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圣后裔
6098900000003

第3章 二、怪物

地球上有百万种生物。未被人类发现的昆虫、深海鱼或者细菌、病毒还有许多。但是,“自从本世纪初发现了霍加披之后(产于非洲中部的一种类似长颈鹿的动物),科学家再也没有发现过任何其他大型和怪状的陆生动物。在超过四分之三世纪的长时期中,人们对世界上的陆地和海洋的探索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彻底,但从来也没有找到传说中的任何一种怪物。”《科学与怪异》

所谓“怪物”,即指经常报导有人目击,但从未被真正证明存在过的大型动物,包括“野人”、“雪人”、“海怪”、“尼斯湖怪”等典型。“怪物”是伪科学中的一大“显学”。

怪物题材在科幻历史上层出不穷。著名电影《金刚》就是它的典型。“金刚”是一只几层楼高的大猩猩,在远离文明世界的岛上与原始人生活在一起。有趣的是,三十年代出现了第一部《金刚》。而在七十年代的重拍片中,编导特意安排了一个解释:“金刚”居住的荒岛终日被浓雾笼罩,连卫星都发现不了。这正好从侧面反映了“怪物”的伪科学本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没有怪物们隐藏的空间了。据说好莱坞已经制作了第三版重拍片,不知道这次编导让巨猩藏在什么角落里。

恐龙是怪物题材中的一大类。早在二十世纪初,柯南道尔在《失落的世界》里就描写了一个隐蔽在南美深处的恐龙世界,那里的生物进化比外部世界晚几千万年。《失落的世界》成为一系列恐龙题材科幻的先导。美国作家布莱德伯里在《浓雾号角》中,描写了生活在深海中的蛇颈龙。“尼斯湖怪兽”通常也被支持者认为是恐龙的遗孓。在电影《尼斯湖怪兽》中,一个记录片拍摄组来到尼斯湖,遍寻怪物不获。组织者甚至想放入恐龙模型来愚弄观众。正在这时,恐龙出现了……这部电影在怪物片中很有代表性。

“野人”是怪物题材的又一大类。描写美国大脚怪、喜马拉雅山雪人的科幻作品层出不穷。直到九十年代,还出现了长篇科幻《接近亚当》(美国,波佩斯库著),作者把野人出没的背景放到了肯尼亚。

“海怪”也是怪物伪科学的代表。早在二十世纪初,威尔斯就在短篇《食人海怪》中描写海怪了。科幻电影《极度深寒》描写了一只巨型水母袭击一艘邮轮的恐怖故事。这两部作品中的海怪倒有些科学根据——一种名叫大王乌贼的深海生物。海洋学家已经知道它的存在,但极少能捕获到它的标本进行研究。

除了这些直接从“怪物伪科学”选材的作品外,科幻作品中还有巨虫、巨蟒等怪物,属于科幻作者自己的独创。由于可以突出视觉效果,怪物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比例远多于科幻小说,以至于“怪物片”成为好莱坞的一大片种。

在中国,童恩正发表于六十年代的《雪山魔笛》,以“野人”为题材,描写了藏区古人用笛声吸引野人的故事。这是笔者查到的最早涉及伪科学题材的中国科幻作品。七十年代末,出现了描写活恐龙的科幻小说《震惊世界的喜马拉雅——横断龙》。不久前出版的《月光下的呼唤》(徐渝江著),还描写了神农架野人。神农架野人正是典型的中国版怪物类伪科学。

有趣的是,前苏联时代,西方曾经传闻在贝加尔湖中发现了怪兽。后来才查明,那竟然是一篇苏联的科幻小说。被西方人误作为报导翻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