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从“放牛娃”到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5959000000017

第17章 小店拴不住少年的心(1)

波士顿是美国历史一部活教科书,宋耀如初到美国这片热土首先汲取的是美国精神的经典而不是表面的浮华。

宋耀如初到波士顿是孤独无援的,不论是高兴还是烦恼,常常会不自觉地走向公园街,每当这时,耳边响起祈祷的钟声,威严而温馨的气氛仿佛在向他召唤,不由会有一种异乡遇故知的感觉让他靠拢教堂。

他感觉自己不能做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他幻想着有一天要飞出这个樊笼,他开始为自己力争受教育的机会。

1878年一个冬天的早晨,历尽艰辛和磨难的远洋航船终于到达波士顿。人们聚集在船舷上,一些老人和妇女不断地在胸前画着十字,身心疲惫的脸上充满幸福和喜悦,眼中饱含泪水,默默注视着这个上帝保佑的城市。

迎着凛冽的寒风,满布伤痕的航船鸣响汽笛,缓缓向码头靠近,似乎在向美利坚共和国宣告:我回来了。远远望去,码头上站满了欢迎的人群,人们像欢迎勇士一样,欢迎这艘历时半年,横跨三大洲两大洋,绕过大半个地球,经过多次生死劫难考验的航船回家。

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

宋耀如明显地消瘦了,长高了,在刚刚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后,显露出与其年龄不符的睿智早熟。他站在船头上,用成熟、冷静的眼光,审慎地注视着这个梦中熟悉而现实陌生的地方。他透过波士顿高耸的宏伟建筑,仔细观察着这个充满传奇的城市。

波士顿是那样地出乎他意料之外,这个马萨诸塞州首府,周围有10多个市镇,统称大波士顿区,是美国东北部地区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海港。

美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典型商业城市

波士顿又是一座著名文化城、大学城,这里艺术馆、博物馆、学府林立,让人眼花缭乱。波士顿是一个集朝气蓬勃和深沉古雅为一身的城市。这名来自中国名不见经传的南方文昌乡下农家少年,乍一走进波士顿,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

尽管义父在此之前曾经无数次地给他描述过美国的富庶和波士顿的豪华,但直到眼见为实,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大、这么繁荣、这么不可思议,天堂般的大都市。

波士顿鳞次栉比的西式建筑,宏伟壮观的海港,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大街,大街上匆匆而过穿戴得体的淑女绅士,展示出一幅时代气息浓厚的城市风景图。

波士顿与宋耀如曾经生长了12年的文昌没有相似和可比的地方,如果一定说有,那就是波士顿和文昌一样是一个港口城市,同样拥有大海和蓝天。

只是波士顿那股凛冽强劲的海风,更具一种时代的冲击力,似乎能穿透人的灵魂。

当时的波士顿是一个比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大得多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新型海洋城市,大到足以让包括宋耀如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震惊。

宾至如归

这是一个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城市。宋耀如一路风尘,沿途到过很多国家,但是,在所有经过的港口和城市中,没有一个能像波士顿这样让人动心,他顿时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宋耀如一生的经历,似乎都与大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海边出生成长,在海上历练学习,现在,命运又把他带到有丰富海洋文化内涵的美国工业化海港城市,把他以后的人生岁月,定格在与大海不能分离的画框中,以至于后来回到祖国,他那浓厚的港口城市情结使他选择留在了与波士顿有很大可比性的上海。

他的一生与大海荣辱与共,以致宋氏家族的诞生与中西教育理念的实现,都与大海密不可分。

这大概就是宋耀如与美利坚海港都市波士顿缘分所在吧。

面对从未谋面的波士顿宋耀如不但没有感觉到陌生、畏惧,相反,嗅着略带咸味的海风,这个来自中国南方海滨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身心认同的归属感。

历史教育的活教材

波士顿位于美国大陆东北部大西洋海岸,是距离欧洲最近的一个重要海港,隔北大西洋与西欧发达国家遥相呼应,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航海条件,使其从建立起,就以发展海外贸易为主旨,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繁忙的国际商港之一。波士顿属于大陆性气候,但明显受到海洋的影响。该城市背靠“白山”,大西洋碧波一览无余。四季分明,春有花繁树绿,夏拥海滨沙滩,秋日红叶遍野,冬季白雪皑皑。波士顿建在半岛上,通过一个狭窄的地峡与大陆相连,并被马萨诸塞湾和后湾—查尔斯河的河口所环绕。波士顿不仅是当时美国最古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美国民族独立的革命圣地,是早期北美13个殖民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中心。这里有1765年波士顿市民抗议英王征收印花税举行示威的地方;有1770年3月5日“波士顿惨案”发生地英王街;有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茶党”倾倒英国茶叶的纪念处;有1775年4月19日马萨诸塞州民军向英国军队发出独立战争第一枪的莱克星顿。

