使原来有些僵硬的手更不听使唤了,但他仍咬着牙十分艰难地补完了鞋,这次他没有把鞋补得很漂亮,尽管客人对他报以了善意的微笑,可他却没有为此而原谅自己。
南存辉回忆起这段“非常经历”时,脸上是还流露出了一些得意,“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
在修鞋时,南存辉就发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会。当时乐清柳市有很多供销员在全国各地跑供销,他们带回了很多信息,由于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工厂卖出的都是整机,并且大多是成批量卖的,机器的一个零件坏了往往很难买到。具有商业头脑的柳市手工业者抓住市场需求,把坏机器拆掉卖零件,不少先行者开始制造机器零件,慢慢地柳市出现了装配作坊。16岁的南存辉再也沉不住气,他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四处借钱,最后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四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月,赚来的第一笔钱只有40元。三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子。他安慰伙伴们:“放心吧,我有秘密武器,跟着我,大家会有钱挣的。”
其实南存辉的秘密武器很简单,就是他从修鞋得来的体会:质量至上。上世纪80年代初的温州,低压电器假冒伪劣成风,南存辉时刻不忘父亲经常讲给他听的一句话:即使蜈蚣有千只脚每次也只能走好一步路,做事要踏踏实实。南存辉没有跟风顺势捞钱,他不惜血本,几乎倾尽所有请来了上海人民电器厂的工程师。当这些工程师来到“求精”开关厂时,他们都大吃一惊,在他们眼里,它比作坊还不如,什么东西都没有,好多工程师来了以后都回去了,因为这里没有工作模具。但终于有几个工程师被南存辉的真诚的信念所感化而留了下来。1989年,南存辉领取了由国家机电部颁发的低压电器生产许可证,在柳市他们是第一家。在要发证的时候,省里发证组要下来,机电部的要下来,都要验收,当时南存辉心里的紧张是没法形容的,毕竟柳市镇的电器产品已是恶名远扬啊?选“求精”能否鹤立鸡群,南存辉心里实在没有底。他一个人忙,没有时间睡觉,实在吃不消了,就在沙发里睡20分钟。那些工程师们被他感动了,在大伙的齐心协力下,南存辉终于带领“求精”闯过了难关。
有一次,在出品检查时,200只产品中有一只不合格,南存辉非常恼火,要求产品全部返工。当时情况非常急,船期都定了,马上要发运,如果返工,不但船期要延误,而且客户要提出延期赔偿,全部返工以后,包装等损失又很大。按公司的检验规范规定,200只产品有1只不合格的,可以允许出厂,可南存辉硬说不行,他极力强调这批货要返工,最后在他的坚持下,这批产品被全部返工。正泰为此损失了80万,可南存辉却说:“正泰的牌子远不止80万元。”很快,正泰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许多热继电器厂家都慕名前来向他讨教,温州涌现了一大批以质量求发展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如今,乐清柳市镇已经成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南存辉功不可没。
1991年南存辉又引进外资,创办了中美合资正泰电器有限公司。他为使企业内部管理实行现代化,投资近百万开通了生产、销售、财务和人事等方面19个终端计算机管理网络,还在全国建立40多个销售公司和特约经销点。产品质量始终是南存辉所有工作的中心,也是正泰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1993年,正泰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乡镇集团。1994年,正泰又一次令同行吃惊,组建温州正泰集团,并投资400万元购置了当代最先进的设备,建立了全国规模第三的产品监测检验站,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1996年,南存辉毅然走出了家庭经营,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开始股份制改造进程,进行资产重组,1998年3月正泰?穴控股?雪集团实行母子公司制。
