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意、也无能力给京味小说下定义。只是与朋友们交谈时记下了京味小说的四个特点:运用北京语言;描写北京的人物和故事;环境和民俗是北京的;挖掘北京人特有的心理素质。我认为,第四点最难也最重要。
著名的京味作家,首推老舍先生。他留给我们一千多万字的作品,浩如烟海,门类繁多,小说、戏剧、散文、诗歌,乃至相声、鼓词、儿歌、笑话,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雅俗共赏,无所不包。要论风格,其公子舒乙说过一句话:老舍的语言即风格。周扬也称老舍是语言大师。是啊,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老舍运用北京语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曹禺先生也用北京语言写作,当北京人艺的院长,他的许多话剧由北京人艺演出,论者却不认为他是京味作家。可见京味并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
当今活跃的京味作家,邓友梅、刘心武、陈建功、苏叔阳、王朔……各有千秋。建功这个广西仔,六岁来北京,吃透了北京老少爷儿们的甜酸苦辣,笔下充满了爱的暖流,使我感动。友梅这个山东儿,吃了我们北京五十年大白菜,还写《那五》挖苦北京人,让我生气。王朔发挥了我们满族善侃的特长,连书名都是《千万别拿我当人》。祝愿他们在挖掘北京人特有的心理素质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