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后期,世居黑龙江、长白山地域以渔猎为生的女真民族渐渐强盛起来。从始祖函普传七世至阿骨打。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正月初一日,阿骨打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金”,建元“收国”。《大金国志》记载,金人原本不知道筑城郭,他们居住的只有“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之类。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升“皇帝寨”为会宁府,建为京师(今哈尔滨市东南之阿城),将已攻占的辽上京改作北京。这时候,金与大宋的使臣秘密约定,宋与金联手,南北夹攻辽,待灭辽以后,将辽的南京(燕京)、西京及附属州县归还大宋,宋则每年给金国“岁币”数百万,以为交换条件。金军很快地南下攻取辽中京(宁城)、西京(大同)、南京(燕京),辽天祚帝等残余势力向西北逃亡阴山。次年秋,金军把燕京的金帛、子女、职官、豪族、民户、工匠等席卷东去,将一座空城留给宋国,但大宋仍要将数百万“岁币”交给金人。仅仅过了三年,即金太宗天会三年(宋宣和七年,1125)秋,金人彻底撕毁与宋使的协约,大举南下伐宋,不仅将燕京、西京又收入金人之手,第二年(宋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二日,金军攻克宋都汴梁(开封),北宋王朝灭亡。
转年五月初一日,落难的宋康王赵构辗转逃至宋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在随从官员的拥护下,登基当了皇帝,恢复大宋王朝,改元“建炎”,史称“南宋”。之后,金军又多次大举南伐,甚至打过长江,兵抵杭州,但在以岳飞为代表的宋国军民的英勇抗击下,金人也一时难以灭宋,所以于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宋使曹勋与金帅宗弼达成协议:宋以每年给金国银25万两、绢25万匹为条件,与金国“画淮为界,世世子孙,永守誓言”。这在金与南宋两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事件。
金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初九日,岐王完颜亮杀了其叔伯兄金熙宗而自立,改元“天德”。《金史·海陵纪》记载:天德三年(1151)三月二十一日,完颜亮颁布诏令,要扩建燕京城,新建宫室。四月初五日,完颜亮又颁布“迁都燕京”的诏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录有这份诏书,原文是:
“昨因绥抚南服,分置行台,时则边防未宁,法令未具,本非永计,只是从权。既而人惧道路之遥,事有岁时之滞。凡申款而待报,乃欲速而愈迟。今既庶政为和,四方无侮,用并尚书之亚省,会归机政于朝廷。又以京师粤在一隅,而方疆广于万里。以北则民清而事简,以南则地远而事繁。深虑州府申陈,或至半年而往复;闾阎疾苦,何由期月而周知。供馈困于转输,使命苦于驿顿。未可时巡于四表,莫如经营于两都。眷惟全燕,实为要会,将因宫庙而创官府之署,广阡陌以展西南之城。勿惮暂时之艰,以就得中之制。所贵两京一体,保宗社于万年;四海一家,安黎元于九府。咨尔中外,体予至怀。”
这份《诏书》改用现在的话说,大意是:过去因为要安抚南方(指淮河以北的宋朝故地),而分置行台,因为那时候边防尚未安定,法令也不完备。所以,分置行台本来不是长久之计,只是临时的权术而已。后来,人们惧怕道路遥远,有些事情一年四季常有壅滞现象。凡是下级有公文、有事项急需向上级报告,但往往越想快一点,反而越迟缓。现在已经各种政务谐和,四方安定无事,可将中书省的分支机构(行台)撤销合并,而将机要政务会归于朝廷处理。又因为我大金国的京师偏在一隅(指上京会宁府,在今哈尔滨市东南之阿城),而大金国的疆域广阔万里,北部民风清明而事少好说,南部则地远而事多难办。深深顾虑各州各府若有事向朝廷申报,来往或要半年的时间。乡村百姓有什么疾苦,怎么能期望在一个月内都知道呢?因路途遥远,朝廷的供应转输困难,上传下达的使命苦了驿站的驿马驿卒。既然因为路途遥远而不能经常巡察四方,就不如经营两个都城。观察燕京的位置和形势,实为起通道作用的要害之地。所以,准备在燕京城内旧有的宫殿庙宇的基础上,重新营建皇宫,并新建一些官府衙署,还要修整城外田地间的小路,使之宽广,以便将燕京城的西面、南面向外扩展。