南存辉在低压电器领域心无杂念,一门心思铆足劲向前冲。他说,其实在经济领域诱惑是很多的,有非常非常多的行业让你选择,尤其是在你比较成功的时候。一般的人都会有决策的随意性。这就好比烧开水,你把这壶水烧到99度只差1度就开了,突然你心血来潮觉得那壶水更好,把这边搁下不烧了而跑到那边重新开炉,结果那壶水是从零度开始,要烧开“路漫漫其修远兮”。南存辉认定自己这辈子烧开这一壶就足够了。
他的下属形容他是戴着望远镜看世界的人。而他自己则常用四个字来勉励自己——“有容乃大”。创业16年,现在他率领的正泰集团已拥有员工6000余名,总资产8亿元。下设6大专业公司、48家成员企业、800多家协作层企业,形成了集科研、工业、贸易与信息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1999年集团销售额达26亿元,是中国低压电器行业最大的产销企业,名列全国“百强”民营企业第八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世纪之初,他已把目标锁定在西门子、飞利浦等世界级企业上,他要打造中国低压电器的国际品牌。
二、因势而为——柳市的崛起之路
(一)打假打出的电器之都
柳市非市。
在中国的版图上,这个背山面海的东南古镇难以寻觅。
但在人们的心中,柳市早已声名远播,甚至带着一份传奇。据称,寄往柳市镇的信件,即使忘了邮编,漏写了“温州乐清市”,照样丢不了。
柳市的出名,其实就靠一件东西:低压电器。
从80年代起,柳市人就与电器结缘。不到5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集聚了上千家电器制造企业;不到10万人口的小镇,工业年产值到1990年就上了亿。低压电器的品种和产值,“冠军”居然都出自小镇柳市。
一份报纸曾如此描述柳市当时的“繁荣”:人潮车流,南腔北调,数不清的电器商店和地摊一家挨一家,各式电闸电表、开关应有尽有,大街小巷涌动着“商流”,慕名前来的客商扔进票子,带走电器,柳市扮演了“电器大都会”的角色。
然而,柳市起初出的竟是“假冒伪劣”之名!市场混沌初开之际,“泥腿子”初闯市场之时,经济主体的趋利行为由于没有法制的规范和道德的约束,出现只顾“私利”而不顾“公利”的情况。低压电器的触头必须用白银制作,柳市搞不到白银指标,便以白铜相代,产品质量、寿命和安全性能相差甚远。明明是柳市产品,却标北京、上海。国家规定低压电器必须凭证生产,而柳市上千家企业中,有证企业不到1%,有证产品不到0.1%。经检测,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全部不合格。这一切都是为了追逐那30%~50%的暴利。
一件假冒伪劣电器产品,就是一个事故隐患。河南某钢厂建成剪彩时一包钢水吊在空中正要倾倒突然卡壳,黑龙江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多人死亡,新疆一名电工因劣质空气开关起火被严重烧伤致残,解放军某重要国防建设因电器是废品而受影响,……这桩桩件件,全是柳市伪劣低压电器惹的祸。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的权威调查表明:全国共检查了7000个经销单位,查出的伪劣低压电器产品超过170万件,价值3000多万元,其中大多数来源于浙江温州,特别是乐清的柳市镇。
“柳市黑潮”搅得人心不安,惊动了国家最高领导机关。******办公厅出乎意料地为柳市这个小镇“单独发文”——《关于温州乐清县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产品的调查情况及处理建议的通知》,即柳市人人皆知的国办[1990]29号文件。史无前例的举措预示着“山雨欲来”,打假治劣,已经刻不容缓。
国家六部局、省市县三级政府闻风而动,有令即行,近200人组成的工作组、督察队纷纷进驻柳市,进行长达五个月的治理整顿。迅即之间,柳市的店铺被取缔,产品被销毁,沿路沿海处处设防,假冒伪劣插翅难飞。公开的报道披露说,全镇1267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全部关闭,1544家家庭生产工业户全部歇业,359个旧货电器经营执照全被吊销。公安部门立案17起、涉及18人,检察院立案26起、涉及34人。工商部门立案144起。
当时的浙江省工作组组长翁礼华,将那段难忘的岁月,形容为“风雷激荡的日子”。而激荡之后,更多的人却在担心:柳市会不会一蹶不振,从此萧条?
