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5967900000020

第20章 要谨言慎行(5)

高廷瑶第六代孙高言常在《高家花园》一文中,这样介绍道:“1786年(大清乾隆五十一年),清朝高氏十一世祖高廷瑶从贵阳北郊乌当北衙迁城建高家花园,始振高家门风,创立雄厚家业,逾两百多年,传家9代。高氏拥有庞大的田地产业,故高家的谷子与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在贵阳民间享有盛名。高氏自高廷瑶开始,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分别做过通判、知州、知府的高官有六代十六任,遍及云贵、两广、湖北、河南、四川、安徽等地。列人《清代名贤录》的十一世祖高廷瑶,为乡试第一名解元。曽经两任广州知府,勤政为民,政绩昭然。着有《宦游纪略》,流传海外。十二代高以廉曾任贵州盐大使、盐运司副使。多有善举,声名远播。十二代高以庄,清代名儒,曾任云阳知县等,治绩优异,人民拥戴,着有《怡怡楼遗稿》,藏贵州省图书馆。十三代高培谷,在四川资州任知州十多年,官声极好,重视教育。离任后邑人建高公祠以纪念他。他培养出清代唯一的籍状元胳成骧,他创办的学堂,至今仍是四省的重点中学。”著名学者刘学洙撰写的《高家花园春秋》则结合历史的沧桑变迁,从另一个角度启动了沉重的思考:“……高家或同情支持,或投身革命的人们,解放后在极左的路线下,命运无不坎坷。除了解放前已牺牲的烈士外,幸存者们大都逃脱不了在最最革命的名义下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以至有的献出了生命。此中包含着多少沉重的历史教训。”

(3)

我和九爷爷结识、交往的机缘很不凑巧“一方面是我在病中,日复一日打针、输液的纠缠姑且不说,即使病情稍缓,中药、西药如饮食般一日三餐雷打不动,探亲访友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的古训,使我顾及很多“更何况,九爷爷的年纪已不是七十、八十,而是九十!这样高龄的老人,我怎敢轻易约他?再说,九爷爷寿高年迈,辞家外出闲逛,一般也很难得到子女的赞同”鉴于上述原因,我和九爷爷的交往虽说前后持续了将近三年,但见面不多,断断续续不过四五回。大多数时间,我们一老一幼只能通过电话,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热线”里彼此问候,倾心交谈。

记忆力印象最深的,是九爷爷我的后一面。

2008年10月17日凌晨4点,我在睡梦中被腹部的刺痛激醒,再也无法将息入眠。我起床吃了些止痛药后重新躺下。黑暗中,我默默祈祷药效能足量发作,好使这病体的疼痛得些宽限。然而,辗转反侧拖延到拂晓,腹痛丝毫没有减轻,我苦不堪言却无可奈何。

在一分一秒磨磨蹭蹭的煎熬中,窗外的天色由黑变灰、由灰变白、由白变亮……当马路上传来喧闹声,太阳的灿烂光辉已笼罩大地!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我一听,是九爷爷那亲切的声音。粗略一算,我们已是好几个月未通音讯。突然接到九爷爷的电话,顿感精神振奋:“九爷爷,你早!”老人说,今天我确实早,我都已经出门了。我问老人:“你要去哪里?”九爷爷笑呵呵地说,我啊,今天要专程探望一个老朋友。

“哦……?”我连忙问他,“要我陪你去吗?又是好久没见你啦!”九爷爷说,那很好啊,我在你家附近的十字路,马上就能碰面啦我一听,疲倦的病体痛感顿消。我匆匆下楼,一路小跑直奔离家不远处的十字路。

这天,九爷爷穿着一套干净而有点泛白的中山装。他一见我就面们露喜色!“这一久我的精神特别好。今早上一起床就特别想见你。”说到这儿老人双手抱拳,“但是我没有提前通知你,打搅啦!”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九爷爷声称要探望的“老朋友”是谁。我不由受宠若惊,但又禁不住自责道!“真是罪过……居然劳驾你老人家亲自登门造访!如此老少不分,礼数颠倒,当晚辈的怎么受用得起啊!”

