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话里话外话浙商
6117500000028

第28章 浙江模式的背后

改革开放后,浙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全国第十二位,跃升至目前的第四位;人均国生产总值,相对地位也从第十二位升至第四位,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造就这一奇迹的原因有很多,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专业市场为基础的市场机制较早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和区域性的特色小产业群,是三个主要的原因。在肯定上述分析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广的层面去探讨浙江模式的形成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全国第十二位,跃升至目前的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地位也从第十二位升至第四位,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

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经济的超常速发展已使得该区域成了最集中体现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表证。

造就这一奇迹的原因有很多,常被人们提起的主要有三个: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专业市场为基础的市场机制较早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和区域性的特色小产业群。在肯定上述分析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广的层面去探讨浙江模式的形成原因。

本书在这里想探讨的便是这样一个问题:浙江经济快速增长中的金融推动力。我们发现,浙江模式中的“三大法宝”,如果没有浙江特色的金融模式的支持是无法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的。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阶段,对经济增长形成最大约束的是资本的匮乏,尤其是那些并不被政府看重的产业与经济主体,资本获得的数量与容易程度就成了决定其发展快慢的最重要的变量;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程度较深,可改进与可挖掘的潜力巨大,金融力量一旦有效释放,对经济增长的推进作用将会非常巨大。在浙江快速成长的经济现实背后一定有金融部门的特殊贡献,对此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浙江模式,也将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金融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隐藏在浙江经济奇迹现象后面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非国有制经济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极少获得政府在资金方面?穴包括国有银行贷款?雪的支持,尤其是个私经济,但他们却顽强地成长起来了,而且获得了比享受支持的国有经济成分更快的发展。一种三七错位的说法形象地表明了这一差距,国有企业用去了社会资金的70%,对社会产出的贡献率为30%,而非国有经济成分正好相反。

这一点在浙江的经济发展中最具典型性,从全省的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看,1985年至1998年间,年均增速为15.8%,其中国有工业为1.44%,集体工业为10.10%,其他为48.33%;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来看,一直受到政府关照的国有企业呈现了持续的下降趋势,而其他经济成分却呈现了相反的发展趋势。

这一现象发生于如此背景之下,就不得不迫使经济学家们去思考如下一些问题:

1.快速的经济增长需要超常的资金投入支持,在缺乏正规金融渠道——国有银行贷款——支持的情况下,浙江的民营经济依靠了什么样的金融渠道获得了发展需要的资金?

2.这种融资渠道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与机制运转的?效率如何?

3.这种融资形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何?

4.这种金融方式如何与所谓正规的金融渠道进行衔接或导入正规渠道?

对浙江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解析总的来看,浙江民营经济的成长所依赖的是与之俱来的民营金融机制,即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金融体系外成长起了一种新的金融运行机制,所以我们要分析浙江经济增长的金融推动力,也就要对民营金融的角色做一评判,探讨它们在推进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

与非国有经济俱生的民间借贷造就了民营经济最初的企业家。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家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没有来自于金融机构信贷的支持,创新活动将难以发生。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是非国有经济成分成长的最初推导力。但这类企业家最初的成长环境并不宽松,对他们才能构成最大约束的是:他们无法从当时社会惟一的金融机构——国有银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支持。这迫使他们走上了自我融资的道路。

为了获得资本,他们不得不出高价来吸引一些“胆大”的居民借钱给他们,在承受着巨大的还贷风险情况下,开始了他们最初的创业。最初的民营金融也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浙江因为历史上民间金融比较发达,所以当改革开放后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出现后,民间金融便迅速崛起。正是靠了这种在当时并不合法的民间融资引导,不仅使得那些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外的闲置金融资源流向了有用之所,而且也促生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企业家,为后来浙江整体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兴的推进力量。

从诞生之日起,民营金融就表现出了不同于正规金融体系的高效率特征。因为民营金融诞生于近乎完全适用于市场经济原则的背景下,资金运行的效率相对于正规金融体系明显高了许多。浙江民营融资的高效率主要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1.资金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由于民营金融机构的资本结构以个体股本为主,其激励机制灵活,所以,民营金融机构的资金能及时被投入到回报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中去。特别是民间的借贷行为在很大意义上是在地下状态下完成的,借款人要支付比正规借贷利率高得多的利息,他们如果不能用这些资金产生出高额回报,也就无法运用这笔资金。在高融资成本约束下的民营经济从一开始就必须在高效率的基础上经营,不如此,他们将无生存下去的可能。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民营经济的高效率是被这种新的融资方式给激发出来的。

2.降低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信息不对称也许是金融业内永远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虽然民间融资并非由专业人员或机构所为,但由于借贷双方对对方的了解程度较深,特别是在早期阶段借贷行为发生的半径非常小的情况下,信息不完全对双方的约束并不大。由此而生的借贷风险也就被大大降低。3.便利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经济增长中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高低与经济增长速度关系密切,也事关金融运行效率的高低。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储蓄如何被有效地导向投资一直困扰着我国的金融运行。民营经济的高效率有目共睹,但却难以获得应有的支持。这是因为,民营经济资金需求的特点是量小、面广、借期短,传统的国有银行不可能去满足这种分散的资金需求。而民营金融机构的小、散、地域分布广、经营机制灵活的特点,正好与上述特征适合,这种天然的匹配性显然非常有利于资金的转移与使用。所以,民营金融业的存在成为聚集社会资金、提高储蓄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一种有效金融形式。

4.低水平的坏账率。在民营金融运作过程中,不论是单个人的对外借贷还是民营金融机构的对外放款,经营者对资金的流向与安全方面监管的积极性都大大提高,资金运用的风险防范意识被有效强化。所以一直到现在,民营金融的坏账率都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之上。

民营的金融机构与融资模式成就了浙江的块状经济与专业化市场。近二十年中,浙江省内迅速崛起的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的区域特色经济?穴或称为块状经济?雪与各种专业化市场在推动浙江经济增长中作用显著。很显然,在难以直接从国有金融机构融资的情形下,正是依靠了民营金融业的支持,才有了这些富有特色的小产业区的不断成长与扩大,浙江全省以投资某类产品为纽带的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已超过3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超过100个。浙江省内各种专业市场的兴起也处处体现出了民营金融业的作用,从市场的场馆建设、配套服务设施的融资到经商户所需的资金处处都离不开民营金融机构高效的资金融通服务,这种服务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增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在温州、台州、绍兴等地的专业市场发达的地区,都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影响。

由民营金融机构引发的竞争推动了浙江区域金融的深化,当民营金融改革逐渐兴起并成为社会整体金融的一股重要力量后,传统的以国有银行垄断为特征的金融业格局也逐渐被打破。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强化了社会的竞争机制,迫使原有的国有金融业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民营金融业完全以市场原则为经营基础,这就极大地推动了整个金融体系向市场化方向的转型与金融改革的深化。

代表这一发展的一个典型例证就是杭州已成为我国一个金融高地,除工、农、中、建、交这5家“老牌”商业银行在这里设有分支机构外,近年来,浦发、招商、广发、深发展、光大、华夏、中信、福建兴业、民生等10家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相继到这里“抢滩”。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金融机构如此齐全,仅杭州一地。各商业银行以杭州为基础迅速向温州、台州等地延伸。由金融深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推动力,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验证过。浙江金融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步性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以上本书从企业家的造就、融资效率的高低、对浙江经济特色的形成以及促进金融改革深化四方面探讨了浙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推动力问题,我们分析的目的是想将寻求浙江经济增长源泉的视野放宽,为浙江经济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多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