有些数字枯燥但不乏味:1990年,乐清国内生产总值10.2亿,1999年则是131亿;其中被成为支柱产业的低压电器,1990年产值还只有1亿多,到了2000年,产值竟超过了130多亿。柳市镇的财政收入也由1990年的几百万元,上升到2000年的3.45亿元。柳市靠十年打假治劣获得了远远高于制假售假所获取的利益。
不仅如此,目前以柳市镇为主的全市低压电器企业已领到生产许可证近4200个,其中通过美国UL、欧共体CE等认证200多个,22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数量之多,在全国同行业中独一无二,以正泰、德力西、天正为代表的“大兵团”开始显山露水,家庭小作坊“乱世纷起”的时代一去不返,42家企业集团林立于同一个小镇,密度之大在全国屈指可数。
如今,一个戏剧性的变化是,当年假冒别人的柳市企业,如今却在被别人假冒。生产企业主动与政府执法部门联合打假,在柳市已不算新闻。最新的统计显示,柳市目前拥有工业企业1400多家,低压电器产量已占全国的半壁江山,把曾经名噪全国的京津、上海、佛山、遵义等六大基地愣是比了下去,成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2002年开始的全国电网改造所选用的低压电器,有50%来自这个滨海小镇。同时,柳市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低压电器出口基地,一年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居全国之首。江****总书记曾经两度视察柳市,2000年5月再访温州看到了柳市的十年巨变,他连声赞叹。
柳市,一个名副其实的电器之都。
柳市,一个打假打出的电器之都。
(二)假如当年不打假
柳市的产品一度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因为“假名远扬”,柳市产品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全国好几个省公开禁止购买、销售柳市的低压电器。北京机电公司规定,凡是乐清来的产品,先要送北京电器检查站再做一次试验,合格了才能买。公道在市场,市场见人心,谁欺骗了市场,谁终将受到市场最严厉的惩罚。柳市出现了三多一少:业务外挂的多、能人外流的多,退货、退合同的多,业务量减少。柳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困境。
谈起当年的窘境,柳市的供销员体会最深。乐清市供销员协会副会长黄忠平深有感触地说:“我到了客户那里,不敢说自己是温州乐清来的,只好假冒上海人。人家说你的口音不对,我就谎称是插队到上海的。那时自己把自己的人格都‘卖’了!”周海雷有着类似的经历:“我那时包里有七八个单位的假证件,一会儿打上海的牌子,一会儿打杭州的牌子。说是温州柳市来的,人家连门都不让进!”
柳市制假售假的往事不堪回首,但是柳市人不能也不想忘记刻骨铭心的教训。“假如当年不打假,我们供销员还不知要吃多少苦头呢。哪能像现在这样,到全国各地大大方方地开店,赚了钱也踏实。我们是打假的大大的受益者,我们很感谢政府的打假行动。”黄良元由衷地说。据说,现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几乎都有乐清人开的低压电器商店,据说,有些销售人员还被当地聘为“荣誉市民”,彻底改写了“柳市人不准入内”的羞辱历史。
而在正泰、德力西、天正、新华等一批“在打假中长大的企业”看来,彻底的打假就是给他们“送大礼”,是一次“极为难得的磨炼”。
柳市低压电器的“常青树”新华集团总裁郑元孟说,假得了一时假不了长久,那些靠假冒伪劣起家的企业红火一阵子后,早已被市场无情淘汰出局,现在成长为名牌的许多企业基本上都是打假的得益者。
打假中崛起的正泰集团,起家于1984年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10年前年销售额只有几百万,2001年总销售额达42亿元,稳坐全国低压电器行业的头把交椅。“幸亏当年政府打假很坚决彻底,假的打下去,真的扶上来。要不,我们这样的企业能不能存在到今天还是个未知数,更不敢想像正泰能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因为当时乐清和柳市的坏名声,使一批想做好的企业也成了受害者。”南存辉心有余悸地说。这绝非危言耸听,当年乐清矿灯厂投资数十万元改善设备条件,产品质量已达到标准要求,但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反而被产品不合格的企业挤垮停产,着实使得认认真真办企业的人不寒而栗。
柳市企业的另一面旗帜天正集团创立于打假高潮的1990年,别人说“生不逢时”,总裁高天乐却说“正逢其时”:“假如当年不打假,很多企业还不知道要在‘黑暗中摸索’多长时间。通过严厉打假,许多企业认识到不重视质量死路一条,对怎么办企业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天正从5万元起家的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今天拥有生产型企业6家、成员企业40多家、全国各地销售公司600多家的企业集团。
谈起打假给企业带来的变化,万家集团总裁陈成曼说:“打假使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生产许可证,什么叫‘有证则活无证则死’。”申领生产许可证,对柳市企业管理、技术上档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任柳市工商分局局长的徐顺铸告诉记者,政府当时有言在先:无证企业全部取缔。但也有疏导、扶持的措施,只要产品达标,就可申领许可证。
“允许申领许可证,无异于给个私企业打开了一条门缝。”徐顺铸说,“门缝一开,柳市人就挤了进去。”
最先挤进“门缝”的就是陈成曼。为了拿到许可证,他从上海请来专家,光空气自动开关一个产品,就有134个零件要描图。可验收之前,偏偏发生了车祸。他顾不上留下残疾的危险,硬是坐着担架赶回了公司。“在当时,许可证真的比命都重要。”陈成曼如是说。