不要害怕暂时的艰苦辛劳,为的是使皇宫位居全城的中心。更重要的是两京(指上京和燕京)联为一体,可保江山社稷长万年;四海如同一家,可安黎民百姓于九方。特与你们中外商量,请体谅我深藏的心思。当时,对于完颜亮要迁都的事,朝廷大臣是有不同意见的。据《大金国志》记载:天德三年(1151)七月的一天,宫中举行宴会。席间,金主完颜亮问右丞相梁汉臣:“我栽莲二百株都死了,为什么呢?”梁汉臣巧妙地回答:“有一种果树,自古在江南为橘,在江北就变成枳了。不是种果树的人没有能力,都是地势造成的。上都(指金上京)地寒,不宜栽莲,只有燕京地暖,可以栽莲。”完颜亮听出梁汉臣话中的意思,接着说:“就依卿(指梁汉臣)所请求,选择吉日而迁都。”一说到要迁都,当时在场的有的大臣就不干了,如时任礼部尚书的萧玉大声说:“不可!上都这地方,是我大金国旺气所在,何况是社稷根本,怎么可以放弃它呢?”兵部侍郎何卜年却请求迁都,他说:“燕京这地方,地域广阔,土脉坚实,人物蕃息,是讲究礼仪的地方,郎主(指完颜亮)可以迁都燕京。地处北部边疆地区的上都,是黄沙之地,不是帝王所待的地方。”梁汉臣接着说:“迁都千万不要着急。等待臣下为皇上征调各州工匠民夫,修整好内苑,然后再迁都。”完颜亮同意他的意见。这个故事说明对完颜亮要迁都燕京曾经有人反对,但大金王朝的内外、上下臣僚,大多数都认为“上京地处偏僻,转漕艰难,民多不便。只有燕京是地处天地之中,适宜迁都燕京,以应天意”。所以,完颜亮极为高兴,便派遣左右丞相张浩、张通古、左丞蔡松年,调各路民夫工匠,兴筑燕京宫室。当时征调了多少民夫工匠,《金史》、《大金国志》等书未予记载,但宋朝人范成大在《揽辔录》中说,金筑燕城“役民夫八十万,兵夫四十万,作治数年,死者不可胜计”。张棣的《正隆事迹记》中也说,为建燕京城,“左相张浩、右相张通古役天下夫匠百万”。可见,金代在营建中都城时,用的人是相当多的,场面也是相当可观的。
金代所筑的燕京城,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向东、向南、向西扩建而成。为了使皇宫居中,三面向外扩展的多少并不一样。明初《顺天府志》在“大觉寺”条下说:该寺“旧在开阳门(辽南京南城墙所开二门中东边的一门)郊关之外,荒寒寂寞。……天德三年作新大邑,燕城之南广斥三里,寺遂入开阳东坊。”可见燕京城向南扩展了三里。同书在“十方万佛兴化院”条下说:该寺院本在都城(指辽燕京城)之南郭(即南郊),“天德中作新大邑,都西南广斥千步,遂隶城中。周垣迫于通衢,复择地景风关(门)作别院以分处。”可见,燕京城向西扩展了千步,古时五尺为步,千步约合四里。一般认为,完颜亮在改造营建燕京城时,向东扩展少一些,仅一里有余。扩建后的燕京新城,东南角在今永定门火车站西南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华街,西北角在今军事博物馆南皇亭子,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稍西。实际测量结果是:金代所筑的燕京城,周垣18690米,约合33余里。开13个城门:东面三门,居中正门名叫“宣曜门”,北边的偏门叫施仁门,南边的偏门叫阳春门。西面三门,居中正门叫灏华门,南边的偏门叫丽泽门,北边的偏门叫彰义门。南面三门,居中正门叫丰宜门,东边的偏门叫景风门,西边的偏门叫端礼门。北面四门,居中正门叫通玄门(后改清怡门或作清夷门),西边的偏门叫会城门,东边的偏门叫崇智门,再往东还有一门叫光泰门。
金代新筑的燕京城,城分三重,即大城、皇城、宫城。皇城居大城之中稍偏西,宫城居皇城中部偏东。宫城前朝为大安殿、仁政殿,后宫有太和、神龙诸殿及嫔妃所居之十六位。大安殿东为东宫。宫城前有千步廊,千步廊东有太庙、来宁馆,西有六部三省及会同馆。宫城西为同乐园。新燕京城的宫殿城池和宫苑都是仿照大宋都城汴梁城(开封)的样式建成的,规模壮丽,金碧翚飞,豪华无比。《析津志》记载说:天德三年(1151),规划设计者才将要扩建的燕京城的宫阙制度绘成图,呈送朝廷。这年三月,皇帝完颜亮就让张浩等增广燕京城。……张浩等利用采伐的真定府潭园的林木,营造燕京宫室。同书又记载说:金朝修筑燕京城时,用的是从涿州运来的土。当时,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筐,参加运土的人排列开,从涿州到燕京一个人接一个人地传递。传出去的是空筐,传回来的是装满土的实筐。就这样,一人一筐,不几天就完成运土任务。当时参与筑城人的劳累和辛苦可想而知。《大金国志》记载:天德四年(1152)冬,“燕京新宫成”。《金史·海陵纪》说:贞元元年(1153)三月二十二日,完颜亮至燕京。二十六日,完颜亮便“以迁都诏中外。改元贞元。改燕京为中都,府曰大兴;汴京为南京,中京为北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四载录完颜亮的《迁都诏书》。这份《诏书》直接用现代的话说,大意就是:
