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5959000000024

第24章 脱胎换骨(3)

北卡罗来纳文化教育发达,有全美一流的美术馆和交响乐团,民间艺术和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古装表演闻名遐迩,是杜克大学等著名私立大学的所在地。北卡罗来纳有着浓厚的新教气息,其居民的83%是新教徒,其他基督教徒占8%。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新教徒中,前三大派别为浸礼会、卫斯理宗和长老教会。

北卡罗来纳州的奇迹还包括比尔特莫庄园的宫殿式宅第和轰动世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发明——飞机的诞生地。

最早的飞行器

第一个在美国领圣餐的中国人

一到南方,琼斯船长就写信给其上司财政部长,说明必须让查理·琼斯·宋尽快退役并得到批准。琼斯船长即令宋耀如告别缉私艇,并很快帮他办好了相关手续,开始为实现宋耀如上学接受教育的事情四处奔忙。

琼斯船长明白,要想达到让宋耀如上学的目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他接受洗礼,成为一个基督教徒。因为没有人会为一个异教的东方人受教育出钱,除非这个人有利用价值。

当时的美国南方,极少有中国人,这里的美国人对中国人认识有限,所以宋耀如的到来,引起了当地教会圈子极大的兴趣,很多教会组织正在为物色不到能派往中国传教的理想人物发愁。

美国尽管建国时间不长,但从宗法继承关系上来说,是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法理的自然延续。一旦革命成功、国内形势趋于稳定后,上升时期的美国,便要和以前的宗主国在世界上一争高低,除了要大量输出资本以外,也进行个性文化输出,包括美国新教教义与伦理的传播。

新教徒们对于中国这块异教之地与其他欧洲殖民国家一样,既觊觎着她的美丽丰饶,也关注对她的文化渗透,先后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传教士到中国,不遗余力地扩大在华势力,但收效有限。当然如能选派一个有着完全中国血统、全面接受过美国基督教思想感化的传教士去中国传教,不仅符合美国教会的利益,也符合上帝的旨意。

为此,深知在华传播之现状与困难的各教会组织在绞尽了脑汁而无甚建树的情况下,希望找到一种有效的布道捷径,开始萌生培养本土传教士的做法。美国卫斯理宗监理会对宋耀如的寄托,其初衷未必不是这种“以华治华”、传教本土化思想的尝试。琼斯船长很快就让当地教会组织的头头脑脑相信,宋耀如就是他们所希望派往中国传教的理想人选。

罗杰·穆尔上校和里考德牧师等当地监理会的头面人物,对这位来自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的中国年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接触了解和一些简单的测试,他们对宋耀如的表现十分满意,一致认为宋耀如符合教会培养后派到中国传教的条件,很快做出一个影响宋耀如命运的决定:接受宋耀如加入基督教教会。

1880年11月7日,这个年轻的中国人,以查理·琼斯·宋之名,在美国东部城市威尔明顿第五街教堂,由当地最有名的牧师托马斯·佩奇·里考德主持,举行了洗礼仪式。

宋耀如在1881年6月25日写给林乐知的信中提及这件事:

……我已于数月前在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市皈依(基督教),现在达勒姆主日学校和圣三一学院在帮助我,所以我急于接受教育,以使我可以回到中国,告诉人们关于我们救世主的事。……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二辑,第262页。原文如下:I was converted few months ago in Wilmington, North Carolina, and now the Durham Sunday School and Trinity are helping me, so I am a great hurry to be educated so I can go back to China and tell them about our Saviour。

这表明北卡罗来纳州监理会从一开始就是把宋耀如作为一个未来到中国传教的神职人员培养的。而宋耀如也以此为己任。

威尔明顿《明星报》星期日为此特刊登查理·琼斯·宋在北卡罗来纳州接受基督洗礼的消息,称“这个中国的皈依者,也许是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第一个遵从领圣餐洗礼的中国人”。

这在今天的人看起来也许是一件轻描淡写的小事,但在当时可以说是石破天惊!