1988年,柳市的求精?穴后一分为二,即正泰、德力西?雪、万家、新华、佳利首批拿到了许可证。
这也是中国乡镇企业产品首次拿到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这一边,政府为领证企业敲锣打鼓送红花,企业“又红又发财”;那一边,制假售假者被围追堵截罚款坐牢,恰似“秋风扫落叶”。
正反典型的强烈示范效应,引导一大批企业群起效仿,更新设备、改进技术、引进人才,申报领取生产许可证,以此作为“起死回生”的治本良药。这是一段追求柳市企业向往正规生产、跳出假冒伪劣漩涡的佳话。
(三)打假打出了什么
柳市打假打出了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但是,柳市打假扶优扶强的意义绝不止于此。那么,打假究竟还打出了什么呢?
柳市人一直认为,打出了市场秩序,打出了市场信誉,打出了道德经济。
先说“打出市场秩序”。亚当·斯密在名著《道德的情操论》中认为,如果追求金钱名利超出对智慧和道德的追求,整个社会便会产生道德和情操的堕落,结果便是公正性原则被践踏,市场经济趋于混乱。市场秩序发生混乱,必然大大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质量,经济发展成果可能毁于一旦。柳市假冒伪劣盛行之时,道德失范,市场失序,不仅外来投资者望而却步,就是本地正当企业也想方设法撤资离开这是非之地,这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一种“慢性自杀”。通过打假,柳市对市场秩序特别看重。
再说“打出市场信誉”。历经十年风雨路,柳市人终于明白,信誉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道德理念,又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只有精心培植和呵护信誉,才能以良好的形象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实,温州人对信誉的敏感到了“条件反射”的地步,《焦点访谈》播了外地有人卖“黑心棉”,温州政府立即组织自查,惟恐玷污了名声,一无所获才放下心来。正泰集团发现一批出口产品外壳有点色差,立即全部开箱检验,耽误了交货时间,董事长南存辉决定改水运为空运,为此要多付出80万元的代价。值也不值?“值?选”南存辉说,“损失80万保住企业信誉,值得。”如今,“不查明质量原因不放过,不落实整改措施不放过,不追究责任人责任不放过”。这已成为乐清为官的、办厂的、经商的必备的职业信条。
品牌形象则是企业和产品信誉的结晶。外面的人对柳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很不理解,低压电器产品绝大部分不是大众生活消费品,为什么品牌宣传如此不遗余力?但熟悉柳市的人心里清楚,这种张扬的个性,是对深受假冒伪劣之累、没有品牌之苦的“矫枉过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9年,正泰、德力西荣获全国低压电器行业目前仅有的两块“中国驰名商标”,开创了国内在同一镇、同一生产领域两个驰名商标比肩而立的先河。天正等5个商标获浙江省、温州市著?穴知?雪名商标。柳市人说,新世纪的目标是还要再造几面“大锣大鼓”。
再说说“打出道德经济”。由于市场的趋利性,容易引发拜金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当年的柳市正是如此。据统计,有一年外地到乐清调查涉及柳市的经济犯罪案就有726件,其中大部分是受贿案。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禁止欺诈行为和生产、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因此正直的柳市人大声疾呼“需要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他们形象地将法律比作是治理市场的“硬件”,把道德比作是规范市场的“软件”。
柳市以“铁石心肠、铁石手腕”打假,对制假售假者“打得疼、打得死”,从制度和机制上有效地使造假者“没脸没钱没地位”,促使人们谨守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道德原则。经过打假的大浪淘沙,柳市企业似乎对“德”情有独钟,纷纷取名与“德”相连,好像以此消弥不堪回首的过去加给世人的伤痕: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万家、精益……按企业自己的解释,都可以拎出与“德”相近的意义来。如正泰的“正道泰兴”,德力西的“德报人类,力创未来”,天正的“天道驯正,德行天下”等等都体现着积极向上、真诚回报、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据统计,近十年来,柳市企业中用于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的赞助性费用就有5000多万元。这就是柳市,一个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传奇。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温台现象的启迪
