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圣后裔
6098900000004

第4章 三、飞碟

需要指出的是,在科幻中,“飞碟题材”不能与“外星人题材”相混淆。它们之间有几个显著区别。1、外星人题材早已有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外星人为题材的“太空剧”便大行其道。威尔斯《两个世界的战争》也是外星人题材的早期代表作。刚刚又被斯皮尔伯格搬上银幕。它在科幻中经久不衰,常变常新。而“飞碟题材”则是四十年代末“飞碟热”在美国媒体上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后才产生的。如今,已经随着“飞碟热”的消退而消退。

2、外星人题材通常直截了当地描写外星人,背景通常选择太空、外星。而“飞碟题材”虽然也会把飞碟确定为外星人的飞船,但主要是描写所谓的“不明飞行物”现象,背景是地面和天空。人们在黑夜里追寻不明之光,人类被外星人虏走作为实验品,由于飞碟出现导致时空变异等等,成为这类题材的典型情节。这些也是现实中“飞碟热”的主要内容,可以把前者当成后者在艺术世界里的折射。

3、科学界从未否认有宇宙中可能存在着另外的生物,甚至文明生物。“地外文明”是天文学界一直承认的推论。只不过目前为止,尚未找到过一个科学上的证据而已。但科学界并未接受任何一例飞碟案例。在“飞碟热”源头的中心美国,空军、航空和宇宙航行学会等组织都进行过长达十几年的周密调查,均未能采信任何一例飞碟案例。所以说,“外星人”并不是伪科学,飞碟才是。

飞碟案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就是许多人声称自己被外星人绑架,充当实验品。有趣的是,外星人似乎从未绑架部长、州长、科学家、企业家、军队将领等掌握大量情报的精英人物,而是不停地绑架平民百姓,虽然绑架前者似乎更有助于外星人了解地球。六七十年代以来,以外星人绑架为题材的科幻作品大行其道。比如,在科幻片《外星追辑令》中,外星人就潜入美国偏僻乡村,绑架了几个青年农民。

气势宏大的《第三类接触》显然是本类题材登峰造极之作。但那里面被植入“魔鬼塔”潜意识,最终被召唤的,几乎都是底层平民。外星人这种可爱的平民意识,显然正说明现实中这种“飞碟绑架案”的荒诞性。

《X档案》可谓是一个集各种伪科学题材之大成的电视剧集。而在总共二百集中,有近五分之一讲述了所谓美国政府幕后人士的阴谋——他们与外星人暗通款曲,出卖人类利益。在这些故事里:夜空光芒、外星人绑架之类细节层出不穷。每集开始时,那伴随着主题曲的飞碟记录片,还有主人公莫德办公室里钉满墙壁的飞碟照片,完全能提示观众这是一部什么题材的剧集。

在前苏联,斯特鲁格斯特兄弟被视为科幻界代表作家。他们也以外星人绑架为题材,创作了《来自宇宙深处》。可见当时这类题材席卷了世界。

飞碟题材于七十年代末出现在中国大陆科幻界。代表性的作品有《夜空奇遇》(谢础)等等。它随着那次大潮的消失而消失。原因无它,现实中的“飞碟热”早就烟消云散了。

飞碟题材绝不仅仅出现在艺术虚构中。在美国,有一大批新兴宗教信奉飞碟和外星人的存在,被称为“UFO新兴宗教。”这一大类新兴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9年美国新闻记者查尔斯·福特写的《咒书》。在这部书里,外星人取代上帝,外星文明取代天堂,成为一种“世俗的灵性”。

这一思想首先影响到科幻作家。“太空剧”流派的集大成者史密斯就深受其影响,创作了《摄像师》系列科幻小说。科幻作家理查德·谢弗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我记得莱默丽亚》和《桑塔纳斯返回》两部作品。亚当斯基创作了《飞碟已着陆》。当然,在描写外星人指导人类进化这一题材的科幻小说里,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童年的终结》,不过,克拉克本人很清楚艺术真实与现实的区别,而上述两位不太知名的科幻作家原本就信仰神秘主义的通神论,在科幻小说里更是直接宣示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