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中国皈依者会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本土,这个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是如此出人意料并合乎天意。琼斯船长和宋耀如欣喜不已,他们都如愿地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船长为知遇一位品质优秀的信徒而欣慰;宋耀如则为皈依充满感恩。当时的美国南方,极少有中国人,宋耀如的到来和受洗引起了当地普遍的关注。

从此以后这位新的教徒被大家以“兄弟”相待,这对于缩小中美两种文化差距,排除观念上的障碍,使宋耀如顺利融入当地社会并顺利进入圣三一学院等学校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神职人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刚刚皈依的宋耀如

理想的东方“雅各”Jacob亦译“雅各伯”,以色列三大圣祖之一。《圣经·创世记》中记述其生平事迹甚详。雅各是以撒的次子、亚伯拉罕的孙子,出生时用手抓着孪生哥哥以扫的脚跟,故取名“雅各”(“抓住”的意思)。他曾用“一碗红豆汤”为代价换取以扫的长子名分,又与其母利百加合谋骗取父亲以撒的祝福。因害怕以扫报复,逃往哈兰投奔舅父拉班,娶表妹利亚、拉结为妻,又收使女辟拉、悉帕为妾,共生子12人。后来,雅各带领全家返回迦南地,走到雅博渡口与天使摔跤,天使给他改名为“以色列”,并给他祝福,重申把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的土地送给他的子孙,使他们成为一个民族。所以,雅各的后裔就称为“以色列人”。雅各晚年因逃避饥荒被其子约瑟接往埃及,在歌珊定居,并死在那里,享年147岁。雅各虽然是次子,但他设法取得了长子的名分及祝福,为亚伯拉罕的正统后裔,他的12个儿子的子孙发展成12个支派,后来统一成以色列民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遂被称为以色列人的三大圣祖。

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因宋耀如的不期而至调动起来了。

罗杰·穆尔上校为了解决宋耀如的学习经费,写信给当年南方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最有钱人之一的、外号叫“将军”的富商朱利安·卡尔,希望能得到他慷慨的资助。

卡尔因经营有名的达勒姆烟草而致富,在海外有着很大的贸易利益,并且非常热心于教会事业。卡尔将军在听到关于宋耀如的故事以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因为生意的原因,卡尔与中国人打过交道,他喜欢中国人生意场上的干练和智慧,特别是当知道这是一位中国南方年轻人时,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于是,这位年富力强的大商人兼慈善家邀请宋耀如到他家里做客当面考察,提出了许多问题。宋耀如不仅全部回答了卡尔的问题,还以东方人特有的忠厚、朴实表现,给卡尔留下深刻的印象。结果令他十分满意。

卡尔认为这个中国年轻人不仅聪明机智,有很强的冒险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的勇气,还具有一副吃苦耐劳的身体。这些,正是经历内战后,美国人重建家园以及开拓西部所具备的素质,对于美国基督教实现其世界理想是必须和不可缺少的条件。

卡尔对这个中国孩子的精神气质非常满意,他有一种强烈预感,这个中国人就是一个理想的东方“雅各”,冥冥中他觉得与这个年轻人有一种超越肤色界限的亲切。

后来卡尔不止一次在宋耀如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最无私的帮助,不能不说是一种心有灵犀。宋耀如后来的所有成就,都证实了卡尔不寻常的远见卓识以及他那跨种族和地域的国际主义高尚品质,这对于宋耀如的一生意义非凡。

卡尔愿意解囊相助和做宋耀如的监护人,并支付了他上学所需的全部费用。卡尔可能没有看到他对中国近代史的善举是多么地及时和重要,但他却在中美关系史上镌刻下了浓重的一笔。

37年后的1918年,即宋耀如逝世的这一年,卡尔将军在回忆监护、担保宋耀如入学就读这件事时评价说:

这一天是达勒姆历史上难忘的日子,它影响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当代史。

从底层草根到天之骄子

1881年,查理·宋作为圣三一学院的特别预备生注册,终于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同时,他还在上达勒姆主日学校主日学校英文为Sunday School,于是又名星期日学校。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第一所主日学校1780年由英国出版商R.雷克斯创办于格洛斯特工业区。主要教授《圣经》、拼音、识字。,因为他“急于接受教育”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二辑,第263页……把所有高等学府罗列起来,美国确实是无与伦比重视现代伦理和科学教育的国家,其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速度也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比不了的。1870年时,美国的高等院校不过563所。到了1910年,数目已接近1000所,在校学生约30余万人。当时,法国16所大学的学生总数约4万人,而美国高等院校的教师数目就几乎有这么多。1935年,美国的高等院校增至1500所左右,学生则超过100万名,1960年,又增至2000所,学生超过300万名;到了1970年,高等院校数目接近2500所,学生总数超过700万名。