“我完颜亮以天下为家,本无远与近的不同:把老百姓看作子女,哪有亲与疏的差别!考虑旧京(指上京会宁府),远在东土,四方的政事,不能尽快周知;百姓的冤屈,难以赴京申诉。况且为观察风俗的好与坏,为考较官吏的勤与懒,必须为皇帝修建住所,以便于治国安邦。考虑析津府即燕京的位置,实为大金国疆域之中。查考古人的训导,得知开始建立都城,是为了严肃宗庙的供奉,便选择适宜之地,确立王畿的疆界,作为万民效法的榜样。虽然因此而众多事务都得上马,希望将暂时的劳累换来永久的安宁。到新都城落成时,择日来到新都。然而想到骤然兴起建城工役,哪能不严重干扰黎民百姓?因为凡是科税徭役,都是百姓的血汗,以至各官府摆设酒席的器具,也听说都是百姓尽心供献的。所以,对百姓应当更加体恤救济,让他们各自都能得到休息。根据文献记载,有关前代赦免罪犯的典型案例,多顺从一时无原则的宽容之恩,助长罪恶势力,有利奸猾之徒,我完颜亮不这样干。如果不是因为罚罪而勉励良善,那么,用什么来激励大家并昭示公众呢?现在,我来到这个新都城,天下同庆。因此,经反复斟酌,作出特别决定:除不无原则地赦免外,可改天德五年(1153)为贞元五年(应为贞元元年)。‘燕’本是春秋战国时一个诸侯国国名,现在为大金国京师,不应当再以‘燕’为称号,所以‘燕京’可改名为‘中都’,仍改‘永安析津府’为‘大兴府’。除上京、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山西大同)依旧外,汴京(河南开封)为南京,中京(今内蒙古赤峰市之宁城西)为北京。又爵位俸禄是激励世人、磨炼迟钝的手段。此前有些官吏常常有提级增薪的时候,但不分是否贤能,这样的话,对于官吏的治国安邦之功有什么补益呢?因为现在是定都之始,希望上下同心协力,恪恭职守,如果使一个人不获安身之地,那么,怎么符合我迁都为民的意愿呢?所以,特施恩惠,以示激励,可允内外大小官职并予升官一级。啊!京师是首善之地,已经从市容上显示出来了。这次颁布的我的诏书中要求的各个方面,你们切勿怠慢而不遵守。特告诉你们大家,请深切体谅我的心意。”
完颜亮的这份《诏书》,把金室迁都的原因、意义及其有关政策,说得明明白白。但是,正如《金史·海陵纪》最后对海陵王完颜亮的评价:“海陵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欲为君则弑其君,欲伐国则弑其母,欲夺人妻则使之杀其夫。三纲绝矣,何暇他论。至于屠灭宗族,翦刈忠良,妇姑姊妹尽入嫔御。方以三十二总管之兵图一天下,卒之戾气感召,身由恶终,使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意思是说:完颜亮这个人,他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使他拒绝别人的劝诫,他的花言巧语完全可以掩饰他的罪过。他想当皇帝,便冒天下之大不韪杀了他的国君(金熙宗完颜亶);他想统兵伐宋,便杀了谏阻伐宋的国母皇太后徒单氏;他想夺占别人的妻子,便唆使这个女人杀了她的丈夫。君臣、母子、夫妇三纲都已败绝,别的还能说什么呢!完颜亮以至于对宗族屠杀灭绝,对忠臣良吏残酷迫害,还将儿媳、姑妈、姊妹都纳入宫中作为嫔妃。就是这样一个禽兽不如的人,当他正在带领三十二总管的兵南征,妄图统一天下的时候,突然一股反叛之风吹来,部属将他射杀于扬州瓜洲渡,使他不得好死。天下后世都认为,要说历朝历代无道无德的君主,海陵王完颜亮是第一个。
由于完颜亮无道无德,不得人心,所以当他在正隆六年(1161)九月自将大军伐宋时,于十月初七日,后方发生政变,部分朝中官员拥立东京留守完颜雍为帝,这就是金世宗,改元“大定”。完颜亮被废为庶人。有“小尧舜”美誉的金世宗主政后,金朝出现了安定发展的新局面。
尽管海陵王完颜亮是一个道德败坏、恶贯满盈、臭名昭著、为人不齿的魔鬼、昏君,但是,从北京城市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他却干了一件永载史册的大事,这就是他决定扩建燕京城,并从上京会宁府迁都燕京,改名中都。从此,燕京上升为拥有中国半壁河山的金王朝的首都。这是北京真正成为封建王朝都城的开始。
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于中都城东北郊的白莲潭(金代对今中海、北海、什刹海等水泊的统称)营建皇家离宫,初名太宁宫,后改寿宁宫、寿安宫、万宁宫,是金世宗、金章宗常去避暑游幸的地方。这座金室离宫与后来北京城市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