九爷爷笑道:“小冯你还记得吗?去年我曾经说过,希望你以高家花园为题材,再写一部大部头的作品。今天我是践行承诺,专程给你送资料来。希望你好好研究,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老人说着,把一只沉甸甸的塑料袋递给了我。打开袋子,里面全是书刊资料。其中既有高廷瑶的著作《宦游纪略》、高旭的著作《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亡——贵阳高家花园历史,也有学者刘学洙撰写的《高家花园春秋》和王尧礼撰写的《折狱能手高廷瑶》。老人告诉我:这本《宦游纪略》,是他一个亲戚在美国史丹佛大学图书馆发现后,辗转复印带回中国的。

关于《宦游纪略》,笔者目前知道的有两个版本!一是“成都本),系高廷瑶之子高以庄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四川成都刊印的;一是“资州本),此乃光绪九年(1883年),高廷瑶嫡孙高培谷于四川资州(今资中、资阳两县境)官舍重刊的。“资州本”除了保留唐树义、鲍源深、莫友芝、刘藻等名士为原版《宦游纪略》所作的传、序,还增加了贵州名宦石赞清为该书所作的“题),并有高廷瑶先生画像。1990年8月,位于北京琉璃厂的中国书店以“资州本”为母版,采用直排线装的老规矩,原样再版了这部古籍(笔者称之为“九版)。该版本共200页,37642字,无标点符号。

幸运的是2008年8月,我在外地求医时,竟在一古籍书店不算起眼的角落中,意外发现了一本中国书店再版的《宦游纪略》,于是不惜高,这部。此见,我两版的《宦游纪略》,把“九〇版”的买书经过告诉了九爷爷,老人十分高兴。他赞赏道:“你运气不错啊,连外出求医都能淘得宝贝,这是个吉兆,看来你不久即将康复!”说到这里老人提醒我:“两个版本各有特色,你不妨对照阅读,估计还会有意外收获的。”我连连点头称是。

那天,我们愉快地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九爷爷还吃了我爱人做的早餐。临近中午,老人荷包里的手机突然响起,接完电话揣好手机,九爷爷立即起身向我告辞。我和爱人坚持留他吃午饭,老人还是固执地要走。我问他为何如此匆忙?老人说:“你不要多心啊!其实今天我是偷跑出来的。等会姑娘、女婿知道了,又要害他们四处寻找,担惊受怕。”听了九爷爷的话,我和爱人面面相觑,哭笑不得。然而,我们最终只能搀扶着老人,小心翼翼离开了我们居住的小区。

在车水马龙的公路边,我拦下了一辆宽敞、干净的出租车。并小九爷爷了里。我,老人坚不意,催促司机“快走)。我一急,拉住车门把手死死不放。僵持片刻,九爷爷被迫妥协,任我把钱递给了司机……

那天陪九爷爷等出租车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每个生命,是的。来会?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谁都无法预测。我这一生有点荒唐,国民党的监狱我坐过,共产党的监狱我也坐了。要说受点委屈,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我说说笑笑不就过去了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听得出,老人这是安慰我,也是在鼓励我。

此次见面,我曾注意观察过九爷爷的气色,却看不出九爷爷在健康方面有什么不好的苗头,而且通过吃早餐,我发现老人饭量很好,这往往是长寿老人健康的标志。然而,我也深知:我们这特殊的“老”、“少”之间,见一次面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我把九爷爷请到一幅写了“精气神”三个大字的条幅下,接连拍了好几张合影……

(4)

大约半年后,我把那本复印半版的《宦游纪略》和高旭、刘学洙、王尧礼的作品重新包好,转托他人送还九爷爷。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接到高言义先生的电话,说九爷爷走了“我一听“走了”二字,马上明白这其中的真正含义。那一瞬间,我有些失态,竟然故作轻松地对高言义先生说:“以九爷爷他人家年届九旬的高龄,称得上是真正的老人走老路啊。我想我们都不必过于悲伤。对吧?”

嘴上这么说着,我的双眼突然变得模糊,热泪随即夺眶而出。

苍天,你为何行事如此草率?苍天,你夺走了一个不仅能懂我、理解我,并且能够在心灵上给我强大庇护的老人苍天,你说我怎能不悲伤?!

七、我眼中的高伯伯——高言志

黎淮西

眼下的物质生活五彩缤纷,眼花缭乱,可是社会现象时有对丑恶的漠视、纵容,不由得使我想起一个人来,高伯伯,高言志——一位从温柔富贵之乡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家住贵阳市当时的环城北路11号(现在的延安东路一带。那是一个可称为小别墅的院落。原来的房主是解放前黔西县县长熊式英家。解放后归属房管局,住进了5户人家,都是相识的,或是亲戚。其中一户便是高伯伯家。从父母的摆谈中,虽然知道高伯伯是一个人物,可在当时对于这位人物的容不了。

高伯伯就像他的姓一样,高高的,团团的脸,带着一副眼镜,经常穿一件蓝色或灰色的中山装。他爱说话,坦荡洒脱的样子。只知道他那时是省财政厅的一名干部。

院子里一栋对称的两层楼房,中间较突出部分是上下两层的阳台。高伯伯家就住其中一边的一楼。一楼的阳台呈长方形,约十几平米,红色的水磨石铺就地面。当时这种质料的地面极少见,又光滑又好看,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好地方。女孩子跳板,男孩子打洋画。