19世纪中叶的波士顿,亦是美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继国际贸易以后,它的制造业后来居上,是一个集大工业、大国际贸易为一身的港口城市。密集的铁路网和发达的航运促使该地区工商业极速发展进步。

此后直到20世纪初,波士顿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尤其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

波士顿市中心区域及近邻地区主要由低层砖砌或石砌建筑组成,有许多联邦建筑风格的古老建筑,其中一些与现代高层建筑混杂在一起,格外能提起人们的怀旧情愫。

特别是在金融区、政府中心、南波士顿滨水地区和后湾等处,矗立着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基督教科学派教堂、科普来广场、纽伯里街等许多杰出的地标建筑。位于金融区和灯塔山附近的波士顿公园是美国最悠久的公园。

历史成就了波士顿最古老、最有文化的美国城市地位。由于该市在美国革命中的重要位置,一些与该时期有关的历史遗迹被作为波士顿国家历史公园的一部分得到保护。波士顿是一部可以翻动的美国历史教育的活教材。

宋耀如的福地

波士顿亦是美国式斯巴达—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家园。建于1723年的波士顿老北教堂是美国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波士顿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来自英国的清教徒及其后代。

宋耀如后来成为一个标准的美国式基督教徒,全盘接受了美国斯巴达—基督教精神,用其一生的努力和奋斗,忠贞不渝地实践斯巴达—基督教理想信念,使其人生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不能不说其在波士顿的生活历程是对斯巴达—基督教精神最好的诠释。

美国清教徒向移民传教

马萨诸塞州殖民地最初的统治者约翰·温斯罗普曾发表过一篇著名的布道辞:“山上的城”即“基督徒慈善的典范”“山上的城”(City upon a Hill):通常是指约翰·温斯罗普于1630年在一次著名的布道“基督徒慈善的典范”(A 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中提到的一个用语,他引用了《马太福音》5章14节“登山宝训”中关于盐和光的隐喻“你们是世上的光。城立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来提醒在新英格兰建立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清教徒殖民者,他们的新社区将成为一座“山上的城”,被整个世界所注视。,认为波士顿与上帝之间存在着特别的契约。

也许就是在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之下,美国清教徒的道德规范和传统血脉在波士顿得到最充分的保留和体现,从而营造了一个极端稳定、结构良好、重视文化教育的美国式社会氛围。努力工作、道德高尚、重视教育的清教徒品质从来都是波士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宋耀如来到美国是一种幸运,而波士顿则是他的福地。

自由的摇篮

波士顿著名的法尼尔厅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后市民集会、讨论重大问题的场所,从而享有“自由的摇篮”的圣誉。美国革命早期的几个重要战役——莱克星顿和康科德战役、邦克山战役和波士顿围城战等,都发生在该市或附近的地方。

波士顿的彭加山是美国独立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古战场。1775年6月,由清莱斯科多上校指挥的独立军,与英国军队在此浴血奋战,夺得制高权,扭转战机,使战争朝着有利北美军队的方向发展。乔治·华盛顿因这场战争被任命为独立军总司令。

沿着波士顿“自由之路”这条曲折延伸3公里多的街道,用植入地面的红色砖块标出来的路线两旁,多为17、18世纪的房舍教堂和独立战争遗址以及美国最古老的标志性文化建筑物,一路走来,它们是一座座美国发展历程凝固而不可多得的丰碑。

波士顿是美国历史一部活教科书,宋耀如初到美国这片热土首先汲取的是美国精神的经典而不是表面的浮华,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战舰——宪法号

美国的雅典

波士顿被誉为“美国雅典”,到今天,波士顿大都会区拥有着美国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超过100所大学。

1635年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波士顿拉丁学校在此创立,1636年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也在这里诞生。哈佛大学位于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剑桥城,建于1636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美国于1776年建国,比哈佛建校要晚140年。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想在美国的土地上建一座大学,正因为哈佛大学的建立者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哈佛大学所在的城市也就被命名为剑桥城。

美国著名的哈佛商学院、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MIT),19世纪就位于波士顿市内,波士顿学院是美国最古老的耶稣会大学之一。

著名的波士顿公立学校是美国最古老的公立学校体系,其中包括成立于1635年的波士顿拉丁学校、成立于1821年的英文中学和成立于1639年的最古老的公立小学——马特学校。