近几年,浙江温州、台州奇迹般的经济发展速度及其民营经济显示出的旺盛活力,使人们对温台两地经济现象产生了广泛关注和浓厚的兴趣。温台经济立足当地实际,走“特色产业+专业市场+产权多元+城镇建设+政府引导”的发展之路,有可能成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再创辉煌的最佳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温台两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凭借艰苦创业、敢创敢冒的“温台精神”,通过建立各类特色工业园区,依托各类专业市场,发挥企业产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先发、地处沿海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专业市场+产权多元+城镇建设+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特色产业:温台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产品)以“轻、小、加”为主,通过利用当地已经形成的、有区域特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产品),建立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把千家万户的乡镇和个私企业适度集中,对提高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据初步统计,温州11个县(市、区)143个建制镇中,特色产业(产品)产值超过10亿元的就达30多个,经济总量占全市的60%以上。台州市为提升现有医药化工、机械电子、汽摩配件、鞋帽加工等产业(产品)竞争水平,已新建大小工业园区20多个,其中以浙江星星集团为龙头的冰柜洁具、浙江节日灯总厂和珠光集团为龙头的节日灯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园区,其产品不但称雄于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专业市场:把市场作为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形成和联动发展的一大动力。温州原有十大专业市场,发展到现在已有500多个各类商品市场。目前,台州市共有各类市场843个,2000年成交额约500亿元,上亿元市场50多个,其中台州市路桥区各类市场的年成交额达200亿元。温台的特色产业多数本来并非是当地的传统工业,而是建立在大量推销员对市场把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温州是10万供销大军走南闯北推销产品,现在是160万人在国内外经商办企业,在全国各地建立了40多万个销售网点,原来的“前店后厂”已发展为“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台州改革开放之初有30万人出外打工,现在大都成了经营者、投资者。就连过去最贫困的文成县也有13万人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同样,全国各地在温、台两地民营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普通务工人员也很多。专业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说,带动了农村工业的发展,解决了个私经济在初期发展中的产品出路和原辅材料的来源。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纽带,特色产业不断集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共同壮大。
此外,专业市场的发展还带动了要素市场的发展。温台民营经济起步阶段,其资本和发展资金均是民间互助借贷。直至现在,温州全部企业的平均负债率只有54%,其中民营企业的平均负债率只有30%~40%。1988年台州成立了第一个私人信用社,即银座城市信用社,由私营企业和个人股东共同发起建立,资金10万元,6名职工,以当地私人企业为主要客户,发展到今天已拥有18亿总资产,贷款余额10亿元,贷款逾期率只有1%,职工450人,既促进了当地私营经济的发展,也使自己在存贷规模、经济效益、资产质量等方面处于全国城市信用社领先水平。城镇建设:把分散的乡镇工业和个私企业相对集聚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一大途径。80年代初,在工业化发展的问题上,温台地区着眼于发展乡镇工业和个体经营企业,走出了一条有温台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拉近了农村和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距离,带动了一大批小城镇的崛起。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苍南龙港镇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证。龙港原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通过兴办工业小区,吸引一大批分散在农村的工业进入小区落户,并以工业小区为载体,带动了城镇的发展。短短几十年,民间投入20多亿元,建起了一座拥有15万人口的新城,年工业产值达40多亿元。
目前,温州又在规划,通过水、电、路、讯、城等社会事业的综合开发,进一步发挥城市的网络效应,加强三区二市二县(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永嘉县、洞头县)的城市联动发展,进一步发挥浙南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城镇群的功能互补优势,使城市经济真正具有龙头功能。台州撤地建市后,一个大城市的格局已初露端倪。黄岩、椒江、路桥三个区的经济实力雄厚,既有产业支撑,又有快速交通相连,其发展势头日益看好。就连玉环这样的海岛县,由于这些年特色经济发展迅猛,城市也得到迅速发展,现玉环已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23个中等城市之一。
