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活滋味
6043600000087

第87章 方言怪字

在广州的店铺前,可以看见“加风卜太”的招牌。仔细观察,才知道是修理汽车的铺面,可以“打气补胎”。至于“大召”、“九才”,也只有看了货色,才哑然失笑,佩服店家简化汉字之大胆,原来这是“大蕉(芭蕉)”、“韭菜”。

在上海的百货商店,“于巾”同样费解。货色倒也平常,就是毛巾,莫非具有特殊功能?问售货员,她说:“就是普通于巾嘛。”我还是弄不明白,要是浴巾,又嫌太小,上海人过日子再精明,也不至于用洗脸的小毛巾擦身呀。后来还是当地朋友相告,上海话就把洗脸毛巾叫做“于巾”。原来是方言上了货架子。

北京同样有怪字。“包月护皮”,您懂吗?这是一家美容院的广告,意思是为您保护皮肤,按月承包,天天服务。字没写错,只是贴在大街上,既不文雅,又难懂。

年轻人用繁体字印名片,大概是为了方便与港澳台胞交流吧。我收到的名片上有某大学中文系字样,但把“系”字加个单立人,反而错了。另一张名片上的地址是农展馆南里,“里”字加了个衣字偏旁,也是画蛇添足,贻笑大方。

秦始皇帝统一汉字,对于中华文化的记载和传播,功莫大焉。文字也会发展变化,但要遵循规范化的要求,才便于彼此交往。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不下千种,所以要推广大家都能听明白的普通话。尤其是公共场所,还是不用方言怪字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