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的手段全集
6107200000019

第19章 大智若愚谁糊涂

为人处世要懂得或藏或露。在事情未发之前,特别是实力较弱、时机尚不成熟的时候,就要掩饰伪装,藏起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实力和意图。兵法有云:“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冷静沉着,不露机锋,好像云雷蓄而不发,在让对方放松警惕的时候,自己却在暗中观察、谋划,积蓄力量,静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在事情未发之前,特别是实力较弱、时机尚不成熟的时候,就要掩饰伪装,藏起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实力和意图。兵法有云:“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冷静沉着,不露机锋,好像云雷蓄而不发,在让对方放松警惕的时候,自己却在暗中观察、谋划,积蓄力量,静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为人处世要懂得或藏或露。在事情未发之前,特别是实力较弱、时机尚不成熟的时候,就要掩饰伪装,藏起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实力和意图。兵法有云:“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冷静沉着,不露机锋,好像云雷蓄而不发,在让对方放松警惕的时候,自己却在暗中观察、谋划,积蓄力量,静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使人的第一感觉难以产生好感,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使人对它加以轻视和忽视。但愚、拙、屈、讷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正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或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大量事实证明:毫无顾忌地卖弄聪明、张狂自傲,必然招致祸害;与之相对应的是,能藏善露,大智若愚反而大多能够成事,而在做人防身方面,却更值得称道。在中国古代做人术中,“大智若愚”演变为一套内涵极其丰富的韬光养晦之术。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成了首届民国总统后,想拉态度暧昧的蔡锷将军入伙,便以组阁为由,召其进京。蔡明知是调虎离山之计,但因时机未至,便毅然离开云南北上。

到了北京城,面对袁世凯的笼络,蔡锷抱着弃世无为的态度,整天饮酒押妓,在八大胡同流连忘返。尽管如此,袁世凯仍不放心,每天都要派密探监视蔡锷的行踪。

不久,袁世凯称帝,蔡锷内心作痛却不动声色,他晓谕部下拥戴帝制。不但如此,蔡锷还整天与袁氏帮凶六君子、五财神、八大金刚等人周旋,甚至帮助筹备登基大典。袁世凯疑虑稍减,而拿出巨款收买蔡锷。蔡锷接过了这笔巨款,存了下来以作日后事业的经费,表面上更是沉溺于酒色,还经常留宿名妓小凤仙之处,甚至为口角闹到法庭要与夫人离婚。这样一来,袁世凯完全放心,把密探全部撤掉了。对此,蔡锷仍没有什么反应,反而整日忙于广置田产,修造房屋,收集古玩,连公府召见也难得一见他的身影。

一天傍晚,蔡锷停在小凤仙的住所举行宴会,遍请六君子、五财神等“高朋好友”。席间,蔡锷兴致欲狂,大饮大醉,呕吐狼藉;来宾们也都醉醺醺的,各各兴尽而返。

次日天未破晓,小凤仙推醒蔡锷说:“时间到了。”蔡锷听后,迅速起床,悄然离去,然后赴天津,去日本,转道海上至云南。待得云南独立,其他各省纷纷响应,人们方才领悟蔡锷行的韬光养晦之计。

蔡锷将军之所以纵情声色,购置田产,与妻子离婚等等,用的自然是韬晦之计,故意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以麻痹老奸巨滑的袁世凯,以为日后脱身做掩护。对此,老奸巨滑的袁世凯毫无察觉,等达到目的后,袁氏梦醒无奈,徒然幡悔。

历史上,许多成大事者,在有所成就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善于避让那些看似胸无大志,实际暗伏杀机的人身边,无不以弱者的形象可以做出强者的举动。

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懂得装傻者绝非傻子,显得木呐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许多时候,要想受到他人的敬重,就必须掩藏你的棱角。有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实习生就这样巧妙地装聋作哑。

实习期间,一位姓薛的汉语言文学实习生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薛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好看!”

这话是事实,连初中学生都知道。可稚嫩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师是怎样的尴尬!对这位实习生来说,初上岗位,就碰到这般让人难堪的场面,虽然不是自己的错,但也的确够人头疼的,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共渡实习关呢?转过身来谦虚几句,行吗?不行!

这位实习生灵机一动,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写了几个字,头也不回地说:“不安安静静地看课文,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此语一出,使后座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轻松多了尴尬局面也随之消除。

这里就是巧妙的运用装作不知道,避实就虚,即避开“称赞”这一实体,装作没有听清楚,而攻击“喧闹”这一虚像。既巧妙地告诉那位班主任“我”根本没有听到;又打击了那位学生的称赞兴致,避免了他误认为老师没有听见的可能,再称赞几句从而再次造成尴尬局面。

当今社会,此理依然,与领导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装傻”。这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装疯卖傻是人情操纵的一流功夫,那些能够使他人“买”下自己傻气的人,正是人生中“最伟大的推销员”。

下面再介绍两例装糊涂的妙用,望能举一反三:

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交际活动中,单凭言语难以说服对方时,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装作不知道,给对方多一些思考、体验,常可产生言语不能达到的效应。

二、荒诞之中明事理。有对面对一个错误的推理或结论,从正面反驳可能难以凑效,这时不妨用另外一个类似的,并且明显是错误的推理,来达到批驳的目的,效果反倒更好。这种错误的推理具有很强的荒诞性,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会使人在含笑中明确是非,从而达到荒诞行为的真正目的。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讲了楚国时的一位戏剧表演艺术家优孟滑稽表演的的故事。楚相孙叔敖,病且死,嘱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贫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嘱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结果,庄王听从了优孟的谏议,“召孙叔敖子,封之寝邱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优孟穿着孙叔敖的生前衣冠,模拟孙叔敖的言谈举止,一年后,人们竟难以分辨真假,在高超的模仿和扮演才能之下,装疯卖傻,为前楚相孙叔敖的子孙计,向楚庄王进行了极为成功的进谏。

“大智若愚”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做事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因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巨子招致杀身之祸。一般来说,置身波光诡谲的斗争场合,当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势,时机尚未成熟等情况下,必须韬光养晦,做到深藏不露,掩饰自己真实面目,隐藏自己的实力和意图,这样才能让对方放松警惕疑虑,不以你为敌而为友,至少也不要视你为大敌,如此,自己才能够赢得时间和机会,暗中奋发,积蓄力量,或者出其不意地克敌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