产权多元:把发展个私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微观的一个主体。个私经济的迅速崛起已成为温台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个私企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市场竞争的主体,其富有竞争性的运行机制能够最广泛地利用省内外各种资源禀赋和市场机制,奠定了温台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微观主体。目前温州的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经济形式构成了温州民营经济的主体。这些企业数量占了全市企业总量的90%以上,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5%,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以上。台州的股份合作制和个私企业分别占了工业经济总量的26.3%和57.8%,民营经济已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92.7%。这些经济形式主体是老百姓,真正做到了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这种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政府引导:温台两市政府针对当地人多地少、贫穷落后、国家投资少的实际情况,政府工作从“无为而治”逐步到“引导服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育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创造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第二阶段是******南巡谈话发表以后,这个阶段一方面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产品。温州市按照省政府“管理、打击、扶持、引导”的定位,以“质量立市”,配合国家治理整顿,打击非法生产经营,使温州民营经济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第三阶段是,把政府职能定位转向了“加强服务”。
温台两地的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十分深刻的:
——解放思想和创新意识有了新突破。一是敢于突破旧观念、旧思想,大胆创新,放手发展市场经济。敢于实践,坚持实事求是,逐渐形成温台经济特色。二是敢于支持新生事物,对于改革实践中人民群众的创造,给予热情的支持,积极的引导,使之健康发展。三是敢于吃苦耐劳,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创业的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了新突破。温台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温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把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个私经济参与、配合和推动国有与集体企业改革。如德力西集团,采用灵活的联合形式组建了拥有国有、集体、个私约100多家成员企业的德力西集团,该集团在推进国有、集体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拓展了空间。目前温台地区约有40%民营的企业,通过混合经济形式,既发挥了国有经济主导和支配作用,又促进了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现了共同发展。
——贸工城一体化发展有了新突破。首先,努力发挥市场优势,引导专业市场上规模、上档次,搞活流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积极发展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市场已向多门类、外向型、股份制发展,市场组织者和经营者向多元化发展,市场规模和设施向大型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其次,依靠本地资源,围绕市场需求,培育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加工工业群和第三产业群,创造了“一镇一品”、“一城多品”的特色经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化产销工业园区。再次,随着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和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经济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样既提高了温台经济对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又提高了产业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且大大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有了新突破。一是乡镇、个体企业从过去分散布局,逐步向工业园区适当集中布局转变。二是加快对传统产业改造,逐步向优势产业转变。温台当前主要是通过工业园区的建立,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或“嫁接”。三是从过去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向“专精优特”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