这折射出当时宋耀如处在一个美国教育欣欣向上繁荣时代的幸运。

进入美国著名的神学院圣三一学院学习——监理会为宋耀如做出这一选择让宋耀如大喜过望。因为在当时,圣三一学院是美国最有名大学之一,其神学是那个时代高等教育的翘楚,而宋耀如对基督教的渴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执著,他需要基督教义滋润自己的灵魂,照亮一颗东方心。

这一切的实现,都标志着宋耀如的努力及其众多支持者们的功勋之卓越。他们为一个名不见经传,一个离家出走且身无分文的中国人,完成了从底层草根变为天之骄子的神话。

圣三一学院

圣三一学院即后来的杜克大学,其前身布朗学校1838年建立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兰道夫郡。

学校建校早期的领导是以Reverend Brantley York为首的卫斯理宗派信徒和教友派信徒。1841年,北卡罗来纳州政府给布朗学校颁发了认可证书,更名联合学院(Union Institute)。1851年,美国政府认可联合学院为师范学院(Normal College)。1853年,布朗学校被允许给学生颁发学位。

为了经营学校,校董同意给卫斯理宗派信徒提供免费教育以换取教会在财政上的支持。在1859年,学校改名为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并且采用校训“知识和信仰”(Eruditio et Religio)。迁校至达勒姆(Durham)后22年,1881年圣三一学院迎来本校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国际学生也是第一个中国学生查理·宋。1924年圣三一学院更名为杜克大学。杜克大学在任校长2007年6月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曾经自豪地提到学校的知名校友,其中特别提到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澍(耀如)的名字。

“卡尔父亲”

美国南部地域广阔,气候温暖而舒适。同是南方人的宋耀如对圣三一学院校园中的茂盛树木、优美环境和鸟语花香感到无比亲切,家乡文昌恬静优美的风姿仿佛再现眼前,一丝对亲人和同胞的牵挂化作责任,变为勤奋不辍的学习动力。

整个学校隐藏在秀丽的山林中,将优雅的绅士风度与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即娱乐与学习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幅优美的图画中,师生们常常看到一个中国年青学子孜孜不倦的身影。在这里,宋耀如除了系统地接受基督教教义和理论学习训练外,还结识了很多对他今后事业发展有帮助的教友和合作人。

卡尔既是宋耀如的保护人又是圣三一学院的经济赞助人,他曾一度把这个令人喜欢的中国青年带到家里来与他们共同生活,使宋耀如重新获得家庭的温暖。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管会编:《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二辑,第263页。宋耀如在1881年6月25日写给父亲的英文信里说:我们现在正在度假,我住在达勒姆市的J.S.卡尔先生的家里。收到我的信后请立即回信,我将非常高兴得到您的消息。我爱您,也请向母亲、兄弟和姐妹们转达我的爱意。下次写信时我会告诉您更多的事情。卡尔先生和夫人(一家)是非常好的基督教家庭,在我认识他们之前,他们就对我很亲切。(Now we have vacation and I stay in Mr.J.S. Carr house at Durham. Soon as you get my letter please answer me and I will be very glad to hear from you. Give my loves to mother Brother and Sisters please and also to yourself. I will tell you more when I write again. Mr. and Mrs. Carr they are good Christian family and they had been kind to me before I know them. )不同的是,这是一个从起居布置到人际关系都富而不奢、严而不厉的典型美国家庭。

卡尔不仅在为人处世、企业经营等方面成为宋耀如崇拜的偶像,甚至在生活习惯、行为举止上都成了宋耀如模仿的对象。

在宋耀如后来于上海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很多美式家庭生活的影子由此而来。

卡尔对宋耀如的关爱是无私的,而宋耀如对老人则报以最真诚的敬重和爱戴,称其为“卡尔父亲”。

西式学校氛围的熏陶

鉴于宋耀如的学力情况,学校教授们同意让他进入课程紧凑的预备班,把其他学生要用几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压缩成几个月。

因为教授们清楚,这个学生的使命是回到他的祖国传教,他们不想让此时在中国工作传教的布道团团长林乐知牧师等得太久。

而宋耀如这一时期对回国传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1881年6月25日的第一封信到1883年1月3号他写给当时在上海传教的林乐知博士的信中,都可以看到他那想要做一名上帝仆人的淳朴迫切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