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活滋味
6043600000133

第133章 智力测验

二十年前我写过一篇微型小说《智力测验》:电视台的记者扛着录像机来到某机关,在黑板上画个圆圈,问道:“这是什么?”科员看科长,科长看处长,处长看局长,谁也不敢回答。最后局长发了火:“谁批准你们来的?党委没讨论,请出去!”他们来到大学,测验题不变。大学生看着圆圈发愣,又哈哈大笑,“如此简单的问题只能去考小孩子!”他们来到幼儿园,孩子们抢着回答:“是铁环”,“月亮”,“烧饼”,“皮球”,“是李谷一唱歌的嘴巴”!

小说到此为止。今天补充些素材:据统计,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经过的各种考试,包括课堂提问,约六千次,而每道试题都有标准答案,学生若有发挥,就要扣分。如此不断规范化的结果,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国科举制始于隋,“学而优则仕”,比任人唯亲,是重大进步。然而十年寒窗,死记硬背几部经典诗书,进考场作八股文章,把知识分子逼上独木桥,也是封建王朝进行思想统治的法宝。近百年来废科举,办新式学校,仍未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从前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百无一用是书生”。解放后是压作业,教师与家长联手造就“五分加绵羊”。也有人说,“我们的教育顺序搞颠倒了,大学毕业之后,才搞素质教育:不可贪污受贿,不要随地吐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