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候,渤海地方(今河北沧州东南一带)有一个叫隽不疑的人。他为人正直,学问又很好,对古代的典籍《春秋》很有研究。他对自己很严格,行为举止符合儒家所提倡的礼仪,在地方上名声很好。
汉武帝末年,隽不疑担任了官职,被任命为青州(今山东省境内)刺史。他为官清廉,很负责任。
汉武帝去世以后,汉昭帝即位,这时齐王的孙子刘泽趁新皇帝即位的时机,结交州郡的地方势力阴谋策动叛乱。他们首先把矛头指向执法严格的隽不疑,想杀掉他以清除叛乱的障碍。然而隽不疑却很机敏地发现了他们的阴谋,果断地将刘泽等拘捕,使这场叛乱在萌芽状态就被粉碎了,由此,他的名声更大了。他被提拔为京兆尹,主管京城的事务。汉昭帝并赐给他百万钱,以作为奖励。京城里的官吏与百姓对他更加佩服,更加敬畏了。
隽不疑担任京兆尹后,有一天,京城里发生了一件事,一个男子冒称汉武帝已经故去的卫太子硬要闯进皇宫,与守卫人员发生争执。守卫人员又不敢拘捕他。一时间,皇宫外围观的人越积越多,竟达万人,皇宫的门前秩序大乱。
面对这突然出现的情况,丞相与御史一时间也辨别不出真假,不能做出决定。隽不疑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他果断地命令手下人将这男子抓捕,并且引用《春秋》中的事例说:“从前历史上蒯聩违反上命出奔,回来时就被拒绝接纳。这在《春秋》上是记载了的。”经审问,这男子原来是假冒的,这才终于真相大白。
隽不疑的做法得到了汉昭帝和大将军霍光的赞许,他的威望更高了。
隽不疑执法极为严格,但并不苛刻,也不残酷。他有位很好的母亲,总是关心他的执法情况。每当隽不疑到各县去巡查监狱、询问囚犯的情况回来后,他的母亲就总是要问他:“有所平反,活几何人?”这意思就是:对判错了的案子有纠正吗?能救活几个人呢?
对母亲的询问,隽不疑总是耐心地、认真地回答。他的母亲一听说纠正了错案、冤案,就笑逐颜开,说话多,吃饭也多,情绪很好。而一旦得知没有纠正什么错案,就总是生气,闷闷不乐,甚至连饭都不吃了。
正因为这样,隽不疑执法虽严厉,但仍然合情合理。
“平反”这个词语就是从隽不疑母亲的问话中留下来的。“平”指轻重适当,“反”指推翻旧案。“平反”就是纠正原来的错误判决或结论。如:平反冤案,平反昭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