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师之责:人性教育
6002300000027

第27章 究竟是“洋垃圾”还是好东西

《钱江晚报》“新知教育”版有一篇署名陈后宋的《教育改革不要引进洋垃圾》的文章。文中说:“美国的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之差,可以说是出了名的。‘美国总统布什曾反复强调,美国高中生的数学水平现在不敌塞浦路斯和南非。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中下水平……’美国中小学学生的成绩之所以差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长期以来,美国中小学实行自动升级制,不管学生成绩好坏,按年头自动升级。在中学里又实行选课制度,许多学生避难就易,根本不修数学或物理这样的课程,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或轻松易学的科目上……”由此,作者又说,“克林顿在1997年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废除自动升级制……可见,建立全国划一的高标准课程及各种统考非常必要。”最后作者说:“升学不考试已经被美国政府看成是不好的制度早已抛弃的‘垃圾’,而我们现在倒要把它拾起来当作好东西加以推广——小学升初中也来个不考试。不可思议啊1

在此,我想向作者问一句:升学不考试,究竟是洋垃圾还是好东西?此是一大问题,此一问题不解决,教育改革就无从谈起,就有迷失方向的危险。以下,是我想与作者商榷的:

第一,“美国的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之差,可以说是出了名的”“美国高中生的数学水平现在不敌塞浦路斯和南非”,我们在此暂且相信作者的观点是对的,那么我接下去要问的是:这样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长大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奖项诺贝尔奖?时至今日,难道我们还能闭着眼睛夜郎自大地对诺贝尔奖嗤之以鼻作不屑之状吗?(今年,我国的近邻日本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新华社发了《日本科学家再获诺贝尔奖说明了什么》一文中,明确表示:这是“对日本整体科技实力的肯定,这是日本基础科学实力雄厚的证明1“能力差”和“获诺贝尔奖”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有没有深入的研究过?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是什么?是获得高分?还是整体科技实力的提高?

第二,“长期以来,美国中小学实行自动升级制,不管学生成绩好坏,按年头自动升级。”这就是“升学不考试”。我要问的是,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考试?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人才,而不是为难学生,为难老师。中小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各方面打基础的阶段,在这阶段,考什么试?选什么人才?选人才,起码是高中才有的事,是大学中的事(我认为,应该是社会的事,是用人单位的事)!升学不考试,体现的是对个人受教育权的尊重,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是对个人的极大尊重。而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人,为了人的自由发展,为了人的健康发展。

第三,美国“在中学里又实行选课制度,许多学生避难就易,根本不修数学或物理这样的课程,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或轻松易学的科目上”。美国这样做,作者是当缺点来批评的。而我则说:这正是美国的聪明之处,这正是美国教育的成功之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你再逼得紧,他也是学不好学不深入的。强扭的瓜不甜。按着牛头不会吃草。说明的就是这道理。“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好?我们强逼着人人修数学和物理,能多修出几个大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来吗?中外事实一再证明:“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这正是个人成就大事业的唯一方法和途径。

第四,“升学不考试已经被美国政府看成是不好的制度早已抛弃的‘垃圾’”,我要问的是:作者凭什么如此武断地断定,这制度是“早已”被美国“抛弃的垃圾”呢?真的是“早已”被“抛弃”了吗?即使真的被美国政府抛弃,那也不意味着被美国社会抛弃。(升学究竟要不要考试,在美国还是一件有相当大争议的事。)

“教育主要是对人类心智的开发、个性的培养、理想的构建。”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我所理解的素质教育,其最最重要的是对人的尊重,是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现代民主、自由、法治的精神。而应试教育,是与这一切格格不入的。

如此美化应试教育、美化“严格升学考试制度”文章的发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值得大家警惕。这是推行一段时间的素质教育之后,应试教育的死灰复燃,是应试教育阴魂不散的最有力证据!素质教育尚未成功,大家仍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