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大肠癌的中医药防治
6076100000004

第4章 经典文献

《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篇》:“寒与热搏,久留而内著……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

《内经灵枢·水胀篇》:“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容,固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

《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

《内经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外伤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论不通,湿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瀒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内经灵枢·百病始生》:“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脉络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内经灵枢·五变》:“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注:湿润)。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欠,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成。”

汉华陀《中藏经卷上积·聚癥瘕杂虫论第十八》:“积聚癥瘕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

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卷十九积聚病诸候》:“积聚者,由阴阳不和,府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府藏之气所为也。”

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卷十九积聚痼结候》:“积聚痼结者,是五脏六府之气,已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重叠),牢固盘结者也,若久即成癥。”

金刘完素《素问宣明论方·卷七积聚论》:“五脏之气虚,而内外诸邪所侵,故留稽不行,遂成积聚。”

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三五积六·聚治同郁断》:“积之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其初甚微,可呼吸按导方寸,散而去之……因气动而内成者,谓积聚、癥瘕。”

金张从正《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积聚门活法机要养正邪自除》:“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

宋严用和《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积聚门济生方积聚论治》:“忧思喜怒之气,人之所不能无者,过则伤乎五脏,逆于四肢,传克不行,乃留结而为五积。”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卷十四腹中积聚》:“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

元齐德之《外科精义·卷上论五发疽》:“亦有因服金石发动而患此疾者,亦有平生不服金石药而患此疾者,盖由祖上曾服饵者,其毒气流传子孙。”

元朱丹溪《丹溪手镜·卷之下积聚第六》:“又因七情忧思伤心……皆脏气不平,凝血不散,汁沫相搏,蕴结成积。”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积聚门病机积聚与癥瘕不同痃癖与痞块亦异》:“癥者……亦由寒温失节,饮食不消,聚结于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是癥也。”

明李梴《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曰:“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痰与食积、死血有形之物而成,积聚癥瘕一也。有积聚成块,不能移动者,曰癥,言坚硬贞固也。”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谓:“风寒外感之邪,亦能成积……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或聚成块,或胀满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为之积……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滞……”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卷七积聚》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如小人在朝,由君子之衰也。”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第十三卷积聚门论妇人肠覃石瘕》:“今寒客于大肠,故卫气不营,有所系止,而结瘕在内贴著,其延久不已,是名肠覃也。气散则清,气聚则浊,结为瘕聚,所以恶气发起,息肉乃生,小益渐大,至期而鼓,其腹则如怀子之状也。”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证治准绳第二册诸气门胀满》“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十七积聚门》云:“积聚癥瘕痞满,皆太阴湿土之气,始因外感内伤气郁,医误补而留之以成积。”“诸有形者,或以饮食之滞,或以脓血之留,凡汁沫凝聚,旋成癥块者,皆积之类,其病多在血分,血有形而静也。”

清尤在泾《金匮翼卷四积聚统论》曰:“凡忧思恼怒,久不得解者,多从此病。”“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血溢脉外,与寒相博,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

清程杏轩《医述卷八杂证汇参积聚》:“癥者,征也,以其腹中坚硬,按之应手,病形有可征验也,多见于脐下。其原由于饮食失节,胃衰脾弱,邪正相搏,牢固不动,故名曰癥。”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清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内因类积聚》指出:“病因气郁痰血,盖五积者,因喜怒忧思失志,以伤五脏,遇传克不行而成病也……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皆由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诸书所载,皆以内为喜怒忧思七情之气,以伤五脏,遇传克不行而成病也。必是因气结聚痰饮,或是积聚之物,后能坚硬如此……”

清赵濂《医门补要卷上医法补要痞块治分虚实》:“腹胁内之痞块,初生如梅,渐大如杯,坚胀作痛,乃病后脾虚,一食鸡肉、荤腥、面食、糯米,不能磨化,停于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加以血脉日裹,膠锢难散。”

清唐宗海《血证论卷五瘀血》:“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癥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