波士顿是美国名门世家的摇篮。美国社会文化的精英很多出自波士顿,他们以清教徒的优雅和高贵气质备受世人的景仰,以至于被称为波士顿“婆罗门”印度实施以婆罗门为中心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种姓:婆罗门即僧侣,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第二种姓: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第三种姓:吠舍即商人,从事商业贸易;第四种姓:首陀罗即农民,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如后来在美国人中影响甚大的肯尼迪家族肯尼迪家族是美国最有权势和声望的政治家族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该家族一直都有人在联邦机构任职。就是这些出自波士顿的杰出家族代表之一。

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20世纪中国著名的四大家族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依赖政治地位,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立夫、陈果夫攫取了巨额财富,形成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庞大力量,被合称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家族成员,因为其奠基人宋耀如的缘故,也都与波士顿有关。

有利的教育成长环境

波士顿还是美国现代文化艺术的发祥地。波士顿马拉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拉松赛事,波士顿是美国篮球发源地。

波士顿亦是时尚艺术和休闲文化之都,同时,也是众多现代科学与技术创造、运用的策源地,世界第一条电灯街创建于波士顿,第一条电话线亦诞生于波士顿。

波士顿的这一切,对于刚刚置身繁盛时期美国工业文明影响下的宋耀如,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教育成长环境,对其后来的所有行为都起着重大和源头上的影响。

波士顿的熏陶开始使宋耀如向一个美国式的基督徒转变。波士顿给他的是一个全新的人生理想,以致他后来把美国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因为波士顿对他不仅仅是收养之恩,更多的是开启了他的思想智慧。

1886年6月14日宋耀如从上海写给索斯盖特的信中,表达了这种转变:

……是的,我再次走在这片生育我的土地上,但远不是家一样的地方了。我觉得在美国比在中国更有家的感觉。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二辑,第270页。原文如下:Yes, I am walking once more on the land that gave me birth, but it is far being from a homelike place to me. I felt more homelike in America than I do in China。

宋耀如从一开始到波士顿就生出的这种美国情结,后来似乎通过言传身教,通通传给了他的孩子们,使他(她)们幼年时对这遥远的国度就有了一种会心的向往和认同,以致不惜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小小年纪离开温暖舒适的家,远涉重洋,克服想象不到的生活习惯和其他问题,以最大的坚韧和热情拥抱当时国内“士大夫”们不齿的“夷邦”“西学”,为中美教育结合走出一条宋氏家庭儿女们教育成长的成功之路。

不戴镣铐的“囚徒”

然而刚到波士顿时,宋耀如简直就像一个不带枷锁的“囚犯”,被无情的语言栅栏圈定在三尺柜台之内。

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他只能同那些与他肤色一样的华人进行有限的交流。甚至如何收钱取货,也要别人帮助,因为商品大多的标签是用英文写的。

他不敢在白天走出小小店铺大门一步,他虽然不害怕波士顿的寒冷,但受不了人们奇异的眼光。有时在街上碰到一些比他还小的孩子围着他,指指点点,甚至用手拽他脑后的辫子,有人甚至叫他小姑娘,他感到一种奇耻大辱。

每次外出回到家里,他都闹着要剪辫子,但均被义父以各种理由拒绝和阻止。每当这种时候,他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冲动和反抗,体会到不戴镣铐的“囚徒”之压抑和沉默。

靠拢教堂

很长一段时间,宋耀如唯一的消遣就是来到波士顿市中心那片叫“波士顿公共绿地”的地方散步。绿地东侧的小街叫公园街,公园街南端一角,就是漂亮的公园街教堂该教堂建于1809年,教堂基本结构是红砖墙,圆门厅,白塔尖。它脚踏绿地,直矗蓝天,就像一个赞美生活的大惊叹号。公园街教堂一直以来被誉为“基督教建筑的经典之作”,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曾经浪漫而形象地描述过它“是美国最有情趣的一组红砖和沙石的组合体”。它表现出的“美国式”主体结构和“伦敦式”高耸塔尖,既淳朴又不失优雅,成了美国历史各个时代的见证人……公园街教堂是每一个刚来美国,对这个国家怀有既陌生又新奇感觉的人们一种不经意间的精神寄托。

宋耀如初到波士顿是孤独无援的,不论是高兴还是烦恼,常常会不自觉地走向公园街。每当这时,耳边响起祈祷的钟声,威严而温馨的气氛仿佛在向他召唤,不由会有一种异乡遇故知的感觉让他靠拢教堂。

波士顿教堂是正义的保护神。