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家传奇
6001900000038

第38章 何梁何利奖

创办于1994年的“何梁何利奖”,是由何梁何利基金设立的奖项,这项基金是由何善衡基金有限公司、梁銶琚、何添、利国伟的伟伦有限公司共同捐资,基金与奖项因此得名。

何梁何利奖的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励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卓著,并取得国际高水平科技成就者;设“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励在自然科学的某一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者。基金每年颂奖一次,对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者,颁发奖金100万港元,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者,奖金20万港元。

在首届颁奖大会上,科学家王淦昌、钱学森、王大珩和黄汲清一起荣登榜首。

不断进取的学生

王淦昌是我国杰出的高能物理学家,他不仅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发现和贡献,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而且也为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核武器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07年,王淦昌生于江苏常熟的一个小镇上,他自幼好学,读小学时,算术课是他最喜爱的课目,特别是对解趣味数字题非常有兴趣,在这方面表现出极高的聪明才智,深受老师的赞赏。中学时,在数学教师周培的指导下,王淦昌积极参加数学自学小组,在中学就学完了大学一年级的微积分课程。

1924年王淦昌高中毕业,他没有忙着考大学,而是先进外语专修班,打好外语基础,再找机会进了一年技术学校,学习汽车驾驶和维修,然后报考清华大学,这时清华大学还叫清华学校,原为留美预备学校,就在这一年开始设立大学部,王淦昌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本科生。王淦昌一进清华,就迷上了化学和化学实验,他往往长时间呆在化学实验室里,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各种性质,凡是有条件的他都认真去做,这些训练对他后来从事科学研究非常有帮助。

王淦昌物理系主任叶企孙是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他亲自给学生上普通物理。在一堂课中,叶企孙提出一个关于伯努利方程的问题,王淦昌在短时间内就给出简练而准确的回答。叶企孙很欣赏王淦昌这种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后找他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并对王淦昌说,有问题随时可以去找他。叶企孙的特殊关怀更加激发王淦昌的信心,他决心要叩开实验物理学的大门,因此他成了物理实验室的常客。

王淦昌大学四年级时,正值清华大学请吴有训主持近代物理学课程,吴有训在讲课中,特别注意介绍和剖析近代物理学的许多重要实验。他非常强调训练学生从事实验物理学研究的本领,要求大家掌握实验技术,努力提高实验的精确性,把对物理学的理解建立在牢固的实验基础上。吴有训很快就注意到王淦昌对实验的特殊爱好和动手能力。1929年6月,王淦昌毕业后,吴有训把他留下来当助教,并要求他在工作中专注近代物理学的实验研究。吴有训给王淦昌出了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清华园周围氧气的强度及其变化。

王淦昌做这个课题非常认真,从1929年11月到1930年4月,实验连续进行了6个月,基本上都是在室外作业。不管天寒地冻,从不间断。

失去一次好机会

1930年,王淦昌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到德国柏林大学当研究生,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迈特纳学放射性物理学。王淦昌终日沉浸在实验室里,往往一工作就到深夜。在这期间,王淦昌听到玻恩等知名物理学家的讲演,从中吸取了许多新思想和新方法,了解到物理学前沿的许多最新发现。

1930年的一天,王淦昌在柏林大学,听到了有关用放射性钋所放出的α粒子轰击铍核得到很强的中性辐射的报告,当时实验者解释为γ辐射。这个报告给王淦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脑子里引起了疑问。他想,γ辐射果真有那么强的穿透力吗?如果改用云室做探测器,有可能弄清这种辐射物的本性。他在报告会后两次找迈特纳,建议用云室研究这个问题。可惜都被迈特纳拒绝了。两年后,当英国的查德威克证明这种中性辐射物正是卢瑟福预言的中子,并且公布了云室的证据时,迈特纳只好对王淦昌说:“他们运气好。”如果王淦昌当年有更好的条件,导师能积极地支持他的见解,如果他自己坚持,百折不挠地通过其他途径去争取实验条件,也许会改写中子的发现史呢!

隐姓埋名攻难关

王淦昌1960年回国,1961年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596工程)。为了保密起见,从此王淦昌隐姓埋名(化名为王京),消失在科学前沿上。

1963年,王淦昌到青海高原准备第一颗原子弹试验,他不仅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第一代核武器研制的实验研究和组织领导,而且在爆轰试验、固体炸药工艺研究和新型炸药研制以及射线测试和脉冲中子测试方面,指导解决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开展地下核试验的过程中,他花费了巨大精力,研究和改进测试方法,使我国仅用很少次数试验就基本上掌握了地下核试验的关键技术。他一直十分重视核武器研制中的基础研究工作,早在1962年,他就领导开展了新兴的脉冲X射线技术的研究,用于测量瞬时压缩度问题,在他的指导下建成了大型强流脉冲电子加速器。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接着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地下核试验成功,这些都是王淦昌等科学家辛勤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