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嬴政当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史称“秦始皇”。
秦朝废除了周朝分封诸侯的制度,而在“战国七雄”即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已各自设置的多少不等的郡与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郡县制,在全国疆域内普遍设郡置县,由郡领县。郡有郡守、郡丞、郡尉、郡监等官;县有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县以下分置若干乡,乡以下分设若干亭,亭以下分为若干里。乡、亭、里的基层小吏由当地推举富庶人家的适龄男子担当。就这样,秦王朝通过郡、县和乡、亭、里等各级地方行政官吏实行对全国的统治。
《史记·秦本纪》说,秦朝起初吞并天下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书·地理志》也说,秦分天下作三十六郡。在《汉书·地理志》所列的诸多郡、国之下,清楚地注明是“秦置”,或“秦郡”,或“故秦某某郡”的,正是三十六个。其中,注明是“秦置”者,有河东、太原、上党、东郡、颍川、南阳、南郡、九江、巨鹿、齐郡、琅琊、会稽、汉中、蜀郡、巴郡、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南海二十七郡。注明是“秦郡”者一个,即长沙国。注明是“故秦某郡”者八个,即河南郡,“故秦三川郡”;沛郡,“故秦泗水郡”;五原郡,“故秦九原郡”;郁林郡,“故秦桂林郡”;日南郡,“故秦象郡”;赵国,“故秦邯郸郡”;梁国,“故秦砀郡”;鲁国,“故秦薛郡”。秦有三十六郡,似乎没有疑问了。
但是,近代著名史学家王国维先生撰有《秦郡考》一文,文中说秦朝应有四十八郡。为什么呢?王国维先生说:“秦以水德王,故数以六为计。二十六年(前221),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三十六者,六之自乘数也。次当增置燕、齐六郡,为四十二郡,四十二者,六之七倍也。至三十三年(前214),南置南海、桂林、象郡,北置九原,其余六数不足者二,则又于内地分置陈、东海二郡,共为四十八郡,四十八者,六之八倍也。”此说见《观堂集林》卷十二。
在王国维先生考定的秦朝四十八郡中,广阳郡为其一。主要根据是北魏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
水》中所说:水(即今永定河)自南出山,叫作清泉河。……过广阳(郡)蓟县北。水又东经广阳县故城(汉县,在房山区东北隅南、北广阳城村处)北……谓之小广阳。水又东北经蓟县故城南,《魏氏土地记》说蓟城南七里有清泉河,而不经其北……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灭燕,以为广阳郡。
至于秦广阳郡下领哪些县,不见史书具体记载。根据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第一集)秦图中的内容判断,秦广阳郡当统领蓟县、良乡县、涿县等县。
公元前206年,秦亡汉兴。汉高祖封立诸侯王国——燕国。在西汉的两百多年间,先后被封为燕王的有臧荼、卢绾、刘健、吕通、刘泽、刘嘉、刘定国、刘旦等。不管谁被封为燕王,主政燕国,都是以蓟城为都。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燕王刘旦畏罪自杀后,燕国被废除,改置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前73),燕剌王刘旦之子刘建被封为广阳王,广阳郡又成为诸侯王国,即广阳国。广阳国的都城仍然是蓟城。之后,刘舜、刘璜、刘嘉等都曾为广阳王。到西汉后期,广阳国领蓟、广阳、阴乡、方城四县。其中,蓟县故城在今北京广安门内外一带,广阳县故城在今房山区东北隅南、北广阳城村,阴乡县故城在今北京城西南(当在今大兴区的芦城),方城县故城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的方城村。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幽州为其一。这时的十三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并不是真正的行政区,所以,各州的刺史没有固定治所。
东汉始以蓟城为幽州刺史的固定治所。《后汉书·郡国志五》所谓“蓟,本燕国,(幽州)刺史治”就是有力的证明。东汉幽州,统领涿、广阳、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辽东属国十一个郡、国。其中,广阳郡治蓟城,与幽州同治。广阳郡领蓟、广阳、昌平、军都、安次五县,与西汉广阳国相比有较大变化,主要是西汉广阳国所领的阴乡县废,方城县改属涿郡,原属上谷郡的昌平、军都二县划归广阳郡,原属渤海郡的安次县也划归广阳郡。此外,东汉涿郡所领的良乡县,上谷郡所领的居庸县,渔阳郡所领的渔阳、狐奴、潞县、平谷、安乐、傂奚、犷平等县,也都在今北京市境,是今房山、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顺义、通州等区县的前身。
东汉后期,随着北方草原上的匈奴、鲜卑、乌桓(丸)等游牧民族的势力渐渐强大,幽州成为北方各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