没几年,陆陆续续搬进好些户人家,院子里嘈杂起来。花草渐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家自己搭建的简单厨房。院子里开始听到大人叫喊小孩的声音:挨刀砍脑壳的!还不回家屙痢……孩子多了,就那么一块玩耍的地方,免不了要争吵,还要骂上几句流话。高伯伯经常出来过问管教,他从不袒护自己的孩子,不准骂流话“一听到有人骂流话,高伯伯就要大声呵斥。终于有一天,玩耍的小孩子正多时,高伯伯手拿着一条鞭子,记不清是否皮制的,威严地高声宣布:“从现在起,我只要一听见骂流话,不管是哪家娃娃,我就用鞭子抽。”宣布完毕,就把鞭子挂在阳台的柱子上。他的声音洪亮,整个院子都听得到。这一下,真起了威慑作用,那条鞭子就像哨兵站岗,吓跑了流话。

那时,一个大人在公开场合正儿八经地表示,因某事可以打别人家的小孩,是极其少有的。虽有些霸气,但我觉得他敢管事,又能管。

我很好奇,他家还有玉做的酒杯!当时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都要限量供应,金玉珠宝几乎不被人想起,更不用说拥有了。我们家有次请客,父母认为是贵客吧,就到高伯伯家借用玉酒杯。高伯伯很爽朗地拿出来。我至今记得,用白纸包裹着,打开白纸,酒杯一个套一个地躺着,灰绿灰绿地透着亮,很好看,每一个比大人的大拇指稍大一点。

真正觉得他了不起,他的家庭了不起,是成人以后听到的和读到的。

现在回想起来,他用鞭子吓掉院子里孩子们说流话的时候,已经是因为他早年参加革命第一次受冤屈之后的事情了。有的人也许怨气冲天,百事不问不管了,然而高伯伯却百折不改其正直的品性。

有哲人说,人生境界有几种,越高的境界越和物质享受无关。这和挣钱过日子是不同的概念。

高伯伯,高言志,他的曾祖父高廷瑶,史有记载,是清代相当有作为的廉吏。这位鲜为人知的廉吏,其丰富多彩的行为,至今仍为后人所敬仰(折服。他还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文字资料,一位利在当代,惠泽后世的人间真君子解放前,高家曾经是贵阳市有名的望族大户,有钱财、有地位,讲究文化教养,具有社会影响力。按一些人仅仅只顾眼前的社会体验,高言志完全可以过着公子哥儿般养尊处优的悠闲生活,他却在读书期间就投身革命了。家庭文化的教养,即儒家文化中重义轻利,以天下为己任……大概是由于这些积极的因素所致吧。那个年代的革命,不仅吃苦受难,而且还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

1935年2月,由林青、秦天真介绍,高言志加人了中国共产党。

他从事交通、联络、后勤等工作。还利用家庭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掩护和营救同志,安置就业,为党组织筹集经费。1938年夏,时任地下党贵阳县委委员的他,受组织委派打人西南公路局贵阳汽车总站,任副站长。他团结职工,免费收运党的《新华日报》和进步书刊。还配合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承担着转移我方人员、转运文件、物资等任务。1948年初,已人新疆革命组织“先锋队”工作的高言志,在新疆起义,他了国中化的,完好地移交给人民政府。1950年2月,高言志调回贵州,在省财政厅工。

高言志和他的家人不仅为革命做了大量实际工作,给予有力的经济支持,还有家人年纪轻轻就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贵阳市有名的高家花园就曾是地下党贵州省工委的活动场所。现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54年和“文革”期间,高言志两次被错误逮捕审查,直至“四人帮”倒台,才得以还之清白,并肯定其所做的贡献,享受老红军政治待遇。

后来,我母亲在街上遇见他,得知他妻子已与他离婚。我们一家感慨不已。我内心的感受难以言说,对地下党的同志在解放后的遭遇,久久不能释怀。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公开、透明度的缓慢增加,才知道,解放后,毛泽东首先对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地下党进行整顿,在内部明确指示:“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为什么?这其中的原因,期待有良知具慧眼的党史研究者剖析吧!我只能说,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但他绝不是神。神往往与鬼扯在一起。而人,就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就具有人的性格特点。社会的走向,人治?还是法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1986年12月,我敬重的高伯伯驾鹤西去。噩耗传来,我悲痛万分!

我想,高伯伯如果还健在,他还是要说话,要管事的,只是,他管事的方法也许不同了,因为,他既是一个百折而不改其正直品性的人,同时,他还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