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师之责:人性教育
6002300000009

第9章 遭遇交不起书学费

作为一名教师,我已经不只一次地遭遇到交不起书学费的学生,每一次面对孩子无助的眼神和如犯错似的低垂的头,我的心就如刀绞般的疼。开始时,我还为之鸣不平,为其减免,甚至还有代其交的冲动。但次数多了,再敏感的心也会起老茧,变得麻木。因为我深知:我再鸣不平,其作用也微乎其微,能听到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大多是无权无改变现状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达官显贵,深居简出,是不大能听到底层普通百姓的心声的。再代其交,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自己的工资本就不高(从最初的月工资105元,到如今的月工资1000元)。

也许是我的一点私心在作祟吧:只要自己不窘到交不起书学费就得过且过吧,反正这种倒霉事与我无关。这样安慰着自己,终于忍心地度过了一些岁月,终于没为读到因交不起书学费而父母羞愧自杀的新闻报道写下片言只字。然而,我知道我的心竟无法天然地平静如水了,我安慰着自己,却始终无法让自己安心。我还只刚过而立之年啊,怎能叫自己面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心如止水?怎能让自己面对别人的无奈和心酸而无动于衷?我无法理解,那些每年公款消费2000亿元(2001年)的人民公仆,为何竟会吝啬地不肯多拿出200亿元来使“义务”教育成为真正的义务教育?(据说,每年拿出200亿元补贴给中小学生,就可让其全部免费读完中小学)我不理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喊了那么多年,为什么教育的投入还是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底层?仍是倒数第一第二?现在,是该到了大胆地问一声的时候了:究竟是谁在阻碍加大教育的投入?

今天,我第一次遭遇了我亲人的一次交不起书学费的事。我舅舅的儿子,今年高考,考入了H师范学校,属第三批录龋要交的钱总共是12150元,其中学费9500元,书费1000元,杂费(可能名称有误)1200元,另外代管费(新生入学买生活用品)450元。(第一批录取交两三千元,第二批录取交六千多元。)而其家庭,为其读书而准备下的钱只有两三千元。缺口这么大,怎么办?他们要向我母亲借5000元,还准备助学贷款6000元。如此,勉强能凑齐今年的所有读书费用,那么,明年呢?后年呢?四年下来,他家要负多大的债啊?还不把他们压垮了?国家助学贷款,报上说,“是学生通过无担保(信用)方式申请,由商业银行发放并由国家财政贴息一半的贷款形式。分为学费贷款和生活费贷款,每年限额6000元。”(《钱江晚报》2003年7月31日)然而实际是,我舅舅的儿子申请贷款时,仍告知要担保人!这书学费,怎一个愁字了得!我生活在东部沿海的较富裕的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啊,可农民的生活依然如此,那么中西部地区的农民生活更可怜更窘迫是确凿无疑的了!(后来我从中国工商银行处得知,国家助学贷款,只有第一批、第二批录取的名牌大学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而我舅舅的儿子属于第三批录取,根本没有资格申请贷款。要贷款,只有名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可贷,而这是要担保人的。呜呼,大学生助学贷款,还分一二三等,还严格地区分等级,由此可见:这种对人的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是如何的深入人心了!)

1949年,我们曾骄傲于那声向世界人民宣告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事隔半个多世纪后,我要问:我们中国人真的站起来了吗?如果说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真的已经站起来了的话,那么,那些还没富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农民兄弟和城市下岗工人,他们也站起来了吗?当自己的子女,还在为交不起书学费而辍学的时候,他们能感觉自己是站起来了吗?当自己的亲戚,还在为交不起书学费而发愁苦闷的时候,我们能感觉自己是站着生活着吗?当还有同胞,困于交不起孩子的书学费时,我们能感觉自己是站着过日子的吗?站起来了,却会交不起孩子的书学费,这种“站”和“跪”着讨生活,又有何区别?

不得不又一次说到爱国。我们究竟爱谁的国?当那些因交不起书学费而辍学的孩子,在走上社会艰苦挣扎的时候,他们会想到爱谁的国?当那些贫困失学的孩子过早地打工在异乡干着城市人不齿的脏活累活时,他们会想到爱谁的国?当那些因穷苦的孩子被生活压得直不起腰来时,他们会想到爱谁的国?当最起码的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平等地受教育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他们会想到爱谁的国?一想到这些问题,我就汗颜。中国的教育,已成一座火宅,那些高高在上的达官显贵们,再不真切地给教育降降温灭灭火,灾害已经不远了!

让我再大胆地问一声: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家庭会穷困到交不起孩子的书学费?究竟是谁在阻碍真正的义务教育的实行?这种义务教育不义务的挂羊头卖狗肉的现状,到何时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